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永: 堂堂正正做公民

编者按:

两年前的今天,中国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博士在京被捕。无论当时如何惊心动魄,后来的事态证明,这不过是打压整个公民社会的发端。最近对维权律师群体的大规模迫害,更将这种打压推向了高潮。中国的公民社会和维权运动,至此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严峻考验。

在此时刻,回顾新公民运动走过的路,回顾许志永博士对新公民运动乃至整个公民运动的思考,也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因而从今天开始,本网站将陆续刊发许志永博士这方面的论述,以飨同人。

在一个呼吁官员财产公示就会被捕入狱的国家,在一个遍地屈膝的臣民社会,勇敢做一个站立的公民是危险的,可这个国家必须改变,必须有人率先站起来。

中国宪政文明转型不仅意味着政治制度变革——彻底告别家族或政党专制,确立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多党竞争等现代文明制度,还包括政治文化变革——彻底告别“枪杆子政权”、“打江山坐江山”、“成王败寇”的野蛮政治逻辑,确立公平竞争、公共服务、自由、公义、爱的美好政治信仰。必须改变土壤,宪政秩序才能良好运行,从个体做公民开始的新公民运动,在推动民主宪政制度建设的同时,奠基宪政文化土壤。

一、自己做公民

把这个臣民社会、强权社会、关系社会、自私冷漠的社会,变成一个公平正义自由幸福的公民社会,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使命。改变这个社会,首先从自我做起。我们不奢望民主自由人士皆为圣贤,但公民群体的个人道德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新生民主政治的品质,中华民族美好政治的梦想要自始奠定道义基石。

2009年起我们推行《公民承诺》,倡导行为忠于内在良知,以合法方式和仁爱之心维护社会正义,彰显社会正气,在工作岗位上遵守职业伦理底线,拒绝公权私用、特权腐败,秉持理性、建设和非暴力原则参与公共事务,改良公共政策,监督公共权力,倡导公民文化……公民责任是公民社会的起点。

做公民,内心确立公民价值观。公民不是臣民、顺民、草民,“公民”背后是一整套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它意味着现代文明国家和个人的正当关系,意味着真正的民主法治——直接选举、司法独立等普世制度,意味着宪政秩序保障的公民权利,意味着自由、公正、幸福的公民社会,还意味着责任担当——这是我的国家,我有责任让她更美好,意味着理性和建设性——推动中国以最低成本完成宪政文明转型,建成一个自由、公义、爱的国家。

做公民,讲良心。人类社会一切道德规范、法律秩序都应当以普遍的良心为基石。而专制秩序压抑人的良心,扭曲人的道德,致使人人相互隔膜、戒备、敌意甚至仇恨。作为公民,我们从自身做起,抛开专制谎言、虚假面具,回到自己的良心,让良心决定自己的行为,活在真实之中。在工作和生活中拒绝阴暗、猥琐、特权、腐败、潜规则,不行贿,不受贿,不以权谋私,坦荡清白为人处世。

做公民,讲正气。在一个专制阴霾笼罩遍地犬儒屈膝的社会,公民要有浩然正气,勇于追求自由,捍卫公义,勇于传播历史的和现实公共事件的真相,追求普世的也是列在宪法中的自由和权利,为被删帖、被喝茶、被胁迫、被拘禁、被剥夺宗教聚会、被“躲猫猫”死、被代表……而抗争。

做公民,讲责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国家进步。政治本应是众人之事,可在漫长的专制臣民社会,人们无权关心政治,自私冷漠成为生活常态。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关心公共事务,关心环境污染、暴力强拆、司法不公、社会保障,有责任关心国家的未来,关心官员财产公示,关心《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批准,关心民主进程,关心司法独立,关心财政预算,关心政治变革。当无权无势者遭遇不公深陷绝境,当司法冤案迟迟不得昭雪,当弱者的家园被拆迁队恣意侵占,当村民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被廉价抢劫,我们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哪怕只是网络围观。

二、团结做公民

新公民运动倡议大家做公民,这不简单是个人道德建设问题,而是完成中华文明宪政转型的伟大事业。假设人人成了公民,享有普世的公民权利,中国一定发生了根本改变。可这假设不会凭空成立,公民必须团结起来,率先站起来的公民才可能得以持续坚守,正能量才不会被淘汰而是发展壮大。必须有体制外的健康力量成长起来,才可能推动中国变革朝民主宪政方向,也才可能以最小代价和平完成转型,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做一个公民的梦想。

