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公共讨论?

神逻辑总能这样一剑封喉,就像:

甲:雾霾危害严重。

B:柴静是坏人。

乙:雾霾主要是烧煤造成的。

B:柴静是坏人 。

丙: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

B:柴静是坏人 。

丁:环保部门权责不对等。

B:柴静是坏人。

….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神逻辑好用到手软。所有争论只要搬出“你是坏人”的大旗就能取得压制性胜利,不需要严肃理论支撑、不需要精准数据解释、不需要抽丝剥茧论证,连PPT都不用做呢。

不过,眼看着舆论越来越焦灼在柴静到底是不是个纯种无产阶级好人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敏锐意识到,喂喂喂,跑偏了。

不是说好了讨论雾霾的吗,总说柴静干嘛!

一百多年前,有个美国人也被这种局面烦过。他去教堂开会讨论事儿,结果讨论来讨论去,祖宗都被问候过不知道多少遍也没讨论出个结果。这个人叫亨利·马丁·罗伯特,是个将军。

罗将军一生最大的功绩不是打赢了多少仗,而是成功教会人们怎样不乱打嘴仗。他在1876年出版了著名的《罗伯特议事规则》,用极大的耐心规定了包括辩论在内的几乎每个议事环节。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是“有话好好说话”。其中有重要的一条是“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动机”。

不进行人身攻击很好理解,可是动机凭什么不能怀疑?人心可诛,那些个小私心啊,扑通扑通可澎湃呢。

可是罗伯特说:

第一,动机不可证实,所有以道德名义进行的动机怀疑都只是推理;

第二,讨论的主题是某件事而不是人,对动机的怀疑模糊焦点偏离了议题;

第三,利己性是人类共有的本性,在不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并不为过,指责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加矛盾。

对,进行公共讨论时不应该谈“动机”。那有人要继续问了,不谈动机了你告诉我应该谈什么,应该怎么谈吧!

1989年冬天,捷克知识分子把布拉格“公民论坛”中设定的8条《对话规则》贴在了大街小巷,其中四条尤为深刻:

一、对话的目的为了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斗争;

二、不要作人身攻击;

三、保持主题;

四、辩论时要用证据。

以上,是公共讨论应该遵循的规则。

规则是对言论边界和对话语姿态的限定,帮助收敛情绪和私心。但是现在问题来了,有人想破坏规则怎么办?网上又没有一个主持人把闹事的踢出去。在当前传播环境下的公共讨论,规则是否有效归根到底需要参与者的自觉。

这份自觉是什么?是规则意识。只有在规则意识的指引下,理性的讨论氛围和有序的讨论秩序才可期。

当然,理性探讨和有效表达从不容易,需要冷静、需要思考、需要能力。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毋宁说认知水平。可是,每一轮公共讨论都有开启政策之窗的可能,讨论越广泛越深度,开启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吗?不要因为嫌麻烦而选择做轻松的事情,纠缠个人的是非不仅仅是一场智力上的自我放弃。

毕竟,真理越辩越明,但是骂人不会。

毕竟,问题那么多,雾霾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