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兩種極端化民族主義撕裂新疆(下)

中國中央黨校民族宗教理論室主任 靳薇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編者按】本文系靳薇博士《勿讓兩種極端化民族主義撕裂新疆》的下篇,在上篇中,作者談到極端化國家民族主義與本位民族主義在新疆的沖突原因及表現,本文中,作者嘗試尋找一種能化解矛盾的政策執行邏輯。

防止兩種民族主義繼續極端化

中國的邊疆如果想要和諧和平安,就必須要警惕兩種民族主義的極端化和泛濫。其實,國家民族主義整合國家的努力,本位民族主義保護自身傳統和文化的奮鬥,均有其內在的合理性。但若各趨極端,勢必損毀中國的邊疆穩定,影響全國的穩定發展,以至於威脅國家安全。相處之道並不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和諧共贏”這個提法其實很有道理。

但在實際的政策執行上,必須做出更多的努力。首先要做的是認清新疆目前的現實情況,並且在方法上,更多地尊重新疆的實際而非國家的意願。

衡量新疆的經濟承載力

出於理論正義和道義,也由於對安全和共享繁榮的投資,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扶持援助,以期加快發展,本應是新疆的福祉。但遺憾的是,採取的是政府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模式,大包大攬,當地的民族構成、宗教信仰和傳統文化卻在這一過程中被有意無意地忽視,當地人的主體性也被忽略,對當地經濟的承載能力也沒有一個科學的考量。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低效、浪費的同時,往往會激化原有的社會矛盾,造成發展震盪。

因此,中央政府必須調整對新疆的援助模式,調整的目的是使援助的力度、投資的方向與當地原有的經濟發展水平、當地的民族居民、傳統宗教文化等相匹配。南北疆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承載力不同,援疆模式和投資方向也要不同,這樣才能降低發展震盪。南疆的援助要以改善民生為主,援助項目和資金更多投入農業、畜牧業、果業、初級加工業,使普通民眾能在發展中受惠,以提升幸福指數,也能帶來希望。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發展的主體是新疆人,這是毫無疑問的。經濟發展的第一受益人應當是新疆本地的各族居民,他們應該在這一波發展中增加就業、提高收入。如果新疆民眾在發展和加速發展中普遍感到被邊緣化,收入沒有明顯提高而物價飛漲,當地財政沒有從發展中得到相應回報,新疆的社會穩定很難得到改善。

再之,要優先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就業率。2011年,新疆少數民族初中畢業生升高中為47.64%,南疆三地州更低。喀什地區,2012年初中畢業升普高的為33.61%,高中和中職教育發展滯後,每年約有7000名未能升學的初中畢業生直接進入社會,他們就業能力低,不少人成為社會閑散人員,無疑增加了社會管理難度。

與這一情況相對應,援疆的內容和手段就應以扶持當地內生性發展能力為主。將資金和政策傾向於當地的教育事業,才能促進當地勞動力的就業和增收。個人建議,在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再加上三年的職業教育,幫助學生有一技之長,增進他們的就業能力和擴大就業的領域。比如說,新疆的國企可以把招收少數民族員工當作“硬指標”,作為分擔社會責任的手段之一。

依靠社會信任提升社會治理能力

首先要做的,就是對不同的暴恐事件分類治之。建議將暴恐事件按性質來區分,可以有“政治性暴恐事件”、“一般性暴恐事件”。有明確政治訴求的為第一類,其他的歸入第二類。有政治訴求的事件是分裂國家的政治行為,應該採取嚴厲的打擊措施,並分析原因根除滋生的土壤。;一般性的事件,應該和內地處理類似事件的方法相同,作為治安或刑事案件,不易升級“嚴打”。

2014年5月6日發布的中國首部國家安全藍皮書《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2014)》,將2013年以政府機構和軍警為主要襲擊目標的10次暴恐事件定性為“恐怖活動”。這是官方第一次明確地將暴恐事件進行分類定位。

而對暴恐事件分類目的是為了準確定性和定位,採取有針對性的社會政策和對策來處理。迷信國家暴力,簡單的以暴制暴,並不能減少暴恐發生率,還會陷入暴力循環。準確定位才能避免放大暴恐事件的社會影響和心理影響,減少負面作用。