团结做公民,我们有责任张扬自己的“公民”身份。我们本来都是中国公民,可现实中大部分人没把自己当公民,也没有认真做公民,我们不需要改变自己的身份,不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团体身份,只要把公民身份当真,珍惜和践行公民权利,我们就在臣民社会中站出来了。我们在公民聚餐或公益活动时佩戴公民徽章,穿公民文化衫,微博头像和签名档加上“公民”二字,在公民联署或者向朋友介绍自己时名字前面加上“公民”……当我们公开彰显自己的公民身份,就会彼此发现,像我们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自然就是一个群体。

 我们都是这个群体的成员,我们的成员身份——“公民”不可剥夺。专制特权者可能不乐意,但是也不大可能把“公民”二字彻底删除,不大可能说我们不能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民,和在一起也叫“公民”,这既是我们每个人的身份,也是我们的集体身份,特殊标识的“公民”就代表我们这个群体。就好比在进攻专制堡垒的混乱战场上,发现上天早已为我们已备好了一副盔甲,穿上它,我们的队列自然就成了。

团结做公民,我们有责任在自由民主规则下联合。“公民”群体不是传统黑帮式的秘密组织,那种组织固有的特征如老大专权、层级关系决定其很难成长为现代政治的健康力量,但“公民”群体也不是无规则无责任的一盘散沙,“公民”是我们共同的理念和身份,在自由民主规则下团结协作,在服务社会中健康成长。

自由规则是指公民群体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公民为理念而聚合,基于自愿而工作,不存在对“组织”的人身依附;加入公民群体不需要批准——没有谁有资格批准别人,只要认同公民理念,愿和大家团结协作,跟大家分享个人基本信息就算加入,不高兴了随时退出,不存在背叛和惩罚。

自由公民的联合是否过于松散缺少效率?不必担心,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政治团体都如此,为理想和信念而志愿工作,无需物质诱惑,个个热情高涨,大选就是一场狂欢,这才是现代文明政治。再说,独立自由的个体并不背离规范的团队建设和高效的分工协作,公民群体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是打地基阶段,地基必须是健康的。

民主规则是指大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公民行动不是基于上级命令,没有上级,而是当地公民民主自治决定。各地公民群体自发成长,自治做事,群体之间有信息分享和民主规则下的团结协作。公民群体成长过程中不以个人为中心,而以议题为中心,哪个城市的公民群体有好的议题,比如王全章律师被拘留,全国其他地方的公民都是协作志愿者,没有老大,不论资排辈,未来的民主政治家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在服务社会中自然成长。

团结做公民,我们从最简单的规则起步。公民联合需要交流相识,从网上走到网下,同城公民聚餐是公民相识、联合的重要一步。到处都有饭局,对于促进公民社会成长也都有其意义,但由于缺少协同,公民社会仍是一片散沙,各地公民在同一时间聚餐就是走向联合的第一步。

同城公民聚餐形散而神不散:第一,共同的公民身份,参加者公开彰显自己的公民身份,不是小圈子私人朋友聚会,而是公民就公共议题的聚会。第二,同一时间,每个月最后一个周六,如果同一时间遭到全面阻拦可以调整,但仍以既定的同一时间为目标。第三,同类议题,公民聚餐讨论时政或既定议题,比如3月倡议讨论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第四,平等参与,遵循民主规则平等发言,比如第一轮每人两到三分钟自我介绍,第二轮讨论既定或临时议题,第三轮自由发言,然后总结或者表决要做的事情。第五,开放参与,与大家交流个人的姓名、职业、所在城市、电话、信箱等基本信息,倡导每个人下次聚餐带一个公民加入。

同城公民聚餐意义不在于吃饭,而在于公民定期聚会讨论公共议题,聚餐过程是民主规则的训练,聚餐讨论可能是新的行动的起点。各地公民聚餐模式可以自发创造,这一天,可以到公园捡垃圾,可以参与慈善救助,可以组织读书沙龙,可以围观公车揭露腐败,可以穿公民文化衫使用“公民”头像传播公民理念……这一天,惦念自己的公民身份,积极服务社会进步。

三、行动做公民

公民群体不是空谈的小圈子,空谈久了,小圈子缺乏社会根基,会逐渐消亡。公民群体必须做事,在行动中成长。

有些事公民个体可以做,比如正当防卫对抗暴力强拆,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论坛发帖、微博转发、公布身边的真相、随手拍等等。有些需要公民集体行动,比如推动官员财产公示、围观王全章律师被拘案。

有些议题是地方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野蛮强拆、司法不公、贪污腐败等等,我们要发现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帮助弱者,维护正义,扎根当地社会谦卑服务,做一个免费的议员,赢得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才有力量。有些议题是全国的,比如财产公示、教育平权等,我们联合推动。公民需要发现、设计议题,每个人也都可以提出议题,在做事中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壮大公民群体。

