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得妄议中央到不得妄议时政

近日,微信公众号、搜狐号、百家号、新浪微博等平台相继给用户发出通知,要求公众账号在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前,应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通知中提到,如账号不具备有关资质,建议不要采编发布、评论 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换句话说,就是自媒体将基本没资格妄议时政了。

但事实上,不得妄议的范围远不止于时政,1月31日,公众号《法史天地》因转发了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兴培先生一篇题为《朱元璋之悲与苏绰定律》的旧文而被永久封号,这篇早已公开发表过的文章是谈朱元璋的反腐及北周开国帝王宇文泰与谋臣苏绰的“以贪反贪”的对话。

律师刘小源在《律师园地》发文说:杨兴培先生的文章,在网上都能搜索到,但不知怎么就触碰到了微信管理部门的G点,当晚九时许,《法史天地》公众号被封了账号,说是“涉嫌捏造、歪曲、非官方解读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的解读,竟然也不允许非官方的解读,让我感到很吃惊!《法史天地》刊发过的中外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文章,都是转自国内出版的书籍及杂志。文章能在国内公开发表与出版,说明作者的解读是没问题的,就算作者的观点与官方历史书上的说法不同,这也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对历史的研究,应该允许各种观点的争鸣,而不能搞历史信息垄断,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

网友荣剑发帖说:法史天地,一个知识类专业公号,转发的文章均是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因不符合官方解读,不由分说,就被平台彻底封号。古人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现在防民之口现在防民之口早已超过厉王时代,难道制度自信就是不怕川壅而溃?

也有网友发帖说:从今起,“涉嫌”的罪名又多了一项,叫“非官方解读”

一篇题为《历史是人民写就,从来都和官方无干》的网文这样写道:古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讲以古为鉴,必要懂古。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史官,很有渊源。这是中华文化能传承下来的重要因素。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春秋时,齐庄公因与大臣崔杼(音zhù)之妻通奸,并公开污辱崔杼。崔杼怒火中烧,设计杀掉齐庄公,随即立景公为帝,自立为相,操揽大权。弑君,在那个年代是了不得的罪名。于是,崔杼去太史伯家,令其写庄公患病而亡。然,太史伯抬头看了看崔杼,不屑地写上:夏五月,崔杼弑君。崔杼怒而杀之。按当时惯例,史官乃世袭。崔杼召来其二弟太史仲,剑指尸体,杀气腾腾,以死威胁。太史仲毫不畏惧,摊开竹简,写下:“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大怒,杀之,令太史伯之三弟再记。太史叔死而不畏,言:秉笔直书,乃史家之天职,与其失职,不如赴死。言罢,照直而书。崔杼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将其碎尸万段。随之令太史季补缺,然而,依旧是那几个字。崔杼仰天长叹。崔杼弑君,这历史改得了吗?何况,当时还有备胎!齐国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竹简急匆匆赶来,准备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罪状记载史册,见已据实记载,方才返回。

历史是人民写就的。不存在官方解读的历史。官方解读自己的历史,历来是很荒唐的事。你去全世界所有的历史院校,都会这么说。这世界,从来就没有过自己解读自己的历史,想这么干的,肯定居心叵测。历史都是别人和后代写的,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网友卡米拉发帖说:“许多人走了,踏上了去往光亮的路。许多人沉默了,他们知道,只有闭上嘴巴蒙上眼睛屏住呼吸才能生存下去;而不甘族群沦陷的人在哭,他们跨过厚重隐秘的墙,以微弱的声音试图唤醒那些沉睡的人……”

一篇题为《我依然相信围观的力量》的网文这样写道:不少公众号运营者收到了《关于公众账号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需要资质的提醒》通知。 如果不具备有关资质,则不要采编发布、评论解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否则将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平台运营规范。这意味着,发布热点时评的公众号或面临灭顶之灾,全面噤声的时代或将来临。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指南》,只有官方认可的新闻单位或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才有资格拿到许可证。如果封禁所有涉及新闻时政的自媒体,让十四亿人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把中国重新带回四十多年前,这显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一次大倒退,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不会有任何好处。回朔过往历史,我们会发现,即使不堪的岁月,也还出现过轰轰烈烈的大鸣大放大字报。

这些年公众号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对于很多运营者来说,公众号甚至是唯一的饭碗。众所周知,在纸媒时代,社会的一点点改变,需要良知媒体和专业记者的勇气,比如当年孙志刚事件,自媒体时代围观的力量更加强大,从钱云会惨死轮下到徐纯合被无端击毙再到雷洋一命呜乎,自媒体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网络围观正在一点点地推动社会觉醒,给未来中国带来希望。当不明真相的群众久久不愿散去时,会招致更多围观者。被围观者的一言一行都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想要逃走却难以突破层层包围。愤怒而克制的围观者,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从未停止寻找下一个围观对象,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中国。”《新周刊》曾以《围观改变中国》为题发出感言:“围观,可能会改变中国,并注定会改变我们自己”。

围观本来是个贬义词,是看客文化、见死不救、麻木不仁的代名词。然而,互联网时代赋予围观新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这个“围观即参与,分享即表态”的过程,无论是新闻跟帖、博客发文,微博转帖、公众号推送、微信群乃至朋友圈发声,虽然形式有别功能各异,每一次围观每一次表达都是民意的测试,也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另类声音。

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生的热点事件,无论是远在美国的大选,还是近在身边的瘟疫,都值得我们关注,因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有人或庆幸“倒霉的事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甚至把不解、鄙夷的目光投向那些黑夜里的守夜人,然而失序的后果必将由每一个人来承担,黑暗不会因为沉默自动散去,对邪恶的冷眼旁观,只会导致类似的悲剧反复演绎。

曾经看过韩国电影《熔炉》,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正义感差异很大。记得电影中那个受到侵害的聋哑男孩,因为不满法院的判决,勇敢地拿起了尖刀,刺向了恶魔的腹部,与恶魔一起被飞驰而来的火车撞击碾压同归于尽。电影的结局虽然没有让恶魔一一受到应有的惩罚,结尾的那句话却直击人心:我们一路抗争过来,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我们不被这个世界改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是这个所谓大时代背景下苟且偷生的蝼蚁,是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个体。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只要我们保持为人的基本良知,面对任何黑恶势力时,能够挺身而出大喝一声,面对不堪的社会现实时,我们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我相信光明灿烂的日子必将会来临。

作者蔡慎坤在文章结尾处写道:我知道这个寒冬还很漫长,下一个春天遥遥无期,但在凛冽寒风中奔走的人,依然在坚守依然在前行,即使梦想破碎,虽然步履艰难,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我们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目睹时代的变迁,我们没有理由置身事外,我们没有理由沉默不语,相信围观的力量,把自已投入到大时代的风浪中,做对得起良知对得起子孙的事情。

转自:RFI

本文发布在 自愿捐赠.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