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家人谈人权?不翻桌的四个小技巧

18岁高中毕业那年,我去探望在另一个城市生活的父亲,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和家人之间的巨大价值观差异。父亲当时关爱地给了我许多嘱咐,其中一条是: “千万别找个黑人(结婚)。”

震惊之余,我试着提醒他这句话的不妥,但没想到他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反而继续跟我强调黑人是多么恶劣——尽管在他的生活里,从未真正见过一个黑人。

在那之后,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家人在各种人权议题上——种族、宗教、女权、民主、社会运动等等——原来有着许多分歧,身边不少朋友也和我一样有着相似的感受,我们都为此经历无数争吵、失望、愤怒。尽管我仍未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但也摸索出一些经验。

1、“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一些性侵案件的讨论中,如果当事人双方地位悬殊,常常有人会把事件说成是“仙人跳”——说受害者利用女色骗财。有时我的母亲也认同这样的观点。尽管她是一个要强的职场女性,也因为女性身份在职场上遭受过许多偏见与骚扰。

我试着和她聊,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做?你是不是也有过在酒桌上被迫饮酒的经历,对方是大老板,你敢拒绝他吗?不胜酒力之后,大老板要送你回家,你会怎做?如果他强迫你发生关系,事后大家还说你仙人跳,你会怎样想?

在回忆了很多自己过往的经历之后,母亲逐渐对受害者产生理解。

很多时候,有人在高墙和鸡蛋之间选择高墙,是因为他们尽管有可能是鸡蛋,却将自己想象成了高墙,忘了自己在遭受不公时无力反抗的绝望。

在和他们对话的时候,通过一些具体场景的描绘,联系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带入鸡蛋的角色,也许会帮助他们更明白,鸡蛋的尊严也是不可被践踏的。

2、从他们最关心的角度切入话题

我曾经和家人聊过香港的抗议运动,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工作,这样搞乱香港,让经济陷入崩溃。

如果直接否定他们只会带来更多争吵,所以我从他们最关心的经济议题入手,讨论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带来更多投资,更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以及为什么香港的原有的法治、对人权的保障对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在那次讨论之后,尽管他们对这场运动仍然有很多误解,但却开始理解香港人的抗争。

“人权”这个词对许多人来说陌生而遥远,但从他们最关心的角度切入往往事半功倍。如果他们最关心的是经济,那就和他们讨论什么样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他们关心的是稳定,那可以聊聊怎样才能创造稳定的环境;如果他们说“美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那就和他们讨论美国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可以如何解决,再来看中国是否也有类似问题。

3、关注他们平时的信源,给他们推荐更优质的信息渠道

哥哥在知道我是个女权主义者之后,非常难以置信地问我:“就是那种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女权?”

我知道他肯定是看了许多国内社交媒体上对女权的污名描述,于是一边跟他解释,女权主义是什么,一边给他推荐了一些优质的介绍性别观点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还特别找到了一些男性女权主义者的频道跟他说,其实男性也可以是女权主义者。

哥哥大概至今也没有成为女权主义者,但可喜的是,他不再把女权当做一个侮辱人的词汇,也开始时不时和我讨论一些社会性别事件。

获取到的信息,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的观点。这几年在中国大陆舆论管控收紧之后,我明显感受到家人对于社会议题的看法越来越保守。

所以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果可以的话,教他们翻墙,帮他们卸载、取关那些充斥着谣言只为赚取流量的媒体,给他们推荐更优质的信息渠道;翻墙的成本太高,也可以时不时发一些我们接触到的不同的信息,让他们看到事件的另一面,这未必可以改变他们,但至少可以给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

4、不必屈服于家长的权威,也不要用亲情强迫他们改变

在与家人,尤其是长辈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会摆出大家长的权威,用简单粗暴却毫无逻辑的语言来要求服从,指责他人“被洗脑“,“被利用”,“不爱国“。

在我年纪更小的时候,我经常被这种粗暴的回应搞得挫败又委屈,只能默默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然而随着我们长大,这样的权力关系也在逐渐反转,他们越来越衰老、虚弱,需要陪伴与照料,这个时候我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变成他们曾经扮演的角色。

我越来越知道自己的话语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以及身为子女对他们拥有的权力。那么创造一种平等的、开放的对话便更多成了我的责任。很多时候和家人谈论人权议题时,沟通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的过程与方式,是否符合我们所认同的那些标准。毕竟人权更多是用来实践而非谈论的。

探寻、理解观念的源头

和家人谈论人权,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法。相反,它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过程,我们彼此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更新着对人权的理解。

所以不要妄想通过一次或两次长谈改变他们,成功“改造”他们也不应该成为交流的目的。

作为亲人,更深入地去了解他们产生相关想法的背景,了解他们与之相关的人生经历,那个隐藏在背后的土壤与结构,才是我们要致力于去撼动的对象。

转自:国际特赦

本文发布在 公民短波,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