其次要依靠社會信任的取得,從暴恐事件源頭實施治理。。從根本上來說,只有爭取到人心才能維護穩定。只有依靠和信任少數民族最大多數的乾部和群眾,才有可能形成“拉力”,凝聚更多人的力量擊敗少數的宗教極端分子和分裂分子。如果以民族劃界、以宗教區分,則會造成“推力”,把多數人推到對立面上,還會從根本上動搖政府的執政基礎,更不能實現邊疆穩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封閉守舊思維,只會自外於其他民族,而無法實現和睦的民族關系。

中華文化數千年來綿延發展,形成了今天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局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原文化對四周少數民族的吸引力和拉力。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是憑借著民眾的支持,才取得了政權。今天,漢族人口眾多,經濟文化發達,更應該對“文化吸引力”有充分的自信。

地方政府應完善宗教管理方式

對於沒有宗教傳統的漢民族,對於信奉唯物主義的執政黨,如何管理幾乎全民虔誠信仰宗教的少數民族,如何對待挾宗教之勢日益極端化的本位民族主義,的確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應對威脅穩定的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不能僅僅靠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除了可以治標的高壓嚴打的的剛性手段,也要有治本的釜底抽薪柔性方略。需要剛柔相濟,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標本兼治。

在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應該做的是發揮宗教的正向功能,減少“與宗教為敵”的剛性行政帶來的逆反對抗。物質主義不可能消滅或取代宗教,宗教是民眾的精神需求,是民生需求的一部分,一定要像對待經濟發展一樣對待民眾的宗教需求。“堵後門不要忘記開前門,禁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違法犯罪的同時也要保護合法、加以引導”。一定要改變目前對宗教不會、不敢、也不善於積極正面引導、一昧“圍追堵截”的辦法,保護合法的宗教活動,提高社會治理的能力。

對民族傳統文化尊重第一

中國傳統中對少數民族有很多教化的政策,但應該重視方法。雙語教育是造福少數民族的一項語言政策和措施,但好事要辦好,不能強加於人。推進雙語教育要遵從教學規律,首先培養所需要的合格師資。“援疆”要將首先要做就是文化教育,幫助新疆培養成長現代化需要的人力資本,促進其自我發展能力的形成。同時,雙語教育也要考慮民眾的心理接受程度,尊重他們的選擇權。

此外,要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宗教極端主義和恐怖團夥排斥傳承已久的喜歌善舞等民族風俗習慣,排斥現代文明和現代生活,排斥本民族艷麗絢爛的傳統服飾和時尚的現代流行服飾,強迫年輕男子留大胡須,強迫女子蒙面、著“吉里巴甫(蒙面黑袍)”服飾;排斥傳統藝術如音樂舞蹈等,反對抽煙、喝酒等習慣。宗教極端主義的影響逐漸擴散到普通民眾,不僅維吾爾族聚居的南疆,近年北疆的一些地區也受到消極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回歸民族的本真。相應的,文化部門的援助新疆項目就應投資到這個方面。維吾爾族傳統的音樂、舞蹈、服飾實則有豐富的內容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而在新疆大力保護和弘揚維吾爾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確可以很好地抵制宗教極端主義的消極影響。而在保護方面,要做的事情和其他地域保護傳統文化的做法一樣,甚至要做得更多,要上升到法律,制定保護民族傳統和習俗的政策和法律,違者依法處理。

少數民族文化名人對本民族有直接的示範表率作用,影響重大。所以,尊重並培養愛國、有良好專業知識、人格魅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文化名人,作為民族地區現代文化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同時,要給民族傳統的文化活動創造空間,傳統民族藝術比賽等都可以張揚傳統民族文化,抵制極端瓦哈比的擴散和影響,消解宗教極端主義的負面影響。

國家民族主義若能海納百川,以多元文化為財富而不當作包袱負擔;本位民族主義如果可以敞開胸襟,接納現代文明的洗禮;兩種民族主義如若放下前嫌、良性互動、柔性博弈,才是國家和民族之幸。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文責編 霍默靜 [email protected]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