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夫人:林昭真的有“病”了吗?

昨晚,一友人转了一段关于林昭的网聊给我,其实这类对林昭的质疑,早几年我就在网络见过,也和其他学者讨论过,某一知名教授曾热忱地建议我加入研究林昭的队伍,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林昭现象”,可是那时候,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图说,且这个话题又是分外敏感,我不愿贸然动笔。

这几年,更多的人开始理性反思历史,发出各种声音,这并不是坏事。不造神不跪拜,也是我的原则。不过,我要提醒一些人的是,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在历史资料不能完全公开的情况下,仅凭有限的资讯质疑一位在非常时期已被暴政枪决的女士,请您慎重。

如果某些人一定要高调宣传林昭是精神病人,这也是您的权利,我不能阻止您发声。根据目前我掌握的资料分析,我猜测,如果林昭真的“病”了,最有可能是在狱中受折磨后患上了轻微的“钟情妄想症”,这类病人对于自己被人暗恋有着异常坚定的信念,所以,流传的狱中血书才会有相关文字出现。如此,病因分析更重要。

精神疾病的病因分析当然和个人遗传特质,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关,也和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林昭如果真的“病”了,具体的病因一定和当时邪恶的,反人类的迫害密切相关,甚至是主要病因。有兴趣的友友可以去查看林昭的家庭背景,那是真正的“国共合作”,再结合49年后一系列的颠三倒四的“朝气蓬勃”的革命运动,试想一下,林昭这位如同史诗般巨作《白鹿原》中白灵一样,纯洁亮丽,书生意气,既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渗透着小资产阶级情调的“文学女青年”,她的结局不是被枯井活埋而是“病了”、变“疯了”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如果她真的“病”了,还有花“五分钱子弹费”的必要吗?

等这段历史档案解密我再详细分析,这里就不自作多情地猜想了。……然后,尽管如此,这也并不能削弱林昭反抗暴政的英勇形象。

正如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期间,法国16岁的少女贞德宣称得到了神的旨意要她担当起天赋使命,所以千里迢迢毛遂自荐赢得了查理王储的信任,授权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也有后人指出贞德其实是精神病人,所谓的遇见神迹、听见了神的旨意,完全是她精神病发作出现了幻觉,臆想出来的。

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很可能已经试过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然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看,只有上天知道答案。我相信,上天不会选错人。

贞德牺牲后,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从拿破仑时代起,法国的政治家以及一些作家、作曲家、艺术家等都对其进行广泛的宣扬和讴歌。这其中有莎士比亚、伏尔泰、席勒、萧伯纳等。至今,以贞德为主要素材的影视剧还在流传着。“圣女贞德”早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人生信念了。

今天,我们纪念林昭的意义,也是如此。在之前我发表的上一篇被封的短文《林昭,今天是您的祭日》已经简述了。

这里,我还想普及一下心理健康新观念——“用正常看异常”,别歧视精神病人!

请看,法国画家梵高,如果谁今天拥有他一幅“向日葵”,那何止是价值连城,更是世人羡慕。这位如今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一生被精神疾病折磨,活着的时候无人理解,甚至无法养活自己 ,连委身的妓女也嫌弃他。同时,也是这异常的心理变化,让他对社会的洞察更加敏锐深刻,并用自己的画笔描述出一个让常人震撼的世界,逼视灵魂。

还有,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也是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取得巨大成就,造福人类。这位怪人被誉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杰出的数学家,2015年5月23日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7岁。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讲述的就是他的故事。

最后,我想提醒那些舞文弄笔冷血解剖林昭,认定林昭“其实是一个内心极度残忍的精神偏执的暴徒”的所谓学者,请您扪心自问,当末日的审批来临的时候,您敢说自己问心无愧吗?

正如鲍鹏山先生所言:知识就是力量,良知才是方向!在“万马齐喑究可哀”的非正常时代,一名弱女子发出惊天一吼,刺破了夜空,尽管这声音不是黄鹂鸣叫那么悦听,却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激励着我们追随向前。她是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做人的尊严和权利,让每年的4月29日成了我们永远的祭日!

叶紫

20170428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