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圣雨:从人性看今日中国社会的不道德

张圣雨2

(这是广东南方街头运动代表性人物张圣雨在看守中对人性、社会及其中国向现代民主转型问题的深度思考。)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一个自有史以来,甚至从人类产生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前景,甚至不同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成长经历的人,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报答亲情,得到爱情;有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显赫的权势,得到巨额的财富;有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不管目的多么伟大或者多么渺小,但许多人并未达到目的便半途而废了,因为他们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幸福。幸福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人们在追求人生目标过程中没有幸福支撑,或者发现追求的目标没有幸福,就会失去动力迷失方向。试问谁愿意在饥寒交迫的苦难中渡过一生呢?耶稣、释迦牟尼等圣人除外。

也许很多人不愿意当众承认自己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幸福,因为这与传统社会宣扬的勤俭、奉献的道德背道而驰。但我认为,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说,人生的首要任务是追求个人幸福,这并不可耻!只要这幸福是自己创造的。造物主(无论是大自然或上帝)创造了人,就是为了要让人感受它创造世界之美妙,生命之快乐,体验它的魅力,接受它的恩赐和爱。从而感恩并回馈给它敬仰和美。

所以,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幸福,生命的意义就是创造幸福,所有闪着耀眼光环的崇高人生目的,如:亲情、爱情、事业、权力、金钱、奉献等,没有幸福的滋润就会暗然失色。

那么,什么是幸福?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回到这个问题的起点:人性的本质上来。先来了解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有史以来对人性本质问题的探索从未间断。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欧美等西方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众多哲学家对人性本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探讨,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思想理论文献。

但在中国历史上,研究人性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中国社会对人性的认识几乎一片空白。只在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和告子提出的“食色性也”简短的两句话,就轻易地跨越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直至今日,它依然是国学的经典。(由此为理论基础构建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不仅封闭且孤芳自赏。)

当然有史以来,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思想文化一直不断地相互交流融洽,它们都是人类所有人共同的财富,既为人类所有人共有也为所有人共享。试问,现在我们乘坐的火车、飞机,使用的手机、电脑,哪一样不是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所以,我们完全不用为舍弃自己落后的传统思想文化,采用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而忐忑不安。

如果,你依然坚持认为弃传统就是对祖先最大的不敬和背叛,且一定要为祖先争一口气,将传统儒家文化发扬光大,恢复盛唐时期“万帮来朝”的尊荣。那么,我就建议你脱下西装穿唐装,去掉汉语中的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因为这些都是外族文化,唐朝的祖先是不用的。我认为,只有彻底清除外来文化的株丝马迹,才能算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否则,身上穿着时尚的西装,心里想着“弟子规,圣人训”,我想圣人们泉下有知,也一定会高兴。

所以,我们还是坦然面对现实放眼未来吧,只要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是过时的,不管这些东西是精神的还物质的,我们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抛弃。我们不仅要学习西方社会先进的技术,更应学习西方社会能产生先进技术的核心理念——自由思想。一个没有开放态度和自由思想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先进技术的,儒家思想禁锢下的二千多年中国历史就是证明。

扯远了,还是回到人性话题吧,看看西方哲学家说了些什么?归纳西方哲学思想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派系:唯物主义、人文主义、唯心(唯神)主义。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自然创造的,人也是自然物的一部分,人性也和世界万物的属性一样,应遵循自然规律,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从人类自身的需要来主观判断自然界事物的好坏,强调以人为本,高扬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唯心(唯神)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不仅是特质的组合,还包括更重要的部分即心灵的组合,人不是自然诞生的,而是上帝创造的,万物(包括人)的生成和毁灭,都是上帝的意志,所以,人,应该敬仰上帝,服从上帝实的意志。

历史上三大系都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人性理论浩如烟海,这里无法全部列出来,只能从每派中选取两名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对他们的人性理论进行阐述和对比。以此,找出人性的本质真相。

