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高龄趋势加剧 呼吁底线保障跟进

内容摘要: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近年来备受外界关注,相关研究多会提及该群体内部的结构变化,比如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一度就引起了足够的注意,他们的价值观以及诉求一度就成为热门话题。研究者探讨此变化对中国社会问题的影响,并推动政策革新以适应新的形势。与此同时,和新生代农民工相对的高龄农民工,则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在农民工已经成为弱势群体的今天,后者的生存状况其实更值得关注。

国有多少农民工?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并不难,《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前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至于中国有多少高龄农民工,恐怕很少人会注意相关数据。事实上,统计局前些年一直在统计这一数据,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占15.1%,达3969万人。但此后官方暂停公布我国高龄农民工数据,原因是调查报告中所涉及数据的统计方法为抽样调查,与真实情况有误差。不过,常年研究农民工监测报告的人士认为,当前我国50岁以上农民工总量或早已突破了4000万。

2009年至2012年的数据的确显示,高龄农民工的总量和占比皆持续处于上升趋势,从具体行业看,高龄农民工从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尤以建筑业为重。《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不及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前出生)的一半。这样的变化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稍作分析却也在情理之中,像建筑业这类重体力劳动因为相对辛苦,年轻人往往不愿意干。而从资方的角度看,在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高龄农民工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龄农民工现象虽然普遍,但它所衍生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其一,高龄农民工从事重体力劳动安全风险更高,而相关保障基本空白。事实上,无论年龄大小,建筑行业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很难享受到工伤保险。而高龄农民工这方面的困境显得更为突出,因为按照现有法律规定,60岁以上的工人不能享受工伤待遇。这一规定引发的争议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在一些个案中,超龄农民工的工伤认定获得司法支持,但总体来看各地并未形成共识。其二,农民工养老日益突出。前些年高龄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媒体报道,设置的主要议题便是养老,当时对重庆开县某打工村的调查就显示,全村300多名50岁以上的农民工中,仅有1人由用人单位缴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余人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只能领取80元/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3年初,媒体预计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如今问题有加剧之势,如此种种皆在提示,高龄农民工群体的权益如何保障,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媒体报道提到高龄农民工群体就业的一个细节,为了应对劳动监察部门的检查,有的农民工持假身份证得以留在工地,有的走进理发室将白发染黑。执法者可能陷入两难,但一刀切地禁止显然也不合适,应对这种状况需要更高层面的考量。事实上,高龄农民工现象过去一直受到包容,究其原因不难理解,外出打工是这些花甲老人为数不多的出路,断了这条路结果会怎样并不难想象。

农民工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高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作为问题的一部分,之所以格外受关注,是因为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需求更加迫切。眼下,要实现全方位保障农民工权益可能并不现实,毕竟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包括资源分配在内的诸多制度层面的调整,但率先保障高龄农民工群体,为其构建一条绿色通道,显然相对具有操作性。如果说,农民工权益保障是一个公共服务问题,那么高龄农民工权益保障则是一种底线保障,包括企业、政府在内的有关方面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转自:新生代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