当然,不需要每个公民都公开行动,不需要大家都冲在第一线,比如有些律师适合后援,当有人被捕他们以职业身份走上前去,有些公共知识分子适合作为“亲友团”,在关键时刻微博上含蓄地说句话也是参与。不需每个地方的公民聚餐都如上海一样高调进行,有的地方高调带动更多人参与,有的地方低调力争更多体制内公民加入。

行动必然遇到压力,哪怕是环境污染、教育平权等非政治议题,只要以团结施加压力的方式推动,都会面临压力。如何在压力中成长,是考验我们的政治智慧,关键在于行为模式和议题选择。

行为模式已经有基本共识,就是非暴力。暴力不现实,而且结果可能更专制,今天我们能做的是非暴力推动社会进步,假如我们的温和理性没有了空间,暴力会出现,那是国家的不幸。至于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这个比较复杂,我们首先崇尚法治精神和宪法,然后才会考虑具体法律法规,有些行动,比如倡议个人点蜡烛祭奠,完全合法,有些行动,比如公开集会,合乎宪法但违反集会游行示威法。尽量合法,但恶法有时也要突破,但所有行动一定要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

议题选择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公众的广泛支持。公众广泛支持的议题,比如官员财产公示、打破户籍隔离教育平权等,推动起来相对更安全,也会有更多人敢于参与,即使有人为此付出自由的代价,保守势力也会付出更大代价。当然,有人选择今天还不广为人知或者不敢关心的议题,愿意作为先驱者承担代价,我们表示尊敬,并力所能及跟进。

四、堂堂正正做公民

认认真真做公民,团结起来认认真真做公民,在捍卫自由、公义过程中成长壮大,“公民”群体自然就会成长为约束权力的政治力量,这对于中国民主化进程至关重要,但也会遭到保守势力打压,他们抢公民徽章、文化衫,骚扰公民聚餐,等等。但我们堂堂正正做公民,有什么可怕的呢?

堂堂正正做公民,是我们纯真的信仰。爱中国,努力让她变得更美好,我们的终极目的不是为打江山坐江山,不为财富和权势,而是为自由、公义、爱的梦想。这个强权横行遍地贪腐的特权社会必须改变,这个民生艰难贫富巨壑的不公不义社会必须改变,这个诚信缺失道德沦落的丛林社会必须改变,必须结束专制,必须建设真正的民主法治,建设一个自由、公义、爱的现代文明中国。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必须有一群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担当责任,成为公民楷模,我们就是这样一群理想主义者,努力奋斗是为每一个中国人和子孙后代的平等尊严、自由幸福。做一个公民,这不是策略,而是一生的信仰,当我真正成了一个公民,享有直接选举、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普世的公民权利,我的国家也一定变了。

今天,在体制外成长为公民社会健康力量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公民”群体不需要纲领,民主、法治、自由、公义、爱就够了,不需要惩罚纪律,民主规则就够了,甚至不需要正式名称,“公民”就够了。“公民”不是体制内改良派,专制体制必须结束。“公民”理念没有推翻、打倒、敌人等专制话语,我们以建设者的心态推动国家进步,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公民社会,以建设的方式结束专制,完成中华宪政文明转型。“公民”不是一个政党,她的使命超越政党——这是一个泛民主派的公民共同体,当中华宪政文明完成转型,这个群体的很多人会成为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家,也会有很多人继续从事教师、律师等原来的职业。“公民”还不是一个组织,永远也不会成为利益纠合人身依附等级森严的黑帮式组织,为避免“组织”这个词在中国特定语境下的污染,我们更愿意称自己是公民群体或团队。

堂堂正正做公民,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大变革的时代,健康力量必须联合起来,我们找到了联合的方式——统一的公民理念、共同的公民身份、自由民主规则,我们找到了公民力量成长的道路——概括为服务、担当、放下。服务是指以行动服务社会,参与公共事务,努力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担当是指勇敢担当责任,做公民追求民主自由挺直脊梁。放下是指放下自我,放下自我的偏见、傲慢、自大,遵从民主规则,放下名利、地位,以虔诚的信仰担负起这个民族的现代文明重任。

无论面临什么压力,我是中国公民,追求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普世权利,我是公民的一员,和其他公民一起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自由、公义、爱的现代文明中国,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我做一个中国公民的梦想。

                                           公民 许志永2013/4/16于不自由的家中

本文发布在 许志永.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