唯物主义的代表:费尔巴哈、马克思。费尔巴哈认为自然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时间、空间、机械运动是自然特的存在形式,主张人是自然的产物。在费尔巴哈看来,人是一种自然实体和感性存在,人的本质是渴望、自爱、追求幸福。他从人性本质的异化角度指出:神只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是神创造的人,而是人创造了神。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主张用社会历史及其规律的发展过程来说明人性,反对用抽象的人来说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他认为,人的本性包含:需求、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人的所有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劳动性表现为人通过劳动区别于其他动物,人类历史由于人的劳动而生,社会性表现为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必须指出马克思的人性理论的错误之处就是,只片面强调人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人的精神需求。这也导致了他以此人性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社会理论出现严重错误,片面强调经济(结构)改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人性中隐藏在外表物质需求下的精神意志,在社会(结构)改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他的社会学理论是无法满足(或改造)潜藏在外表下的精神意志的。

马克思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中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构想,当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各尽所能可以做到,按需分配怎么做得到?试想,如果你有一架私人飞机,我也想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你说我不需要,笑话,你还能看透我的内心想不想要,这就是人的欲望,它藏于人的内心主导着人的物质需求。如果要满足所有人的物质欲望,全世界要造多少亿架私人飞机?就算要满足所人有的生活物质需求,有一种需求是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例如:我看到你的老婆漂亮,我也想一个和你老婆一样漂亮的女人做老婆,你总不能在工厂里生产飞机一样生产一个女人给我吧。这就是人的情感需求,这怎么“按需分配”?还有比情感需求更难懂的精神需求,只有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能摆脱对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的依赖。(女孩子失恋后往往暴饮暴食或疯狂购物成为肥胖症患者或购物狂,就是因为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能减少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

你说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一种最崇高的精神?笑话,共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唯物主义理论,它怎么可能产生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好比你想让一块钢板开出一朵花一样荒唐。物质和精神是两码事就跟钢板和花是两码事一样。可悲的是,中国人现在还有人相信钢板里能开出花朵。

人文主义的代表:卢梭、弗洛伊德。卢梭认为,自然人的情感是初级的,其理智是简单的,其秉性也不是恶的,是如婴孩一般自然。自然状态中的人具有对自我保存的关切与对他人的同情和怜悯两方面特质。他还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自由是给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权利。

弗洛伊德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三个不同层面: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意识是指人自己能够察觉或体验到的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意志等,具有目的性、自觉性、社会性、语音性等物特征,前意识是指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充当检查者的中介,其内容来自无意识又具有变为意识的可能,无意识是指被压抑的,不为人知的。不能回忆起的精神活动,主要指原始的性本能欲望,具有原始性冲动性、非道德性、逻辑性、被压抑性等特质。无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般基础和主要内容,而人的本能活动则是无意识活动的表现,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的性本能或“性原欲”会不断地策动人的现实行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带有某种隐私意味的结构性力量。(我认为弗洛伊德对这种隐秘力量的论述,与宗教对神的论述吻合)。

弗洛伊德在晚期提出了人的心灵或精神人格由三大部分构成: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指原始的自己,包括要求得到满足一切本能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指精神人格中的理性部分,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它在本我和现实世界间起媒介作用,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一方面寻求本我冲动的满足,另方面又考虑现实条件,按照现实情况的本我服务。

超我指人性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社会化的,道德化的的自我。现实的人是本我、自我、超我的混何体。“自我就是这样被本我所驱使,当超我所限制,遭现实所排斥,艰难地完成它的效益任务。使它在遭受种种内外力量和影响之间达到调和。”在他看来,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保持心理健全,必须实现三个部分的和谐,如果三者无法协调一致,则会导致精神失常。

唯心(唯神)主义的代表:柏拉图、奥古斯丁。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人性思想的精华,并加以深化,提出了灵魂先于肉体存在,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人性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个部分。理性是灵魂中最优秀、最高贵的部分,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激情存在于人的肉中,由于其双理性的命令比较服从,所以地位高于浴望,是灵魂借以发动行为的部分,欲望是灵魂中最低劣的部分,存在于人的胃部,支配着人的肉体,腰部以下的部分,表现为肉体的欲望如饥渴、性欲。当理性控制和指导其它部分时,人的灵魂就具有“智慧”的德性,当激情接受理性指导,受到激情控制,灵魂就具有“节制”的德性。

