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死可以,但不讓步——《炎黃春秋》的道路

 

炎黃春秋》是一份綜合紀實月刊,在中國大陸的傳媒地景裡佔據了特殊位置。

它創刊於1991年,社長是曾任中國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也是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故舊和知交的杜導正,總編輯是撰寫《潛規則》、《血酬定律》等名著的歷史學者吳思,編委會成員更包括許多中國退休官員、中共老幹部(例如楊繼繩、胡德華)和知名學者(例如秦暉、錢理群)。由於這群人當中有很多具備了典型的「兩頭真」特質(亦即是年輕時曾懷抱素樸理想投身社會主義革命,老來則是無所畏懼地追求在中國土地上實現民主憲政),這份刊物向來以敢言著稱,也在中國大陸傳媒市場裡顯得獨樹一幟,經常「獨家披露重要事件的內幕真相,評論重要人物的歷史功過,剖析中國社會進程中熱點問題和敏感話題。」

這份在中國大陸相對上言論最自由的刊物,經常被一些「毛左」陣營的激進人士視為「反毛反黨」的代表,受到毫不留情的批判和詆毀。

此刻,它正面臨著空前未有的凶險。日前,該刊接獲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知,必須在兩個月內將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文化部下屬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否則該刊將面臨被撤銷的命運。若然,這份實際上具有民營性質的獨立刊物,今後將面臨失去人事權和編輯方針主導權的危機。

對此,14歲就加入共產黨、現已高齡91歲的老社長杜導正在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正在努力爭取讓刊物能夠有尊嚴地活著,但也已做好了不惜停刊的準備,以免變成像《求是》、《人民日報》那樣的媒體。

過去,除了主事者和編委會的特殊背景,再加上過去該刊的主辦單位是獨立性較強的學術單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新聞出版總署較難直接把手伸進來,《炎黃春秋》乃擁有較大的獨立自主空間。

在中國大陸嚴酷的言論控管環境下,該刊得以長期維持獨立言論空間,其中的艱難奮鬥,非親歷其境者恐難想像。身為《炎黃春秋》的海外訂戶,充分認知到該刊長期致力於在中國大陸推動體制內改革路線,也毫不懷疑這份刊物倡議回歸憲政的真誠。可惜的是,《炎黃春秋》老驥伏櫪般的聲聲吶喊,畢竟還未能喚回憲政民主道路的春風。

根據我的研究訪談,過去23年來,這份刊物的發行量一度曾降至3萬份左右,幾乎經營不下去。隨著中國權貴資本主義盛行的種種亂象,以及因為社會主義理想崩壞而出現的意識形態危機,該刊開始吸引了不少新讀者,特別是面臨意識型態衝突的老共產黨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刊在2007年登載了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引起廣大迴響,自此發行量激增到15萬份。

最近這幾年,雖然該刊讀者的年齡層持續偏高,但發行量仍繼續緩步增加,目前發行量在19萬份左右。

去(2013)年初,該刊新年獻詞曾以〈憲法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為題,呼籲當局「在落實憲法上有切實的行動」。這個莊嚴的呼籲,不僅沒有得到當局善意回應,反而立即導致該刊網站突然被關閉,直到兩周後才恢復。

其實,在過去23年,中共黨國對該刊的騷擾一直沒停過。每年的「年檢」(亦即中國對報刊實施的年度核驗制度)作業,官方經常藉故拖延,藉此對郵局遞送該刊製造人為障礙;別的刊物每年四月即可通過年檢,但《炎黃春秋》卻經常要等到每年八、九月時才獲通過,而且還會被要求寫這個或那個檢討報告、整改計畫…等。此外,我自己也有親身經驗,這幾年越來越難在中國大陸各城市的報攤買到《炎黃春秋》,據悉不是因為無人問津,而是因為官方私底下通知報攤不許販售陳列該刊所致。

這份小眾、但完全獨立經營的準民營刊物,除了早已償還創刊初期的新華社借款,日常營運獨立自主,從來沒有向中國政府要過一分錢。因此,此次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把《炎黃春秋》視同國有事業,並且使出了要求變更主管主辦單位的撒手鐧,只是再一次暴露了中共言論管制機構是如何處心積慮地撲滅任何改革呼聲的火種。

在這一次迫切的危機降臨之前,中共言論管制機構其實早就想消滅《炎黃春秋》了。根據我的研究訪談得知,中國大陸官方多年前曾經以所謂的「文化體制改革」為藉口,提出用天價「買回」《炎黃春秋》,企圖用利誘收買的手段拿回該雜誌的主導權,但遭該刊老人嚴詞拒絕:死可以,但不能讓步。

我想我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情,因為在中國大陸追求言論自由的艱難道路上,《炎黃春秋》不能讓步,這條道路只能堅持向前走去,沒有退路。

(据2014年9月26日独立评论)

本文发布在 公民报道.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