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作诗:央行放水就是在打劫财富

假如有人只借钱不还钱,会怎样呢?答案是会乱了套。

可是现实中就有一个家伙,借钱不还,还经常借,大量借。这个家伙就是央行。

理论上钞票是央行的负债,是央行按照市价从老百姓那里借走产品和劳务后,开出的借据。理论上,外汇储备也是央行的负债。所谓央行购汇,本质上还是通过开出借据(钞票)从老百姓那里借入外汇。是的,银行与百姓大众之间是借与被借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

如果是买卖关系,老百姓把产品、劳务、外汇卖给央行,换回钞票,钞票贬值了,那么风险应该买者自己承担。这正是日常交易中我们强调的契约精神。所以房价下跌购房客去砸楼盘的行为就受到社会的谴责。人们会责问:房价涨了你们要不要跟开发商分享利润呢?

可是央行不是普通交易者。普通交易者用来与他人进行交易的是自己的财物,但央行不是。央行生产的“花纸片”本来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因为大家接受它,它才成为货币,具有货币价值。换言之,央行的印钞权是大家赋予它的。我们知道,表面上交易的是物品和劳务本身,但实际上交易的是物品和劳务背后的权利。央行不能拿大众的权利与大众交换吧?!

因为印钞权是老百姓赋予的,所以央行就必须承担维护货币币值稳定的义务。否则,今天你一张借条从老百姓那里借了一只鸡蛋,明天老百姓拿同样一张借条却只能换回来半只鸡蛋;今天你六张借条从老百姓那里借走一美元,明天老百姓得拿七张借条才能从你那里换回来同样一美元,那么这就是借钱不还,跟打劫无异!

然而实际上货币币值很难稳定。自实行信用货币制度以来,货币贬值就成为世间常态。

央行超发货币的权力常常来自于刺激经济的要求。

但实际上,超发货币不但不能刺激经济,反而会扼杀经济。经济衰退,央行于是扩张货币以刺激经济。可是钱并不会听央行的话进入实体经济,而是会流入资产市场产生泡沫。泡沫化的资产市场赚钱太容易,吸引更多的钱流入,产生更大的资金需求,这只会拉高利率,伤害实体经济。想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太太打着麻将炒着房,先生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做实业,然而还没有太太挣的多,你说他在家里怎么抬得起头,以后又如何继续安心做实业?

不仅如此,资产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最终要传导到商品和劳务市场,带动CPI上涨。这个时候,央行又被迫紧缩货币。这一紧缩,泡沫破裂,风险上升,银行惜贷,利率因风险贴水提高而上升,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于是刺激经济的呼声再次响起,轮回重新开始。大约到日本、欧盟的负利率才能停下来,因为经济要死了。下篇文章我就讲负利率是经济死亡的前奏。

不反对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应该放松货币,但这只是因为经济衰退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会减慢,真实货币供给减少了,放松的目的只是为了恢复正常的货币供给量,只是为了稳定货币币值。当经济不再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就不应该再扩张货币了。也不反对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应该紧缩货币,但这只是因为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了,紧缩的目的只是为了恢复正常的货币供给量,只是为了稳定货币币值。

一些人因为无知,以为超发货币能够刺激经济。另一些人则是无耻。我自己就是无耻之徒。明明知道央行超发货币只会有损经济,但因为买了股票,就不反对。相反,还天天盼着央妈降准降息。本来,汇率贬值可能是央行赖账耍流氓,因为原来它用6元人民币从你这里换走1美元,贬值后,你得用7元人民币才能从他那里换回来,但因为自己换了美元,就盼望着人民币贬值,贬的越多越好。当然并不是我盼贬值就真贬,关键是你央行超发了太多的货币。在央行超发了太多货币的情况下,不贬值未必就好,这里存在“动态不一致”的问题。

假如人民币都是以美元做准备发行的,那么是不怕兑换的。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部分人民币其实并没有美元准备,况且一部分外汇储备或者因为投资失败,或者因为外援,早已经被花掉了,加之因为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实际人民币存量远远高于外汇储备,因此实际储备都不够握有几十万亿人民币的大妈们的挤兑。这种情况下,不贬值不仅很难,也会造成严重紧缩——货币一旦超发,再回收很痛苦。而且进口的人反对贬值,出口的人会拥护贬值。

任何支持央行牺牲货币稳定,去实现其他经济目标的行为,都是在鼓励央行借钱不还。央行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维护货币币值稳定。债务人唯一该做的难道不是不赖账吗?然而货币超发绝不只是在稀释财富,同时也是财富的再分配,因此会受到一部分人的拥护。更有趣的是,一旦超发货币,即使央行想停下来,因为怕阵痛你也可能不答应。浮动汇率下外储不是严格意义的负债,信用货币下央行没有严格意义的负债,这正是当今世界的问题之一。

转自:谢作诗(微信公众号)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