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人的本性在上帝造人之初是善良的,因为由万能的、至仁、至善、至高、至智的上帝所创造的人,其本性不可能是恶的。人性的罪恶即肉体的欲望如“性”,是因为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告诫偷吃禁果而产生的。从此这种“原罪”就象病毒一样在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人类中世世代代遗传下来。人类要想摆脱这种罪恶的困扰,就必须遵从上帝的意志,向上帝忏悔并进行救赎,才能得到上帝的宽恕和祝福,获得人间的幸福并最终重返天国乐园。上帝派遣自己的独生子——耶稣来到人间,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为整个人类赎罪。并通过其生、死、复活的过程,完成了上帝交付给他的伟大使命——喻示世人:赎罪得永生。

以上列举的只是西方社会有史以来关于人性思想的理论的一小部分,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系错综复杂,既有相互交叉呼应,也有彼此对立矛盾。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取舍。我在冷静观察之后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用科学、哲学、还是用神学,都无法全面的、完美的解释所有人性现象。历史上没有哪一派的人性思想能够得到所有地区,所有民族的人们同时认同,历史上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可见人性多么复杂,但有一个最根本的人性特征,即人类有寻求幸福的本能,以及追求永恒的天性是哪一派都无法否认的。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人类诞生之初开始寻求答案。造物主(大自然或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初就赋予了人类其他任何生物所没有的特质:智慧。于是人类除了具有隐藏着动物性原始本能的肉体,更具有隐藏着人性原始本能欲望的心灵。如果,人类具有高超的智慧,依然过着动物般茹毛饮血的生活,沉迷于饮食和性的原始快乐中,岂不辜负了造物主的美意?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特殊天赋时,人类就开始自觉地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这就是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意识的体现。这种意识来自的人的心灵,是与生俱来的。于是,人类在肉体的欲望(饮食和性)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更高尚的心灵的欲望。人类运用智慧的创造力,创造出属于人类心灵乐园的成果、艺术、文学、哲学、亲情、爱情、友情等。这些成果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满足和快乐。甚至,人类还运用智慧的想像力在遥远的太空发现了另一个心灵的乐园——天堂,那里有永恒、荣誉、爱。

人类原本外表虽然千姿百态,参差不齐,但内在的天赋相差无几,只是后天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经历,造成了他们后天的性格巨大的差异,致使一部分人沉迷于肉体的欲望中不能自拔,而另一部分人却完全脱离了肉体的束缚,进入了心灵的乐园——天堂。所以,我认同马克思和萨特的人性“异化”论,但是,不认同他们否认人类普遍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人自己创造的观点。

唯物主义者以“狼孩”为例,通过“狼孩”在狼群中长大以后就不再表现人的言语,行为和情感等于人类特有性质的事实,来证明人类不具有先天的本性。我认为,这个推论是错误的,这个事例只能证明“异化”的存在,却不能证明天性不存在。因为,个体的人无论是生活在人类社会还是生活在动物世界,他都会为适应身边的生存环境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本性。这就是“异化”,异化过后的人,不是他的天性没有了或者原本就没有天性,而是他的天性被压抑和隐藏了。(人的天性是有一种欺骗的本能,动物也有这种自我保护的欺骗本能,蜥蜴会变色、章鱼会吐墨汁,一些动物会装死。)

所以,不要指望所有人具有相同的人性观念,更不要强迫别人认同你的观念。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甚至引发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中世纪发生在基督教社会和伊斯兰教社会之间的战争就是证明,时至今日,“IS”的极端份子还在世界各地不断地进行恐怖活动就是那场战争的延续。

历史经验证明,虽然先进的思想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只有信仰自由才能促进世界和平。我认为无论多么先进的思想文化只能由信仰自由来引领,而不能用坦克、导弹来推进,才能得到世人的喜爱和拥护。(用坦克和导弹来阻止自由思想传播的人另当别论。就是说你有不接受自由思想的自由,但不能阻止别人接受自由思想。)

