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信力建案是政权基础空心化的信号

信力建在新浪微博上的头像照片(BBC中文网图片7/9/2015)

信力建所建立的教育企业“拥有逾千名教职员工和上万名学生”。

薄熙来主政重庆的一大“政绩”,是对民营企业家的打压。因其霹雳手段,重庆民营企业家入狱的入狱,流亡的流亡,资产往往被瓜分,实际是一场类似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准共产革命。

薄熙来固然已锒铛入狱,但其政治路线并未清算,就有了信力建8月22日失踪的耳语。

9月6日,耳语变成事实:京衡律师事务所受托发布公告,宣称信力建已被刑拘,罪名是“涉嫌隐匿销毁会计账册凭证”。

案件的政治性

信力建是中国知名教育家,南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企业信孚集团的创始人。目前,该集团共有中小学、幼儿园等共20多家教育机构,拥有逾千名教职员工和上万名学生。

办学以外,信力建广泛活跃于公共领域。他资助过很多学术传播活动,还是多家媒体的专栏作家,博客点击量高达4亿,民主、民生与宪政转型,则是他谈论的主题。

尽管以刑事罪名立案,但信案的政治性很难否认。只需要指出以下事实就够了:自8月22日被警方带走,律师只在次日会见过一次,此后的律师会见都被拒绝。与此同时,一些跟信力建有交往的公共知识分子也被警告,要他们对信案闭嘴。单纯的刑事案不可能如此神秘。

考虑到信力建经常高调批评体制,而“政治案件刑事化”是当局惯常的手法,说发案动机是政治的,对信力建的抓捕意味着对其公共参与的惩罚,这判断应更接近真相。

作为政治案件的信案,从任何角度都站不住,包括从统治者角度。诚然,信力建是一个批判者,但他的批判属于“忠诚的反对派”范畴。因为他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改革开放让他从一个普通的下乡知青,成长为亿万富翁。

他从不否认这一点,私下和公开场合,都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感激之情。他的批判无论多么尖锐,基本的立场从来不变:凡是属于他认为的改革,都倾力支持;凡是属于他认为的反改革,都坚决反对。

陈有西律师发微博证实出任信力建的辩护律师(BBC中文网图片7/9/2015)

律师陈有西宣布其经营的律所受聘为信力建辩护

信力建的另一个特性,是对秩序的尊重。他固然热爱自由,因为经常跟权力打交道,深受权力滥用之苦。但作为企业家,他更深知秩序的重要,所以一方面主张民主,主张宪政;但另一方面,他也恐惧失序、失控。他向往改变,但希望最小成本改变。

此类心态,非信力建独有,而代表了整整一个阶层的心态,即因为改革开放致富的一批有良知的民营企业家共有的心态。只不过信力建比较高调,要大声说出来,他的同行更愿意选择沉默而已。

他们类似旧时士绅阶层,跟具体的当政者、具体的公共政策往往有冲突,但不会破罐破摔,而更愿意集批判者和建设者于一身,即更愿意从事建设性的批判,做公共利益的看守者和公共秩序的捍卫者。

所谓“忠诚的反对派”,忠诚的对象不是指某人某党某派,而是指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民营企业家的悲剧

中国转型是合力的结果,形成合力的多种力量中,民营企业家阶层无疑是最好的平衡力量。即便只从统治者的角度讲,也无法否认,这个阶层的强大可能有助政权的合法性,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的合法性不再来自传统的革命,而来自改革开放本身,民营企业家阶层则是改革开放的支持力量。

但这个阶层的悲剧也正在这里。事实上,他们从来不被政权信任,而是经济上利用,政治上歧视。经济糟的时候才会需要他们,重视他们。经济形势一旦好了,就是“国进民退”,他们就要靠边站。政治上更属于弱势群体,动不动就猫捉老鼠,动不动就要敲打他们,警告他们不要有指点江山的偏好。

对民营企业家的歧视既是体制固有,薄熙来可以倒台,其对民营企业家的打压不可以清算,也就是势所必然。

薄熙来在济南山东高级法院站立听取终审判决(新华社图片25/10/2013)

笑蜀:薄熙来主政重庆的一大“政绩”是打压民营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阶层的悲剧,更是统治者自身的危机。显然,统治者不认为有把民营企业家阶层纳入其社会基础的必要。至于平民与底层,早就被抛弃了,知识界更是假想敌。政权的社会基础越收越窄,最后收缩到只剩统治者自己,而统治者自己也是四分五裂。

为什么死死抓住国企尤其央企不放?原因之一就在这里。

民营企业政治上不靠谱,能够依靠的经济基础,看来只剩党产即国企尤其央企了。但问题是国企尤其央企其实更不靠谱,整个体制根本就是寻租体制,国企尤其央企实际上早就私有化了,早就被特殊利益集团割据,他们对政权并无真正的忠诚,随时准备捞够了就树倒猢狲散。于是,这个政权已经没有真正的基础了,其基础早就空心化了。

抓捕信力建,则是政权基础空心化的明显信号。但体制的麻痹已注定其丧失正常的感知能力,就不要指望其会反省了。

——据2015年9月7日BBC中文网。责编李文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笑蜀.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