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公民围观,来自普通人的渐进革命

新公民1

通常而论,普通人大规模卷入的革命,往往是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或者说民粹革命;渐进革命即所谓改良则往往是政治精英自上而下,一力支撑,普通人完全置身事外。普通人,革命,渐进,三组元素居然可以水乳交融,这在中国如果说不是空前绝后,起码也是罕见的。

这就是说,以围脖为起点和示范的微革命,其为社会变革第三条道路的可能性,正越来越清晰地凸显出来。要么暴力革命玉石俱焚,要么渐进改良无疾而终,中国历史的这种百年纠结,或许可以就此终结?

围观造就非典型公民社会

在过去尤其鲁迅笔下,围观是灰色甚至贬义的概念。但围脖带动的公民围观,显然重新定义了围观,使它成了积极参与的同义词。围脖的到来更是划时代的,围观从此升级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围脖的特点,在于它的发表门槛最低,从而真正给普通人关注现实、改变现实提供了一个切入口。一个断想,随想,一个激灵,都可以构成微博上的一个帖子,只要你独到、真实和有趣,相信一定会有人关注,有人追捧。这就把每个人最零碎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的智慧火花,统统挖掘了出来,集中了起来,总而言之,把每个人的最大潜力调动了起来。如果你实在懒到一个字也不想写,没关系,哪怕只是按一下鼠标,简单地转个帖,也是一个声音,一种态度。

这就是围脖的最大优势,只要能上网,几乎任何人,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都能够投入观点市场,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没什么传播手段比围脖更能激发普通人的参与,让他们彼此发现,互相合作,从而改变他们的政治冷感,改变他们的碎片生存状态。也正因为它能最大限度地动员普通人,它的突破和辐射能力也就最强。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围脖一旦兴起,曾盛极一时的BBS和个人博客都迅速地边缘化。

围脖强大的突破和辐射能力,在宜黄围观中得到经典印证。宜黄事件刚刚发展到县官带队到昌北机场堵截钟家姐妹,围脖的传播激情马上攀升到最高峰,连从来沉默不语的脖友都忍不住要站出来喊两嗓子,帖子汹涌而来,万众围观使形势急转直下,最终以宜黄党政主管双双挂冠的罕见结局收场,成为升级版即2.0版的公民围观的一个里程碑。

微动力条件下的病毒式传播,就这样构成了公民参与和表达的主流。具体的网站可以关门譬如当初的饭否,但这种传播技术本身不可遏制。以这种传播技术为基础的公民围观升级版即2.0版,因此势不可挡。社会运动首先需要人气,2.0版的公民围观则最能聚合人气,并通过这种聚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公民的自信,传递乐观向上的精神。每个人都是常人,面对机器每个人都是弱者,但如果你能借助微动力条件下的病毒式传播,使自己有一个可随时对公众喊话的麦克风,你就不再孤独无助,就会像安泰从大地汲取力量那样从公民社会汲取力量。事实也正是如此,最近谢朝平事件、宜黄事件,均在围脖主导的舆论风暴下节节取胜,弱者恒败的历史居然被改写,这一扫社会上沮丧和沉闷的空气,极大地提振了人心。

最近几年我一直以公民社会作为政论主题,但我总是被问到,你认为中国公民社会可能吗?现在我可以旗帜鲜明地回答,中国公民社会不仅可能而且正在成为现实。在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游行自由等社会基础条件虚置的情况下,中国公民社会很难循着公民社会发育的一般路径发育起来,也就不可套用公民社会的一般标准来量度,中国公民社会必然受制于基本国情,属于非典型公民社会。

这种非典型,集中表现在以互联网为杠杆,来聚合、动员和组织公民力量,从互联网渗透现实、推动现实。这样形成的公民社会可能还比较幼稚,很多方面不如人,尤其单个人的公民素质不足,无论是白领,中产,还是各个专业团体,都有很多的不争气。但是没关系,2.0版的公民围观把人气聚合起来,把每个人心中哪怕最小的善都发掘出来,公民社会就不难集腋成裘,集沙成塔;不难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让人心的元素、价值的元素、规则的元素生生不息,从而真正与现代文明接轨。

