定位香港,也是在世界重新定位中国! 

香港普选游行闹得蜩螗沸羹,成为近期蜚声遐迩的一件重要新闻。

作为一个殖民地,香港在回顾之前没有真正实施过普选,但这不应该成为反对香港要求普选的理由。近百年来,香港人所受的是西方式教育,他们的政治理念与生活方式几乎是西式的。

从政治实践上来说,香港人要求普选是西方教育的结果,从大的方向上看,普选将来是一种浩浩荡荡的潮流,借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汇且经济发达的地方开拓一个政治实验区,对于中国将来的民主建设大有裨益。

中国现在的反腐倡廉其本质上与西式民主有内在相通之处,人类的政治文明并无一个绝对泾渭清浊的界限。

互通有无,互相参照,较之闭关自守的政治形态更有利于中国未来民主的发展与建设。当下一个潜流涌动的政治观念硬性将西方东方设定为敌我之间的对弈,似乎关乎政治的中西交流完全没有对话的可能。这种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极大阻碍了中国政治的进步。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在经济上与西方的隔膜越来越小,在政治上的隔膜却不减反增。

依据马克思的理论,经济与政治之间是一种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那么,开发的经济形态对应的是否也是一个开放的政治形态?何以对马克思理论亦步亦趋奉为圭臬的大陆,在这方面要另辟蹊径,走一条与世界主流政治形态渐行渐远的狭窄之道?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中曾这样论述现代文化艺术,他指出,随着传统束缚力的锐减,人们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这使得现代人开始走出封闭,走向开放。从地域上来看,人们不再恋恋不舍与某个地方,从文化上来看,抛开时空束缚的人们,开始选择各自艺术形态与道德律令,尼采说:“这是比较的年代。”尼采认为现代社会迷恋与某种固守不变的东西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不管是文化还是生活方式。

一个国家,只有将自己设定在一个比较维度中,以“他”为镜,才知道自己的得与失。想当然或不顾青红皂白拒绝以别人做参照的政治形态无异于画地为牢,闭门造车。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换言之,香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两种文化比较的重要功能,我们可以将香港作为一个全方位比较的港口,它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是文化与政治上比较的地方。

那么,香港普选可以视为中西两种文化政治形态的一次历史性参照与比较,我们可以看看,到底中国人有没有实施民主的基因,是不是和少数人妄自菲薄怨天尤人说的那样,中国人天生就需要管?

中国面对民主政治,有没有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胸怀?

(据2014年10月4日微信公号“新闻时事”)

假如拒绝比较,独沽一味认为自己就是绝对,反对政治上的尝试,哪怕这种尝试只是一个地域性的行为,最终因为保守而失去重建中国形象的机会。

 

中国的形象,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飞跃迈进,还应该在政治上抛弃因循守旧的思维。

 

定位香港的民主之路,也是中国政治的重新定位。

本文发布在 公民立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