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无论走向何方,都必然会遇到台湾问题。从现在的形势看,台湾问题有五个基本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制度的对抗。大陆处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控制之下,而且在习近平修宪之后大陆进入独裁政治模式。台湾已经是成熟的民主社会,国际社会对2018年的台湾九合一选举评价很高,把台湾视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典范。两种不同的制度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别就放在全体中国人(包括台湾人)眼前,比较的结果一目了然。
但大陆人民没有选择权,更大的可能是,中国在习近平的独裁统治下进入长期的倒退状态。如果习近平的独裁统治不终结,独裁体制和民主制度的对抗就会持续,民主社会就时时处在独裁政权的威胁之下。由于体量小,民主转型后的台湾总体上处于保守的态势,对大陆独裁政权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台湾制度的魅力,就像蔡英文所说:“我们的民主转型,不仅照亮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黑暗,也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们,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大陆独裁政权会始终把民主的台湾视为一个“敌对势力”。
第二个维度是统一或独立的选择。大陆官方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强硬立场,其正式表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接受这一政治立场,只有十七个国家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还保持着外交关系,而且这十七个国家都比较弱小,不可能为台湾提供实际的支持或保障。
大陆政权一直强调要“统一”台湾,1月2号习近平讲话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把统一台湾的基础定义为“一个中国”,“一国两制”,但遭到了蔡英文的有力反呛,正式表态否认“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统独之争”急遽升温。
在大陆官方的话语中,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但台湾有完整的国家机构,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只缺少国际法上的国家身份。在大陆民间,统一情结浓厚,少数自由派人士认为台湾可以自决,这被多数人视为“卖国”或“反华”。在台湾,目前多数人认同“一中”立场,但多数人不认同“一国两制”,拒接接受以这种方式统一,而且支持台湾独立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统独”之争会长期影响两岸官方和民间的互动。
第三个维度是政治与经济能否脱钩。在最近的二十年,特别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大陆官方把经济合作和民间交往作为主要的“统战手段”,这些手段一直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台湾企业家愿意在大陆的庞大市场上获取现实的利益,一些政治人物为了出政绩拼经济,也愿意加强经济合作和民间来往,但希望“去政治化”。两岸的务实路线一直“貌合神离”。
大陆官方信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用经济手段去改变台湾的政治版图是掩盖不了的动机。台湾也知道,随着经济渗透,其影响力也如影随形,试图南向发展拓展新的经济空间,降低大陆经济对台湾的影响力。随着中美发生贸易战,不少台湾企业撤回台湾或转投他国,经济合作的趋势在逐步逆转。如果经济不能与政治脱钩,两岸经济脱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四个维度是以战争或和平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无论是从大陆、台湾的角度,还是从最大关联的第三方——美国的角度看,维持和平、保持现状是最好的,任何一方都不要改变现状。但自习近平掌权后,一直扩张军备,把“统一台湾”作为其“政治理想”的一部分,他很可能在他认为必须动武(如因为国内政治需要)时、或者在他认为台湾有“分离国家”的行为时、或者在台湾宣布独立后,进行军事冒险,强行武力统一台湾。
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习近平。无论大陆军方有多少鹰派的将领,无论大陆有多少“武统”的“民间呼吁”,也无论有多大的反对力量,最大变量就只有习近平。如果他下定决心发动一场“统一战争”,这场战争就不可避免。在大陆政治倒退、经济滑坡的恶劣形势下,习近平的统治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或威胁。为确保他的个人独裁,“军管”大陆是大概率,而对台动武就是“军管”的最好借口。
第五个维度就是外部是否会干预。如果大陆和台湾发生战争,美日是否会直接出兵干预,是台湾话题不可回避的大问号,因为台湾的重要安全保障就是美国,台湾被“武统”对日本政治、经济会有严重影响。
大陆政权一直在做“武统”的战略布局,民间也有大量“武统”的狂热分子,以“爱国情怀”或“民族大义”坚决反对美日干预。从军事角度说,大陆军队应该在美日干预之前完成对台军事占领。台湾单靠自身力量不足以自保,目前不断提升军力,也是为美日干预争取时间。但台湾民众多数认为,美或日不会军事介入。
台湾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它既涉及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力量对比,也涉及大众的民族和文化的情感;既关乎局部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关乎世界大势的均衡与变化;既可能因一件小事而撼动全局,也可能重大事件在各方牵制下消弭于无形,既可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演变过程,也可能事出突发瞬间巨变。以上的五个维度,是一个粗略的分析框架,借助这个框架,有助于理解和判断台海局势及其发展。
