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云云已经不值得讨论了,资本主义似乎也有问题。吴敬琏先生近年警告说,中国有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的危险。这个概念和一度流行的“官僚资本主义”一样,强调了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密切关系,很有洞见。但这两个说法暗含的前提是:中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只是官僚或权贵色彩比较浓重。我不敢给未来下结论,不过,用“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描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本末倒置之嫌。
如果把“资本主义”定义为资产阶级说了算,资产阶级控制了暴力,掌握了立法权,那么,中国可曾有过资本主义?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来不能说了算,权贵或官僚才是最终说了算的集团。所以,把“官僚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倒过来说才比较准确,即“资本-权贵主义”,或“资本-官僚主义”。
权贵和官僚这两个词仍不够准确。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目中,权贵通常与贵族有关,而贵族是世袭的。官员虽然也难免沾染世袭色彩,如恩荫制度,但是迅速递减,不占据核心地位,至少不如科举或选拔制度重要。可见“权贵主义”不如“官僚主义”准确。但“官僚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固定的意思—-办事拖沓,欺上瞒下,刻板教条等等,使用起来容易产生歧义。更何况,中国也不完全由官僚说了算,皇帝才是官僚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我认为更恰当的概念是“官家主义”。
“官家”,在古汉语里面有三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皇帝,宋朝说赵官家如何如何,就是指皇上。第二重意思是官府,包括条条块块的各级衙门。第三重意思是官僚个人。“官家”这个词有多重涵义,因而特别准确贴切。这些涵义可以把“官本位”的内部结构拆解开来,让我们看到官家集团的整体利益,看到最高决策者的利益,看到部门利益,还能看到官僚个人作为代理人的私利。
在秦汉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在大一统的帝国时代,皇帝、衙门、官僚个人都可以立法定规,各有各的空间和地盘,并且彼此争夺地盘,于是形成了由王法、各种部门法规和潜规则共同构成的一套社会秩序。这些规矩往往彼此矛盾,因为那些说了算的个人和集团之间原本存在着利益矛盾,但又或明或暗地达成了某种妥协。官家集团中不同主体当家作主的范围正是博弈的结果。“官家主义”就是对这种立法定规的动态结构的描述。
从秦帝国到清帝国,社会的主要结构由皇帝、官僚集团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生产集团构成。封建贵族虽然始终存在,并在较弱的程度上形成了与官僚集团彼此制约的结构,但他们丧失了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支配地位,不再有“主义”的分量。国民党建立的党国制度,清除了封建贵族,但核心结构与帝国一样,顶端是一党领袖,中层是官僚集团,下层工商业的比重增加了,主体仍是农民。因此,从秦帝国到民国一路下来,都可以称为官家主义时代。无论是党国还是帝国,“说了算”的那个社会集团始终是“官家”。官家集团是以打江山的暴力集团为核心建立的。
官家主义是一个基座,上边可以接不同的前缀—-地主、农民、工人、资本家等等。官家总要充分利用权力,用权力榨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或者把权力卖一个最高价。如果在小农那里卖得最高,就是“小农-官家主义”。如果卖给地主最高,就是“地主-官家主义”。地主是农业经济的成功者,各王朝经过比较平均化的初期发展之后,地主阶级便壮大起来,地主与官家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乡绅地主就是经典的结合体。
1949年之后,一度消灭了地主和资本家,官家直接指挥生产,计划经济,直接管理工人农民,这种形态可以称为工农 -官家主义。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官家以资本的运营和积累为自身使命,把自己变成最大且唯一的资本家,通过行政体系的条条块块组织生产,确定积累率,计划经济,对劳动者实行物质刺激等等,那么,官家似乎就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反对走这条路,把有这种倾向的同事称为走资派。他另外提出一条在创造新人的革命中发展生产的道路,并树立了大庆和大寨这两个依靠革命精神(集体主义道德感召和阶级斗争威慑的混合体)发展生产的样板。胡绳认为毛泽东的主张是民粹主义,更常见的标签是空想社会主义。但从官家主义演变的视角看来,毛泽东的主张仍是官家主义的一个分支,无非是官家集团的核心人物满怀创造新人和新世界的伟大理想,不满足于完成资本家的使命而已。其实,即使将毛泽东反对的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道路走到底,即使官家不把全国办成一个大公社而办成一家总公司,这种以官场选择代替市场选择的秩序仍然不是资本主义秩序。从世界史的角度看,这是官家集团在西方资本主义刺激下试图替代或赶超的一种尝试,苏联的崩溃已经证明,这种尝试难以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社会形态。不仅当代苏联难以维持这种体制,即使在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下,中国历朝历代官家全面垄断工商业的体制都因效率低下而难以持久,最终要向民营工商业让步。苏联式的官家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只能成为一种过渡性秩序。
经过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轮冲刺,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工商时代,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到次要地位,绝大多数财富是工商业创造的。在这种形势下,权力只能在资本那里获得最高出价,这就是“资本-官家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官家主义又有不同的演变方向。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这个集团与官家集团的主次位置有可能颠倒过来。在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当家作主而官家集团依然相当强大的条件下,官家-资本主义或曰权贵资本主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形态。但这种前景并不是确定的。目前,资产阶级作为工商业生产集团的核心,正在动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个人手段,影响坐江山的官家,进行资本家的个人革命、局部革命,实现潜变法或潜革命。如果把这种博弈视为暴力集团和生产集团的历史对局,那么,资本家们大规模采用的私下收买策略与官家集团出售权力的内部竞争相结合,由此在各个局部和层面完成的“一个人的革命”,最终将构建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在我心中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转自:于建嵘的东书房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 *
