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公开贩卖人脸数据 黑色产业链悄然形成

一条出售人脸数据为盈利为目的“黑色产业链”已在中国形成。(资料图/法新社)

一条出售人脸数据为盈利为目的“黑色产业链”已在中国形成。(资料图/法新社)

中国人脸识别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媒体披露,有网民在网上兜售数以十万计的人脸数据,卖家更声称,无论性别、国籍、肤色及拍摄时的场景,应有尽有,甚至可以为客户“定制”,其“神通”之大令人恐慌。由此可见,一条以出售人脸数据为目的的“黑色产业链”已经形成。

据《新京报》近期报道,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网上有一些私下售卖人脸数据的卖家,有发帖者称8元可买3万张人脸照片。有卖家表示可以提供“更多渠道”的人脸图片,按照3000元可买24000套人脸照片来计算,相当于一套只要一毛多。还有卖家表示,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且没有取得对方同意。

《新京报》记者与卖家的对话内容。(新京报图片)

《新京报》记者与卖家的对话内容。(新京报图片)

《新京报》记者在IT社区、网络商城等多个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人脸照片可供免费下载或付费购买。付费金额由帖子发布者自定,多在10元到20元左右,如有发帖者表示可以“8元购买60名志愿者的每人500张照片,共计3万张”。该报发出的微信截图所显示的对话中,卖家可提供不同国籍、肤色、性别及年龄的图片,还可为客户“定制”特定场景下的人脸图片。

由此可见,一条出售人脸数据为盈利为目的“黑色产业链”已在中国形成。

中国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分布在小巷的监控探头,抓取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惩治罪犯,维护社会稳定”,并表示“不会泄露公民隐私”。对此,沈阳网民赵茜本周四(12月5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人脸识别系统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所谓维稳工具,对百姓而言,无处不在的摄像探头,让人们失去私隐。她说:“在中国这种事情真的细思极恐啊,你想,人脸识别技术更多的好像是用来‘维稳’,他就是把你的所有信息,全都摄入高清摄像头内,你(被监控者)在任何地方出现,警报就会响起,你的行踪被定位。我觉得这件事(人脸识别)让人很无奈。”

《新京报》记者与卖家的对话内容。(新京报图片)

《新京报》记者与卖家的对话内容。(新京报图片)

早前,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拍摄一部短片,BBC记者在贵阳挑战中国“天网”系统,结果在7分钟内就被中国警察“抓获”。中国开发人脸识别系统的大华股份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殷俊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可以追踪到,出现每一张脸都可以对应他的身分证以及他在过去一周他的行进路程,我们也做了人和车的匹配。同时人像匹配还包括亲属关系匹配,然后是你经常接触的人员之间的匹配,当摄像机布置到或我们传感器布置到一定密度时,我们会经常地知道你经常跟谁在一起。”

目前,中国各地的监控探头已经有上千万个,覆盖所有城市的“天网工程” 是利用图像采集、传输、控制、显示和控制软件等设备组成,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还有针对农村的“雪亮工程”覆盖每一个乡村。今年11月上旬,浙江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因此状告杭州野生动物园的“刷脸”侵权一案,再度引发民众对个人隐私的关注。

中国已有两千万多个拥有监控功能的摄像镜头,并具备对人的检测识别功能。(视频截图/法新社)

中国已有两千万多个拥有监控功能的摄像镜头,并具备对人的检测识别功能。(视频截图/法新社)

北京法律学者王鹏对本台说,目前官媒及民间对“刷脸”的关注度,通常集中在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层面,而忽略了人脸识别系统的真实危害。他说,目前谈法律责任,其实是偏离了当初人们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担忧:“他现在没有去反对人脸识别的运用,而是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机构,谁才能够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我看到舆论从来没有质疑国家,质疑公安部门。人脸识别技术只要使用,他就有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公安部门使用这种技术比任何个人使用这样的技术,危害都大。”

中国的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全国已有两千万多个拥有监控功能的摄像镜头,并具备对人的检测识别功能;如今加入人脸识别,可令其监控能力大大增强。王先生说,其中一批由上海及杭州生产的摄像头,分辨率高达数千万像素。

转自:RFA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