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 戰爭思維的陰影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偉光說,中國的社科院,不是一個自由撰稿人的集合體,裏面的研究人員,既是黨的文化工作者,也是思想理論戰線的戰士(大意)。在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如果你說它的人文社科的研究人員是戰士,絕對是一種不倫不類的唐突,遭白眼是肯定的。但是,在中國,這些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就是戰士,甚至自命是戰士。在毛時代,有哪個研究者不是戰士呢,不僅人文社科的是戰士,自然科學研究者也是。推而廣之,所有人,無論你是搖筆桿子的作家,還是拿鋤把子的農民,都是戰士。

那個時代,是個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年代。不僅要跟國際上的帝修反斗,還要跟國內的階級敵人,地富反壞右鬥,跟新生的資產階級,跟階級異己分子鬥,最後,要跟黨內資產階級,走資派鬥。連生物學都有階級之分,意識形態立場之分,別的就不用說了。以我熟悉的歷史研究為例,那個年月的所謂研究,主要是為了清算和鬥爭階級敵人。帝國主義當然是最兇惡的敵人,所以,只要涉及歷史上的中外關係,就是要清算帝國主義的侵略,當美國是首要敵人的時候,所有的研究都要揭露美帝國主義偽善面目,告訴人們美國是最兇惡的敵人。文革後期中美接近,蘇聯成了最兇惡的敵人,那就揭批沙俄。至於中國國內的歷史研究,則重點在於歌頌農民起義,批判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回過頭來看那個時代的近代史研究論文,裏面居然充斥了驚嘆號,可見火藥味之濃。

自然,這樣的戰士研究出來的東西,跟國際是無法接軌的。人家看不懂我們,我們也看不懂人家。戰士的作品,雖然都成了一發發射向敵人的砲彈,但由於根本發射不出去,因此也對人家造成不了什麼傷害。所以,戰士們只好自己內戰,互相發現彼此的研究包藏禍心,打成一團。

沒想到的是,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跟國際接軌的口號,也喊了這麼多年了,中外之間的學術交流,也達到瞭如此頻繁的程度。以社會科學院為例,裏面像樣的研究人員,已經幾乎沒有出國交流經歷的了,很多人都是海歸。而且,社科院的眾多研究所,也大量地接受西方各種基金會的資助,跟西方學術機構,有著大力度的合作。這種時候,社科院的研究人員,居然又成了戰士。

實在想不通,這些戰士在今後的研究中,將怎樣戰鬥呢?是要回到過去的「戰鬥歲月」嗎?仔細想想看,可能也不至於。畢竟,幻想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人的日子,已經過去。即使要重提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也不大好劃分了。跟美國勢不兩立,大概也做不到。所以,儘管戰爭的思維依舊存在,還依然有人幻想再一次點燃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享受與人奮鬥的樂趣,但他們還有這個膽量,再發動一次人與人之間的大戰嗎?

本文发布在 观点转载.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