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南方街头的彻底反对

人权活动人士郭飞雄、刘远东和孙德胜被判刑。时评人长平认为,南方街头运动是中国大陆少有的彻底的政治反对运动。

1

南方抗议行动中的示威者

(德国之声中文网)又一个”黑色星期五”。11月27日,中国人权活动人士杨茂东(笔名”郭飞雄”)、刘远东和孙德胜分别获刑六年、三年和两年。他们的罪名是”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寻衅滋事”,”犯罪”活动主要是街头抗议。

说起来非常可怜,中国有众多的政治犯,但是他们均仅止于因言获罪,几乎没有机会从事言论之外的政治活动。街头抗议也是言论表达的一种形式,但它已经是中国最激烈的政治反对行动了。这也是为什么,上街举牌要求官员财产公开、甚至反对性骚扰都会被抓捕治罪。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面对强权专制,没有更大的政治抱负。郭飞雄等人发起及参与的南方街头运动,就是一场勇敢表达民主诉求、彻底反对专制的政治运动。

彻底的政治反对运动

街头抗议全国都有。在一些环境污染抗议中,它还会发展成数万人聚集抗议的”群体事件”。但是,大多数的街头抗议,都尽量避免直接的政治诉求,甚至打出”拥护中国共产党”、”请求党中央为民作主”之类的标语作为掩饰。尽管这些掩饰从来不曾妨碍当局对抗议活动的坚决镇压,但是对政治诉求的恐惧深如人心,甚至遭到普通民众的排挤和憎恨。

“一党独裁,遍地是灾”,这是1946年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是对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一个评判。今天的中共却不允许人们以同样的逻辑,对它统治下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下同样的结论。然而,稍有逻辑能力的人,要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困难。民主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却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前提条件。

出于恐惧或者是所谓的策略,很多”明白人”不愿意说出这个结论,而是拐弯抹角,指桑骂槐,皮里阳秋,声东击西,整体肯定而局部反对。南方街头运动则不一样,它不是一般的维权活动,而是直指权利侵犯的根源,多次在街头打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中国”的标语。它是中国大陆境内少有的针对中共专制直接、彻底的政治反对运动。

2013年初发生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中,起事的编辑记者只是希望将诉求局限于”反对宣传部门过度干预”的范围内,前往声援的南方街头运动成员,则打出标语”争取新闻自由,建设民主中国”。他们说出了很多人不敢直面的本质问题,却让当事人感到害怕。

“颠覆这个政权我没有罪”

南方街头运动没有固定的组织,也没有一马当先的领导者,而是基于社交媒体网络的松散型社会运动。但是这难不倒竭尽全力消除反对活动的中共当局,自2012年以来,运动发起及参与者郭飞雄、刘远东、王默、袁小华、袁奉初、黄文勋、孙德胜、杨霆剑、贾榀、杨崇、王爱忠、徐琳、肖青山、张圣雨、欧龙贵、谢文飞、李小玲、陈剑雄、聂光、刘辉、杨林、黄敏鹏等人遭到拘捕或者多次拘捕,有些被判刑,有些被取保候审,有些被驱赶,有些失去工作,有些被迫搬家。郭飞雄等人被拘捕后遭到虐待,数月不见天日。

骚扰、拘捕和虐待并没有让他们屈服。南方街头运动成员在法庭上的答辩词,和他们倡导的运动一样,继续挥动政治反对的大旗,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郭飞雄在周五(11月27日)的法庭上痛斥”中国土地上所有的暴君、所有的压迫者以及所有的反民主黑恶分子们”,”在经历了极权主义酿成的惨绝人寰的历史悲剧后,你们依然持守其衣钵倒行逆施,不择一切手段的维护权力私有和全面专政”。

在11月19日的审判中,南方街头运动另一位成员王默宣称,”颠覆任何执政党的执政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宪法权利”,”在这里我郑重声明,一直以来我主观意愿上想颠覆的是中国共产党专政这个独裁政权”,因为”中共自1949年以来直接、间接迫害致死了1亿多国人生命,这样一个罪恶滔天的独裁政权是一个赤裸裸的反人类集团,它是有史以来全人类历史上黑暗、最邪恶、最残暴的政权”,”颠覆这个政权我没有罪”。

历史的倒退

这些铿锵有力的辩护词,让人想到1933年国民党法庭对中共创始人陈独秀的审判。陈独秀被控”危害民国罪”。当被问到”是否要推翻国民政府”时,陈独秀回答:”世界革命,在中国需要解放民众,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关于夺取政权,乃当然之目的”,但”政府并非国家,反对政府,并非危害国家”。

知名大律师章士钊为陈独秀做了长篇辩护,其中说,”政权转移之事,移之者绝不以为咎,被移者亦从不以为诟。我往彼来,行乎自然,斯均衡之朋谊,亦作宪之轨。”

不同之处是,陈独秀不仅以言论反对国民党,而且参与创建了一个反对党即中国共产党。尽管陈独秀后来大权旁落,但是那个党一直在进行武装暴力夺权运动。

不同之处还在于,当年陈独秀案得到全国各媒体关注,其自辩词及章士钊的辩护词全文刊发在天津《益世报》,轰动一时。它们被收录进文集,还成为上海沪东大学、东吴大学法学教材。被判刑13年的陈独秀,也于四年后提前获释。

长平是中国资深媒体人、时事评论作家,现居德国。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转自:德国之声中文网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