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6月开始的香港“反送中”运动仍在持续,民众的抗争也从最初的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演化为包括争取真普选在内的更广泛民主诉求。香港自1997年主权从英国移交中国后,曾有过多次政治运动和民主抗争。从这些政治运动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此次”反送中”运动的历史脉络。
主权移交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回中国,结束了155年的英国殖民统治。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总理李鹏、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查尔斯亲王和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出席主权移交仪式。

1998年5月,香港市民前往投票站,选举立法会议员,这是香港回归中国后的首次立法会选举。香港民主党和其他泛民主派在立法会当时的60个席位中,赢得20席,包括在20个地区直选席位中的15席。
反对23条立法
2003年7月1日,数十万抗议者走上街头,身穿黑衣,挥舞标语,反对港府对《基本法》中的第23条立法。这项条款规定,港府应自行立法禁止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但是反对者认为,23条立法将严重威胁香港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对23条立法的提案在这场抗议活动不久后搁置。

2005年3月10日,第二届任期未满的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以健康原因辞职。他在任内推出的一些政策引发争议和大规模民主抗议。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后来出任香港特首。
纪念六四
2009年6月4日,天安门事件20周年之际,大约15万人聚集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悼念六四死难者。1990年至今,港人每年6月4日这天都会在维园举行六四烛光悼念活动。自2009年的六四烛光晚会以后,每年参加这个活动的人数据信至少超过十万。

2012年3月,一个大约由12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投票推选梁振英出任第三任香港特首。选举委员会此前为800人,2012年香港政改后扩大到1200人。选举委员会制度被称为“小圈子选举”。香港约700多万民众仍没有决定特首人选的权利。
“雨伞运动”
2014年8月31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香港特首可以采取普选方式产生,但候选人不实行公民提名和政党提名,参选人需由1200人组成的提名委员会过半数才能成为候选人,而且候选人人数要限制在二到三人。由于提名委员会中大多为亲北京人士,批评人士称这种选举框架是“假普选”。

2014年9月至12月,中国人大“8·31框架决议”在香港引发一系列争取真普选的大规模公民抗命运动。数以十万计的示威者占据多个主要干道静坐和抗议长达79天。因为示威者曾占领中环地区,这次抗议被称为“占中运动”;又称“雨伞革命”,源于示威者普遍拿着雨伞以抵挡警方使用的胡椒喷雾、催泪弹和警棍。
2015年6月18日,香港立法会否决港府提出的、得到北京认可的普选特首政改方案。民主派议员批评政改方案“换汤不换药”,即使是一些建制派议员也投了反对票。

2016年11月15日,在香港立法会选举后不久,直选产生的本土派议员游蕙祯和梁颂恒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因在宣誓就职时侮辱中国而失去立法会议员资格。
声援“被失踪”香港书商
2016年6月,数以千计的民众举行示威游行声援“被失踪”的香港书商、铜锣湾书店店长林荣基和股东桂明海等五人。他们五人于2015年10月至12月间陆续失踪,后被证实被中国当局控制。他们的失踪与出版和销售中国当局禁止的敏感政治书籍有关。事件引发国际关注,并令港人担忧“一国两制”、言论出版自由遭到侵蚀。

2017年7月1日,林郑月娥宣誓就任第四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也是由亲北京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选出。
“占中”学生领袖被判罪
2017年8月,香港高等法院判处“占中”学生领袖黄之锋、周永康和罗冠聪六到八个月监禁。他们之前被下一级的裁判法院裁定在“占中”初期的“冲击公民广场”事件中有罪,但只被处以社会服务令及缓刑。但是,港府律政司要求复核加刑。三人之后上诉,终审法院维持裁判法院的轻判。黄之锋后来在“旺角清场案”中最终被判两个月监禁,于2019年5月16日服刑。

2019年1月23日,香港政府向立法会提交有争议的《国歌条例草案》,新条例对不尊重中国国歌的人处以最高三年监禁。批评者认为,此举再添外界对香港言论自由的担忧。
“反送中”运动
2019年4月3日,港府推动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一读通过。这项被批评者称为“送中条例”的草案允许将犯罪嫌疑人引渡到法治堪忧的中国大陆,引发香港社会强烈反应。许多人担心,如果修例通过,香港司法独立将受侵蚀,北京恐借此逮捕政治犯。

2019年6月9日,据信有百万名香港市民参与民间人权阵线发起的“反送中”游行。此后,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不断。
在持续不断的抗议声中,特首林郑月娥宣布搁置修例,但拒绝明确表示正式撤回修例,大批民众继续走上街头,抗议“送中”。

“反送中”抗议演变为民众对特区政府和北京政府不满的民主示威运动。示威者提出五大诉求:彻底撤回修例、收回暴动定性、撤销对抗议者的控罪、调查警方暴力、落实真普选。

示威游行中不断发生警民冲突和暴力事件,北京指责香港的抗议示威是暴力犯罪活动,而许多示威者视这场运动为捍卫香港民主和自治的最后一搏。
目前抗议风潮仍在继续,没有平息的迹象。
转自:V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