辛公鸣2019年1月7日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 *
显示名称 *
邮箱 *
网站
Δ
辛公鸣:台湾问题的五个维度
中国未来无论走向何方,都必然会遇到台湾问题。从现在的形势看,台湾问题有五个基本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制度的对抗。大陆处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控制之下,而且在习近平修宪之后大陆进入独裁政治模式。台湾已经是成熟的民主社会,国际社会对2018年的台湾九合一选举评价很高,把台湾视为一个民主社会的典范。两种不同的制度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别就放在全体中国人(包括台湾人)眼前,比较的结果一目了然。
但大陆人民没有选择权,更大的可能是,中国在习近平的独裁统治下进入长期的倒退状态。如果习近平的独裁统治不终结,独裁体制和民主制度的对抗就会持续,民主社会就时时处在独裁政权的威胁之下。由于体量小,民主转型后的台湾总体上处于保守的态势,对大陆独裁政权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台湾制度的魅力,就像蔡英文所说:“我们的民主转型,不仅照亮了自己曾经走过的黑暗,也为所有追求民主的人们,提供了暗夜中的光芒”。大陆独裁政权会始终把民主的台湾视为一个“敌对势力”。
第二个维度是统一或独立的选择。大陆官方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强硬立场,其正式表述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接受这一政治立场,只有十七个国家和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还保持着外交关系,而且这十七个国家都比较弱小,不可能为台湾提供实际的支持或保障。
大陆政权一直强调要“统一”台湾,1月2号习近平讲话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把统一台湾的基础定义为“一个中国”,“一国两制”,但遭到了蔡英文的有力反呛,正式表态否认“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统独之争”急遽升温。
在大陆官方的话语中,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但台湾有完整的国家机构,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只缺少国际法上的国家身份。在大陆民间,统一情结浓厚,少数自由派人士认为台湾可以自决,这被多数人视为“卖国”或“反华”。在台湾,目前多数人认同“一中”立场,但多数人不认同“一国两制”,拒接接受以这种方式统一,而且支持台湾独立的比例在逐年提高。基于这样一种现实,“统独”之争会长期影响两岸官方和民间的互动。
第三个维度是政治与经济能否脱钩。在最近的二十年,特别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大陆官方把经济合作和民间交往作为主要的“统战手段”,这些手段一直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台湾企业家愿意在大陆的庞大市场上获取现实的利益,一些政治人物为了出政绩拼经济,也愿意加强经济合作和民间来往,但希望“去政治化”。两岸的务实路线一直“貌合神离”。
大陆官方信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用经济手段去改变台湾的政治版图是掩盖不了的动机。台湾也知道,随着经济渗透,其影响力也如影随形,试图南向发展拓展新的经济空间,降低大陆经济对台湾的影响力。随着中美发生贸易战,不少台湾企业撤回台湾或转投他国,经济合作的趋势在逐步逆转。如果经济不能与政治脱钩,两岸经济脱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第四个维度是以战争或和平的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无论是从大陆、台湾的角度,还是从最大关联的第三方——美国的角度看,维持和平、保持现状是最好的,任何一方都不要改变现状。但自习近平掌权后,一直扩张军备,把“统一台湾”作为其“政治理想”的一部分,他很可能在他认为必须动武(如因为国内政治需要)时、或者在他认为台湾有“分离国家”的行为时、或者在台湾宣布独立后,进行军事冒险,强行武力统一台湾。
这个问题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习近平。无论大陆军方有多少鹰派的将领,无论大陆有多少“武统”的“民间呼吁”,也无论有多大的反对力量,最大变量就只有习近平。如果他下定决心发动一场“统一战争”,这场战争就不可避免。在大陆政治倒退、经济滑坡的恶劣形势下,习近平的统治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或威胁。为确保他的个人独裁,“军管”大陆是大概率,而对台动武就是“军管”的最好借口。
第五个维度就是外部是否会干预。如果大陆和台湾发生战争,美日是否会直接出兵干预,是台湾话题不可回避的大问号,因为台湾的重要安全保障就是美国,台湾被“武统”对日本政治、经济会有严重影响。
大陆政权一直在做“武统”的战略布局,民间也有大量“武统”的狂热分子,以“爱国情怀”或“民族大义”坚决反对美日干预。从军事角度说,大陆军队应该在美日干预之前完成对台军事占领。台湾单靠自身力量不足以自保,目前不断提升军力,也是为美日干预争取时间。但台湾民众多数认为,美或日不会军事介入。
台湾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它既涉及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力量对比,也涉及大众的民族和文化的情感;既关乎局部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关乎世界大势的均衡与变化;既可能因一件小事而撼动全局,也可能重大事件在各方牵制下消弭于无形,既可能是一个长期缓慢的演变过程,也可能事出突发瞬间巨变。以上的五个维度,是一个粗略的分析框架,借助这个框架,有助于理解和判断台海局势及其发展。
辛公鸣
2019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