虽然,有史以来各种人性思想理论浩如繁星,但是,我们可以在认真梳理比较各种人性观点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影响之后,提取、整合那些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的观点,形成一套更具说服力和生命力的观点,使其以适应当今社会改革的需要。我认为,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的人性理论也是最接近人性本质真相的理论。

我认为,人的生命包括身体、良心、灵魂三个部分。(这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类似:现实的人是本我、自我、超我的混合体。)人的生存需求包括,身体的欲望、良心的欲望、灵魂的欲望。人的天性也即人的先天本性包含,兽性(动物的本性)、人性(区别于动物的思想和情感)、神性(追求永恒的精神意志)。

人类的幸福是一种欲望的满足之后愉悦的感觉。幸福可分为:物质、情感(或思想)、精神三类。物质的幸福包括权力、金钱以及各类生活物资,以满足身体欲望(饮食和性)为目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生命的保障;思想和情感的幸福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和美术、音乐、文学、歌舞等艺术。(严格意义上说,艺术是高尚的情感。)以满足良心的需要为目的,它是人类幸福的主要来源,也是区别于动物的特质;精神的幸福包括:永恒、荣誉、爱,以满足灵魂的需要为目的,它是人类摆脱死亡的恐怖以及超越自身的能量。(海德格尔主张人要自由地对待死亡,成为能死者。我认为只有灵魂强大的人才能真正自由地对待死亡。)

唯物主义者一方面强调物质存在的重要,另一方面又要追求精神意志的超越,却忽略了物质存在是短暂的,精神意志的超越需要一个永恒的载体,把一个追求永恒的精神意志,置于一个只能短暂存在的物质结构的载体——肉体里,这就是他们人性理论的矛盾之处,也是依据这种人性理论构建的社会意识混乱,道德迷失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社会,人的心灵被压抑、压迫,无法正常地成长,但属于人的天性的精神意志总需要找到一个依靠,于是,一个新的精神实体——国家意志应运而生,它成了国家中每一个人的精神意志的避难所。被神化了的专制国家的意志比传统的“神”更可怕,因为它往往被少数人操控,成为压迫其他人的意志,侵占其他人的利益的工具。

幸福主要来自主观愿望的满足。同时还有一部分来自人给予的爱、赞美、信任、支持、尊敬、崇拜和感恩,因此而获得的安慰感、自豪感、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等感受。一个人的幸福分享给其他人,得到其他人的赞美和祝福,可以使他的幸福增加;反之,一个人的痛苦让别人分担,得到别人的安慰和鼓励,他的痛苦也会减轻。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的知慧和创造力,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我认为,一个人的知慧高低决定了他的价值观念的优劣。正如薄伽丘主张:“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人们常常根据人的价值观念优劣,把人分成三个层次:凡人、智者、圣人。凡人追求的幸福主要是对权力、金钱、性等肉体欲望的满足,追求事业、家庭、爱情等情感的满足;智者追求的幸福主要是对事业、家庭、爱情等情绪的满足,兼追求艺术、文学、荣誉、爱等精神的满足;(这里的思想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圣人主要追求永恒、荣誉、爱等精神的满足,兼追求艺术、文学、荣誉、爱等精神的满足。当然,圣人的生活也离不开物质需求,只是他们已经不把物质需求当成一种享乐,或者只是极少的享乐罢了。如耶稣和释加牟尼,他们的心灵已经超越了肉体的束缚才能参悟世间万物轮回的奥妙,洞悉生命的真谛,正直、勇敢、坚强,探明真理的内涵:真诚、善良、美丽。体验到伟大的永恒、至高的荣誉、无限的爱。我等凡人当然无法达到那种境界。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自甘堕落放纵自己的肉体欲望,因为,那样会让自己掉进耻辱和痛苦的深渊。而应该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刻苦修炼来增长智慧,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生最大的幸福。

一般来说,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幸福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少年时期正在长身体,因些食欲旺盛,但心智不成熟而厌倦学习,青年时期身体和心智逐渐成熟,性欲和求知欲也随之提高;中年时期身体和心智都处于最佳状态,对物质需求以及对思想和情感的欲望也是最旺盛的;老年时期身体开始衰弱,生活的磨炼和知识的积累,使他们的心智变得无比强大,于是物质的欲望开始消退,思想、情感以及精神的欲望不断增长。

