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MOSS, NEIL GOUGH 2014年07月24日
Reuters
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工廠內的生產線,本周早些時候,該工廠被發現使用過期甚至腐爛的肉類。
2008年,六名嬰兒因為食用摻入工業化學品的奶製品而死亡,另有數千名嬰兒因此腎臟受損,入院治療。從那以來,中國就一直在手忙腳亂地試圖讓規模龐大的食品加工業回到正規。
但最近利用腐爛肉類製作快餐的醜聞顯示出,過去六年的改革努力遭遇了一個難題——歷史悠久且範圍廣闊的食品供應鏈。
從工廠檢驗到產品召回、從實驗室檢測到起訴,中國新建立的食品質量體系開始了忙忙碌碌的改革工作,而改革面臨著千變萬化的威脅和阻礙。如今,由於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品牌,這意味着中國的監督工作,以及其最明顯的失誤,都將會搬上國際舞台。
今年早些時候,沃爾瑪(Walmart)出售的包裝「五香」驢肉被檢測出狐狸肉成分,促使公司召回產品,該公司承諾將中國的食品安全開支增加兩倍。2012年底,肯德基出售的一些雞肉產品中,被檢出過量抗生素和激素,導致人們呼籲消費者進行抵制;去年,禽流感致使九人死亡,引發了民眾對雞肉的普遍擔憂,於是肯德基遭遇了更多麻煩,銷售額也出現下降。
「我不斷向人們解釋說,中國有點像厄普頓·辛克萊(Upton Sinclair)在《屠場》(The Jungle)一書中描寫的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食品微生物學教授、國際食品保護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Food Protection)主席唐·沙夫納(Don Schaffner)說。「中國人深深地渴望它回到正軌,但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沙夫納提到的小說出版於1906年,書中描寫了肉類加工業中不衛生條件,該書推動了改革。
周日開始受到廣泛關注的肉類加工事件,涉及到很多美國快餐巨頭。上海東方衛視利用隱藏攝像頭拍攝到了加工廠工人利用過期雞肉和牛肉製作漢堡肉餅和雞肉產品的場景,隨後在節目中播出。新聞報道顯示,工人把掉到地上的肉撿起來,扔回加工機中。
官方新聞社新華社報道,政府調查人員發現上海福喜食品公司(Shanghai Husi Food)加工廠的工人,利用過期甚至腐爛的肉類生產麥樂雞塊、牛肉餅及其他食品,產品共計5000多箱。被查獲的肉類產品達到100噸,警方開展調查,並於周三拘留了五人。該工廠為麥當勞(McDonald』s)、肯德基(KFC),以及中國的其他快餐店供應原料。上海福喜隸屬於總部位於伊利諾伊州奧羅拉市的歐喜集團(OSI Group)。
除了麥當勞和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星巴克(Starbucks)、披薩連鎖店棒約翰(Papa John』s)等品牌也停止了從上海福喜採購原料。該工廠在日本也有客戶,麥當勞日本控股公司(McDonald』s Holdings Japan)稱,公司五分之一的麥樂雞原料是由上海福喜提供的,公司已於周一停止出售麥樂雞。
歐喜集團發表聲明稱,「公司管理層對報道感到震驚,而且正在直接、迅速地」開展內部調查,配合政府調查人員的工作。公司的一名女發言人拒絕回答問題。
中國並不是唯一面臨食品安全威脅的國家。僅在上周,一家加利福尼亞的食品包裝廠就因為擔心食品受到李斯特菌污染,而在全國範圍發佈了召回令,不過目前尚未報告任何相關病例;在加州,食品公司西斯科(Sysco)因為未對容易腐敗變質的食物進行冷藏,同意支付1940萬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的和解金;明尼蘇達州衛生官員對食源性大腸桿菌感染所引發的13個病例開展了調查。
從全球來看,每年都有數百萬人因為吃了不安全的食物而生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估計,通過食物和水傳播的疾病每年會導致約220萬人死亡。
但是,中國的監管工作有些混亂。中國禁止或限制了豬肉等美國進口食品的銷售,理由是擔心飼料添加劑,然而中國最近也在與食品安全問題作鬥爭——中國發生了一系列國產大米、瓶裝水和醬油受污染的事件。
食品安全專家稱,很難評價中國究竟取得了多大進步,因為談到建立一個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做到能對食品安全問題追根溯源,中國還處於初期階段。對比之下,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則被認為,擁有世界上最有力的食源性疾病監控體系,不斷出現的與美國產品相關的召回和警告中,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這一點來解釋。
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花樣百出,而且往往令人反胃。此外,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食品公司在中國開展經營,於是在建立食品質量保障機制的過程中,中國就成了世界關注和專家支持的焦點。始於八年前的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以及其他由政府支持的活動,通常會吸引美國的頂級專家出席,其中包括監管者和律師。這些人都認為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西雅圖工作的消費者維權律師比爾·馬勒(Bill Marler)曾參加過上述食品安全會議。馬勒說,「雖然從外表來看,中國是一個非常現代且充滿生機的社會,但是它在監管力度、權力制衡方面沒有太久的歷史。總會有人做出這樣的決定:『如果肉掉到地上,我應不應該把它放回去?』 」
在美國,馬勒接手的涉及食品安全引發疾病的訴訟數量名列前茅。他認為,中國缺乏強有力的民事侵權體系的情況,是食品安全改革的一個重大阻礙,因為索賠高昂的案件會促使企業改變行為方式。但是觀察者說,中國體系的缺陷多種多樣,儘管2009年《食品衛生法》已經被更為有力的《食品安全法》取代。
越來越多的美國食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或許能帶來好處。沙夫納教授說,雖然它們引起了公眾對本周過期肉醜聞等事件的警惕,但是它們也擁有讓事情走上正軌的專業知識。
「它們並不完美,」他說。「但是當麥當勞和百勝等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時,它們也把較高的食品安全標準帶到了中國,這對中國供應商有好處。」
翻譯:陳柳、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