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平:台湾的民主化

1986年3月29日,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蒋经国决意推行六项政治革新。在4月9日的中常会上,由十二位核心人物组成十二人小组,研讨民意代表选举、地方自治、解除戒严、解除党禁等六项议题。

蒋经国对民进党的成立,既不承认,也不打压,为此遭到党内元老的批评。当时情报部门将反对党的头领开列名单给蒋经国,蒋经国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

1986年10月7日,蒋经国接见《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出乎意外地表示要解除戒严、解除党禁。当时担任翻译的马英九后来回忆说:“当时立即感受到犹如电流通过身体一般,我告诉我自己:‘我们正在改写历史’,一股强烈的历史参与感油然而生,为此心中振奋不已。”

1988年10月,中央党部秘书长李焕宣布国民党的政策不再寻求在大陆取代中共,而是推动“政治改革、言论自由和经济自由化”。此举惹怒党内的保守派,蒋经国解释说,大陆人民有权选择是要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其他政党来主持政府。

解除党禁,遭到保守派质疑,沈昌焕就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回答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除了台湾的民间抗争和国际施压,其实还有来自大陆的压力,面对大陆的经济改革,蒋经国想利用政治改革来因应,如蒋经国就曾说:“解除戒严令,是为了促进这个地区的民-主化。我们要成为十亿中国人的希望之灯塔。”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民间社会的不断抗争下,以及国际社会的施压下,蒋经国的顺势而为,解除戒严、解除党禁和报禁,台湾的民主化进入快行道。

蒋经国去世后,由李登辉接替总统。李登辉与在野党进行谈判,进行了修宪,达成了制度性妥协,让台湾民主有了制度保障。

1996年,进行第一次总统选举,李登辉当选,成为第一个民选总统。2000年,民进党获得执政权,实现了政党轮流执政。许倬云评价李登辉时说:“在他手上,台湾在政治上完成了民主化的政党轮替,全面选举代替了间接选举。”

台北介寿公园有一个“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上面有这样一段碑文:“昔日威权体制下,统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权、剥夺自由,造成无数生命陨落、家庭破碎和种种不公不义,举国上下遂长期处于不安与恐惧之中。1990年代之后,在人民流血流汗、持续努力下,台湾走出威权统治,逐渐形成自由民主的社会。”

转自作者同名微信公众号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