不同的人因身体差异,以及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造成性格和心智相差悬殊,也会造成他们对幸福的感悟相差巨大。有的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物质的富足却收获甚微。因为物质幸福是其他幸福的基础,一般人只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有精力追求更高尚的情感和精神的需求,没有人能够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艰难境况下,坚守自己的良心和灵魂。耶稣等圣人除外,因为他的意志和力量来自他坚定的信仰:神。

我认为,理想的完美人生包括:青年是享受物质幸福,中年时享受思想和情感的幸福,老年时享受精神的幸福。必须承认,不信神的人很难享受到精神的幸福。基督教神学认为:“人的理性无法理解上帝的玄妙,人只有相信了之后才能够理解。”这是因为,科学遵循的逻辑思维顺序是:经验——论证——信仰;而神学遵循的逻辑思维顺序正好相反:信仰——论证——经验。就是说只有信仰神才能感受到神的存在。

世人的幸福按照其获取的手段又可分为,道德的幸福和不道德的幸福;而通过偷盗、抢劫、贪污等犯罪手段获得的幸福就是不道德的幸福。正常的社会人们会鄙视和谴责不道德的幸福,赞美和羡慕道德的幸福。历史上,有的人为了获取权力、金钱、地位而不择手段的损害他人,最终遗臭万年,有的人把自己苦劳动换来的巨额财富无偿捐赠给社会,赢得世人敬仰,最终流芳百世。

通常不道德的幸福都是源于对物质的强烈欲望。虽然,通过盗窃、欺诈、掠夺等犯罪手段得来的财富可以满足一时的物质贪欲,但是,犯罪行为会让人的心灵背上沉重的包袱,使心灵长期遭受恐惧和愧疚的双重压迫,从而损害长远的情感和精神幸福。

追求情感和精神幸福的人,尤其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对物质的欲望都是比较少的。这样的人才具有诚实、善良、正直的高贵品格。所以,高尚的人生应该是这样度过:前半生创造财富,后半生与女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财富,并把剩余的财富捐赠给社会。简单地说:高尚的人生是他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他享受的财富。

总之,人生既是一个从追求物质幸福到追求情感幸福,再到追求精神幸福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由兽性向人性再向神性修行的过程。

但是,一些口是心非,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常常混迹在品德高尚的人群中,他们对艺术、文学等都有较高的鉴赏力,并经常把道德和良心挂在嘴上。普通人对他们的言行难辩真伪,常常对他们华丽的外表和伪善的举止表示赞赏和敬佩。究其原因,他们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对神的敬畏,只有对神的敬畏才能催人向善(包括:诚实、善良、正直),单纯的道德教化是不具有催人向善的力量的。

当一些口是心非伪君子拥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权势时,就会左右整个社会的风气。当一个社会奉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就是好猫”的道德标准的时候,一些人就会用尽坑蒙拐骗,巧取豪夺等一切罪恶手段来获取不道德的幸福。如果,这些人不但没有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国家法律的惩罚,反而受到更多人羡慕和追捧。那么,这种不道德的幸福观念就会在整个社会漫延,这个社会也就沦落为一个不道德的社会,或者说一个病态的社会。今日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病态社会。谁之过?

2016年4月7日

(后记:这是我被捕后在看守所羁押期间,对我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长时间的反思而得出来人生和社会经验的总结,是我内心真实美好的愿望,也是对我前面以上诉第二部分“良心的辩护”的补充,可以真实的说明我是否存在主观犯罪故意,请法官认真看完同样来自我内心真实的告白,然后分析它是否有主观犯罪故意,以及可能带来灾难后果。如果觉得我确有主观犯罪故意,冥顽不化,为防我出狱后故罪重犯危害社会,应当加重处罚,如果我的内心真诚美好的愿望,已经轻轻触动了你内心深处的灵魂,也请你重新审视,我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转自:民主中国

本文发布在 公民人物,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