显示名称 *
邮箱 *
网站
Δ
吴思:当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当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云云已经不值得讨论了,资本主义似乎也有问题。吴敬琏先生近年警告说,中国有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的危险。这个概念和一度流行的“官僚资本主义”一样,强调了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密切关系,很有洞见。但这两个说法暗含的前提是:中国已经或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只是官僚或权贵色彩比较浓重。我不敢给未来下结论,不过,用“资本主义”这个概念描述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有本末倒置之嫌。
如果把“资本主义”定义为资产阶级说了算,资产阶级控制了暴力,掌握了立法权,那么,中国可曾有过资本主义?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来不能说了算,权贵或官僚才是最终说了算的集团。所以,把“官僚资本主义”或“权贵资本主义”倒过来说才比较准确,即“资本-权贵主义”,或“资本-官僚主义”。
权贵和官僚这两个词仍不够准确。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目中,权贵通常与贵族有关,而贵族是世袭的。官员虽然也难免沾染世袭色彩,如恩荫制度,但是迅速递减,不占据核心地位,至少不如科举或选拔制度重要。可见“权贵主义”不如“官僚主义”准确。但“官僚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固定的意思—-办事拖沓,欺上瞒下,刻板教条等等,使用起来容易产生歧义。更何况,中国也不完全由官僚说了算,皇帝才是官僚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我认为更恰当的概念是“官家主义”。
“官家”,在古汉语里面有三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是皇帝,宋朝说赵官家如何如何,就是指皇上。第二重意思是官府,包括条条块块的各级衙门。第三重意思是官僚个人。“官家”这个词有多重涵义,因而特别准确贴切。这些涵义可以把“官本位”的内部结构拆解开来,让我们看到官家集团的整体利益,看到最高决策者的利益,看到部门利益,还能看到官僚个人作为代理人的私利。
在秦汉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在大一统的帝国时代,皇帝、衙门、官僚个人都可以立法定规,各有各的空间和地盘,并且彼此争夺地盘,于是形成了由王法、各种部门法规和潜规则共同构成的一套社会秩序。这些规矩往往彼此矛盾,因为那些说了算的个人和集团之间原本存在着利益矛盾,但又或明或暗地达成了某种妥协。官家集团中不同主体当家作主的范围正是博弈的结果。“官家主义”就是对这种立法定规的动态结构的描述。
从秦帝国到清帝国,社会的主要结构由皇帝、官僚集团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生产集团构成。封建贵族虽然始终存在,并在较弱的程度上形成了与官僚集团彼此制约的结构,但他们丧失了在立法和执法方面的支配地位,不再有“主义”的分量。国民党建立的党国制度,清除了封建贵族,但核心结构与帝国一样,顶端是一党领袖,中层是官僚集团,下层工商业的比重增加了,主体仍是农民。因此,从秦帝国到民国一路下来,都可以称为官家主义时代。无论是党国还是帝国,“说了算”的那个社会集团始终是“官家”。官家集团是以打江山的暴力集团为核心建立的。
官家主义是一个基座,上边可以接不同的前缀—-地主、农民、工人、资本家等等。官家总要充分利用权力,用权力榨取尽可能多的利益,或者把权力卖一个最高价。如果在小农那里卖得最高,就是“小农-官家主义”。如果卖给地主最高,就是“地主-官家主义”。地主是农业经济的成功者,各王朝经过比较平均化的初期发展之后,地主阶级便壮大起来,地主与官家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乡绅地主就是经典的结合体。
1949年之后,一度消灭了地主和资本家,官家直接指挥生产,计划经济,直接管理工人农民,这种形态可以称为工农 -官家主义。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官家以资本的运营和积累为自身使命,把自己变成最大且唯一的资本家,通过行政体系的条条块块组织生产,确定积累率,计划经济,对劳动者实行物质刺激等等,那么,官家似乎就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反对走这条路,把有这种倾向的同事称为走资派。他另外提出一条在创造新人的革命中发展生产的道路,并树立了大庆和大寨这两个依靠革命精神(集体主义道德感召和阶级斗争威慑的混合体)发展生产的样板。胡绳认为毛泽东的主张是民粹主义,更常见的标签是空想社会主义。但从官家主义演变的视角看来,毛泽东的主张仍是官家主义的一个分支,无非是官家集团的核心人物满怀创造新人和新世界的伟大理想,不满足于完成资本家的使命而已。其实,即使将毛泽东反对的资本主义或修正主义道路走到底,即使官家不把全国办成一个大公社而办成一家总公司,这种以官场选择代替市场选择的秩序仍然不是资本主义秩序。从世界史的角度看,这是官家集团在西方资本主义刺激下试图替代或赶超的一种尝试,苏联的崩溃已经证明,这种尝试难以建立一种稳定持久的社会形态。不仅当代苏联难以维持这种体制,即使在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下,中国历朝历代官家全面垄断工商业的体制都因效率低下而难以持久,最终要向民营工商业让步。苏联式的官家领导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只能成为一种过渡性秩序。
经过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轮冲刺,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工商时代,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到次要地位,绝大多数财富是工商业创造的。在这种形势下,权力只能在资本那里获得最高出价,这就是“资本-官家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资本-官家主义又有不同的演变方向。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这个集团与官家集团的主次位置有可能颠倒过来。在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当家作主而官家集团依然相当强大的条件下,官家-资本主义或曰权贵资本主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社会形态。但这种前景并不是确定的。目前,资产阶级作为工商业生产集团的核心,正在动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个人手段,影响坐江山的官家,进行资本家的个人革命、局部革命,实现潜变法或潜革命。如果把这种博弈视为暴力集团和生产集团的历史对局,那么,资本家们大规模采用的私下收买策略与官家集团出售权力的内部竞争相结合,由此在各个局部和层面完成的“一个人的革命”,最终将构建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在我心中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转自:于建嵘的东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