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中國社會因教育差異割裂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葉檀 【作者微博

中國教育分化將導致未來社會分割,彌補裂痕的惟一辦法,是讓優勢教育資源互通有無。但僵化的教育體制把問題留給了未來,一旦現在的大學生與中學生成為社會中堅力量,在國內外接受的不同教育,將把中國撕裂成兩個大陸。

中國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優秀師資少還是小事,在考試逼迫下學生慘遭填鴨教育,一些案例也顯示教師有心理疾患者不少。最近的兩個案例是,大學不僅缺乏活躍的思想而且僵化頑固。9月1日,三所著名大學集體表忠,這些大學樂於當傳聲筒,而一些大學的某些教授把現行制度吹得舉世無雙,其厚顏程度直追吹捧“麝蘭之屁”的無恥文人,通常這些人的子女毫無例外在海外留學,甚至有的定居海外。

父母追求教育價值最大化,作為孩子未來的投資者,他們最理性,留學作為吸納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手段,成為父母的優先選擇。據筆者所見,近年來留學已經不再是奢侈品,而成為中上收入階層的普遍選擇,身邊朋友的孩子幾乎都在高中或者大學階段就出國留學,不留學反而成為特例。自費留學占據90%以上,子女教育成為父母最大的風險投資。

一組留學生數據可以印證規模的指數級增長。

2005年至2013年,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從2005年的約6.26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23.6萬人,八年間增長近四倍。增幅最猛烈的是赴美就讀私立高中的小留學生,人數從2005年的65人增加到2013年的2.38萬人,增幅高達365倍。美國大學和研究所已有33.3萬名中國留學生,成為美國最大的外籍生來。現在輪到了中學生,8月18日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去年有3.18萬人申請赴美留學,是八年前的50倍。父母想讓小留學生們考上美國名校,想在心智未徹底定局之前學會當地文化、盡快融入美國社會,並避免高中階段沖刺高考高分的不人性競爭。

認為中國留學人數已經停滯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在《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報導中,引述大學“研究所委員會”(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的年度調查,認為有關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研究所2014年秋季班的比率,比2013年減少1%,人數出現停滯,進一步引申出“中國學生對美國高等教育的青睞可能終於達到飽和點,此舉可能讓仰賴中國學生的美國大學陷入困境。”

外交關系學會亞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易明在《外交官雜志》(The Diplomate)撰文指出,占外國學生比率高達三分之一的中國學生,在美國研究所的錄取率的確可能已停滯成長,但今年1月曾有一項針對2.13萬名年齡在15歲至36歲的中國學生的調查顯示,計劃至海外留學的受訪者中,26.8%以美國為優先選擇的國家。

與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留學生不同,現在的留學生不再願意靠微薄的獎學金或者打工收入在美國研究院里深造,理由也是基於經濟原因。無論是物理還是生物,中國學生強項領域中的工作已經變得非常難找。今年1月,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的《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本科留學人數已經達到了9.3萬餘人,占中國赴美留學總人數的39.8%。同時,本科留學人數增長速度為26%,遠遠超過了研究生的增長速度15%。而增速最快的,是高中生,因為基數最小。

页 2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葉檀 【作者微博

真實的案例是,某美國私立中學校長,到中國探望學生家長,好客愛送禮的中國人,讓他回家簡直要用集裝箱運禮物。並不奇怪,自費為主的中國留學生們為當地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學費是當地居民的兩到三倍。據留美博士冷哲先生計算,中國本科學生在美國平均每月開銷約為1500美元,平均一個學生在美一年的開銷大概有5萬美元。中國學生2012年在美國一年的消費達到了44億美元,是當年中國從美國進口額的3.3%。

國際視野是未來人才的晉身之階。中高收入階層、掌握各種權力的人的子女在海外留學,而低收入與中低收入階層的子女在國內接受應試與填鴨式教育,這兩種教育方式與理念,將來將產生激烈的碰撞。拒不改革教育體制,大學成為僵化體制的大本營,未來將培育出一大批頭頭是道卻堅決拒絕改革的擋路者,以各種匪夷所思的理論印證不改革的合理性。

中國不同階層、不同理念群體之間的摩擦成本將非常高,甚至高到無法承受。接受國際教育、接受了通行觀念的人,將面對現實嚴酷的挑戰,家族體系中的人情束縛,教育體系中的經費利益捆綁,現實運作過程中無處不在的潛規則,會證明他們的觀念、行為規則在現實中無法通行。而國內教育土壤養育的權力階層,對植根於普世價值的改革觀念嗤之以鼻,認為這些人的改革觀念與中國現實脫節,將讓中國脫離常軌。

耗費政府與民間大量資金的留學生,理應成為中國改革強有力的推動力量,發揮最大的投資效能。

中國曾有慘淡的留學先例。1872年8月11日,最早的中國留學生容閎帶領首批30名少年赴美留學,結果因為剪辮等原因被提前召回國,其中一些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棟梁之材,但留學生整體並未有效地嵌入中國改革進程中,最後只能靠破壞力極強的方式瓦解社會原有架構。清末大規模留學與八股舉業的廢除幾乎同步,可以印證舊有的方式不除,新理念就無法扎根,因為舊有的教育體制在不斷培養改革的反對者,從舊體制中不斷產生新的利益階層。

中國教育改革已經起步,高等職業教育等將成為發展重點,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所必須。但目前的大學體制也應該進行大規模改革,讓學校成為思想活躍、專業精進之處,而不是成為磨人的機器,中國在教育、在科研領域的大量投資卻未收應有效果,不少成為沉沒成本,研究領域造假抄襲比比皆是,甚至最年輕的院士因為貪腐鋃鐺入獄,不能不說是社會的悲哀。

打開國門是國策,天不會塌下來,吸納國際資源培育人才,改革教育體制容納人才,雙方逐步匯合形成一股“正能量”,中國未來的改革才能在統一的土壤上進行,社會才不會被撕裂。清末教育改革滯後引發的悲劇,絕不應在當下上演,改革沒有退路可走。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文編輯:岸南,[email protected]

本文发布在 公民文献.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