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IRE CAIN MILLER 2014年08月27日
從「阿拉伯之春」到「冰桶挑戰」,互聯網在許多事件中可能都是活動人士和組織者的有效工具。但最新數據顯示,從總體上看,互聯網卻削弱而不是提高了人們的政治參與度。
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實際上壓制了觀點的多樣性,而且抑制了人們對公共事務的討論。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周二發表的報告稱,社交媒體降低了人們表達意見的可能性,尤其是當他們認為自己的看法與朋友不同的時候。
研究人員還發現,與其他人相比,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在線下的世界裡,更加不願意表達不同觀點。
這樣看來,隨着人們讓自己周圍只剩下與自己看法相似,而且不願意提出不同的看法的人,互聯網正在加劇美國民眾觀點的分化。互聯網公司通過調整算法,向我們展示了更多與我們相似的人發佈的內容,於是放大了這一效應。
「使用社交媒體的人,發現了參與政治的新方式,但政治參與和政治討論是有很大區別的,」本文的作者之一、羅格斯大學傳播學副教授基思·N·漢普頓(Keith N. Hampton)說,「人們不那麼傾向於表達看法了,也不願意與不同立場的人接觸。我們在民主制度中,是期望見到這種接觸的。」
研究人員打算探索互聯網對所謂的「沉默的螺旋」的影響。該理論認為,當人們認為自己的觀點與朋友、家人或同事不同時,表達自己看法的意願就會降低。許多人認為,互聯網會讓這個概念徹底消失,因為它讓更加相異的人們聯繫在一起,甚至還能傳播少數群體的聲音。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互聯網就是線下世界的反映。在線下世界,人們就總是會被想法相同的朋友吸引,遠離表達不同意見的人。(所以才有在餐桌上避談宗教或政治的老規矩。)
而互聯網以某些方式加深了這種分化。它讓人們很容易就可以只閱讀自己認同的人發佈的消息和觀點。許多情況下,人們甚至無需自己做出這樣的選擇。Twitter上星期稱,將開始向用戶顯示一些他們沒有關注的人發佈的消息,只要他們關注的用戶中,有足夠多的人收藏那條消息。周一,Facebook表示,將在用戶的頁面上隱藏標題屬於某些類型的報道。與此同時,網上不良用戶對表達觀點的人進行騷擾,已經成了一個令社交網站和用戶都深感頭疼的問題。
研究人員稱,人類都強烈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不斷地解讀各種信號,判斷人們是否認同自己。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能夠獲得更多的此類信號——比如狀態更新、人們分享的消息,以及他們日常生活的照片——因此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
為了完成這份報告,研究人員調查了一些人對泄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簡稱NSA)監控項目的看法,美國人對這個問題基本上存在兩種觀點,且持兩種觀點的人數相當。
大多數的被調查者稱,他們願意在餐桌上與家人和朋友討論政府監控項目的問題,也願意在社區聚會或工作場所這麼做。多數人表示,他們唯獨不願在Facebook和Twitter上討論這個話題。而每天多次登錄Facebook的人,自稱願意在現實里與朋友的交談中就此事發表意見的概率,與其他人相比會低一半。
然而,如果Facebook用戶認為,自己在該網站上的好友同意自己的立場,他們在Facebook上參與討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1.9倍。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政府監控項目的人,如果態度十分強烈,願意參與Facebook討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2.4倍。有趣的是,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有可能在Facebook上暢所欲言,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則更傾向於在Facebook上保持沉默,同時在家人或朋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
研究還發現,儘管很多人都說社交媒體正在成為發現和討論新聞事件的平台,但多數人表示,他們是通過電視和廣播得知了NSA泄密的消息,而Facebook和Twitter成為消息來源的可能性最小。
這些發現是具有局限性的,因為研究人員只研究了一個新聞事件。但我們可以想想人們最近在網上討論的另一樁爭議性公共事件——密蘇里州弗格森的抗議活動。在你讀到的Twitter和Facebook上的帖子中,有多少觀點與你一致,有多少不同觀點,你又有多大可能在上面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