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坏,每个逆来顺受的沉默者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任何个体的沉默都是对“利维坦”的纵容。我们不应让那些主张权利的行动者感到孤立无援和心寒,我们是他们与权力博弈的受益者。
最近,“蓝翔体”的老梗在微博上越玩越疯——正襟危坐地讲完一个故事后,突然以一句“挖掘技术到底哪家最强”收尾,总能让人笑到吐槽无力。我想起了两年前微博上曾流行的另一个梗——在每条微博后面加一句“这个世界会好吗”,哪怕再平淡的内容也能陡然变得深沉起来——熊培云后来甚至以此为题出了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的潜台词,显然是说我们正生活其中的社会还不算好。
这个判断引起不少人的共鸣,是因为现实确实常常让不少人感到不安、无力甚至绝望。以前很多人以为等自己更有钱了就能活得更有尊严,后来却发现一些富可敌国的企业家可能比普通人更没安全感,说不定哪天就会千金散尽;以前很多人以为做个只关心柴米油盐的小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后来却发现有资格欺负自己、践踏自己权利的人太多,连居委会大妈都可能会把自己骂得像个孙子。
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变坏的?专门写一本书都未必能说透,但最核心的一个因素是权力日益嚣张而权利不断缩水。曾经的湖北首富、原中国最大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出狱后曾不无感慨地说,“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话很重,现实同样如此沉重。如果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尚有一些规则可言,越深入三线以下城市尤其是基层农村,权利被权力碾在脚下的情况就越是屡见不鲜。
依照我们的立国理想,依照白纸黑字的法律法规,我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每个人都享有很多权利,拥有很多自由。但现实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权利与自由在增进,另一方面,仍有很多权利没有兑现。如果想要主张那些权利,合理诉求被置若罔闻的情况并不鲜见,被权力之手揍得鼻青脸肿的情况亦非个别。现在想想,中国很多电视剧中都有“你们还有没有王法?”“我就是王法!”这种对话,还真是“艺术源于生活”。
不过,要让社会变好,在顶层推动的同时,也离不开每个人自己去较真、去抗争。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合法权益遭侵犯之后,连站出来维权的意识都没有,反倒忍气吞声,还以“就当自己运气差”“倒霉的不止我一个”“吃亏是福”等进行自我麻醉。任何个体的沉默都是对“利维坦”的纵容,其结果必然是权力更加肆无忌惮地突破边界,必然是我们离“好社会”的理想越来越远。
胡适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国家的权利;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其实,如今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权利,都是一些“较真”的人在与权力博弈的过程中争取而来的。比如,那些与违法者“死磕”的律师,那些冒险 “扒粪”的媒体人,那些为公民权利鼓与呼的学者,他们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孜孜不倦地滚着巨石。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管是社会的发展,还是国家文明的提升,常常都是那些较真者推动的。他们努力用权利驯化权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权利意识启蒙,千千万万的国人因此而受惠,权利也一点点被落实。正因如此,我们非但不应嘲笑那些主张权利的行动者,不应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和心寒,而应常怀感恩之心,大方点赞或默默支持。如果更多的人都关心自己的权利,都来为权力编织更细密、更坚固的笼子,社会就有变好的希望。
相反,社会变坏,每个逆来顺受的沉默者都有一定责任。让社会变好,归根究底需要众人的觉醒和行动,需要我们每个人多一些“主人翁意识”,多一些“较真”精神,起码在自我权利实现的道路上挺起脊梁。毕竟,“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谎言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个栗子,地铁广播中的一句“中部车厢人少车控”,TM的骗了我十年。
(据2014年9月26日微信公号“温家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