从围观个案到围观政改

以上所谈的2.0版的公民围观,主要就形式而言。围观内容的升级当然更重要,而且趋势也更明显。

围观个案有其积极意义,最大意义在于启蒙,即从根本上改变普通人对公共事务的冷漠,把围观变成最大规模也最有效的公民训练场。但如果围观内容止步于个案,也会潜藏着致命的局限或者说风险。

局限或风险之一是,单纯个案的突破,往往不具有可复制性,不能上升为一般原则,不能指引整个体制的变革。当年的孙志刚事件,曾导致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这给了公众很多想象空间,似乎从个案突破带动整个体制的变革是可预期的。但后来一连串的严酷事实证明这到底只是幻想。那么多个案突破,却再没有一起导致恶法废除,带动体制变革。重庆钉子户事件突破够大,但并没有能够废除千夫所指的城市拆迁条例,也就没有能够避免后来的成都唐福珍自焚;因为唐福珍自焚,废拆呼声更高,但拆迁条例依旧岿然不动,江西抚州的宜黄血拆,不再是一人自焚而是几乎全家自焚。法制不全,每个个案就都是孤岛,单纯个案的突破无法给其他个案的解决铺平道路。

局限或风险之二是,非但不能给其他个案的解决铺平道路,单纯个案的突破反而容易抬高解决其他个案的门槛。法制不全一方面层出不穷地制造问题,另一方面,又堵塞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正常渠道,悲剧因此不绝如缕。悲剧的偶然突破,主要就依赖媒体跟进。但媒体资源是有限的,要能抓住媒体这根稻草,就必须大大超越普通的悲情。悲剧必须够悲,够奇,够玄,才可能具有新闻价值。能够进入媒体视野的永远只能是无数悲剧垒积而成的悲剧金字塔顶端的部分,顶端以下部位的悲剧注定要在愈演愈烈的悲情竞争中被淘汰,被埋没,此个案的胜出注定要以无数彼个案被牺牲为代价,绝大多数受难者注定要在被媒体遗忘的角落里独自煎熬。

这些局限或风险汇集的最终后果,会是一种让人尴尬的局面:关注就是力量,但是关注面对的往往是更大的力量,仿佛如来佛的手掌;围观改变个案,但无法改变悲剧的恶性循环,也就很难看到改变整个中国的希望。个案的突破或能暂时提振人心,但如果只在个案里兜圈圈,长此以往,公众不免审悲疲劳,会渐失信心和耐心,助推新一轮也是更深层次的沮丧和绝望,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动乱积淀强大的心理基础。

当个案突破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体制上的变革,要求从根子上杜绝悲剧。从围观个案升级到围观体制变革,即围观政改,是逻辑发展的必然。为什么关于政改的话题会在舆论上尤其是微博上激起强烈反响,可以从这里得到部分解释。显而易见,体制并非铁板一块。而随着社会力量逐渐崛起,体制的任何变化都可能与社会力量化合而发展到不可弥合。

也就因此,围观政治学在未来中国有着更广阔、更令人鼓舞的前景。上帝是公平的,在很多坦途对我们关闭的同时,总会有另类的门和窗对我们敞开。散步,饭醉到围观,这些中国民间智慧与现代传播精妙结合的行为艺术,都属于那种另类的门和窗。这是所有正在起变化的趋势中,最重要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全部信心的源泉所在。

关注一定有力量,围观一定能够改变中国,根本的道理就在这里。蒙冤入狱的主人公安迪,用一把貌不惊人的石槌,最终穿透了厚厚的地层,逃出生天。那经年累月的努力,那一点一滴的掘进,毕竟没有白费。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也不妨理解为以围脖为起点和示范的微革命的隐喻。微革命就是数字化的石槌,亿万普通人坚韧的掘进,一定能掘出通往自由的大道,从而不仅完成围观者个人的自我救赎,更完成整个民族的救赎。

转自:主权在民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笑蜀.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