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需要火种

一、【删除的手札】

连续三天旁听周文斌案庭审,手札经推送,阅读量已经够了。出于对自身的考虑,把公众号之前发布的手札都删了。但手札还是要继续写,只不过以换件马甲的方式写。不再写有关庭审的内容,今日澎湃新闻的新闻标题“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案开庭,自称系苏荣报复导致的冤假错案“已经足够震撼!看完后,直观的冲击又是来自于外地媒体,本地媒体噤若寒蝉,不敢发声。地方审查机制摆在那,谁敢不听,不听端了你的饭碗。这样的事情在南方的一座城市,已经不止一次发生。法律需要传播,庭审更需要公开,守得住分寸,怕人记录是为何?

二、【有温度的法律与复杂的现实】

原本既定的三天庭审时间,不出意外的延迟到下周一继续开庭。三天的连续庭审,的确让人显得疲惫。南昌中院的做法慢慢显得有些人情味儿,保障周文斌陈述事实权利的同时,还会时不时的在庭审当中,善意提醒周文斌饮水休息,特别是让法警给他加件冬衣保暖。其实,法官稍微有那么一丝丝人情味,还是挺值得尊重的。人心都是肉长的,工作归工作,但善良还是要有的。虽然说:“这个社会,除了信仰稀缺,善良有时候也成了奢侈品”。

庭审的时候,周文斌还是穿着那件显眼的黄马甲。印象中旁听其他刑事案件的时候,被告人几乎都不穿黄马甲。如果说黄马甲是种犯罪的象征,那周文斌的那件黄马甲,或许就是给他套上“紧箍咒”的意义所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周文斌对起诉书指控的部分犯罪事实,还是承认的。案件还未下判决,不好去预估刑期,这里面复杂的因素太多了。我想即便是公众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知道了有刑讯逼供的情况存在,那又能如何?唯一有用的,就是获得了对“内幕”的满足感,舆论干预审判是句值得商榷的话。如果舆论真能左右判决,那周文斌的家属早就下手了。从三天的庭审看,周文斌的家属相对比较冷静,除了在休庭的时候,表达了一些不满之外,其他的并未见任何动静。这个时候,想动弹,也难!如果办案人员都真按法律办事,办案过程中取证行为遵守规范,那就不会存在所谓的“冤假错案”的控诉了。周文斌的控诉发出后,网络上还有不少人认为:“周称冤,只不过是想翻供而已”。普通百姓对官员的贪腐一直都持零容忍、零怀疑态度,认为有腐必有刑。这种心态十分能够理解。毕竟祭起这反腐大旗的是政府,政府的正确性不容质疑。错了谁会打自己的脸,打脸也要看指示。

三、【庭审感悟】

旁听庭审,的确让我感触很多。除了记录之外,对案件的看法与日俱增。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辩护律师在庭审上的表现。因为三天当中,除了开庭第一天的媒体大军疯狂聚焦与公诉人义正言辞的宣读起诉书、发问之外,剩下的两天半时间全部都是辩护人发问。在场的旁听观众纷纷表示,周文斌家属请的律师很厉害。庭审的阵容安排的也是奇怪,三位法官都是上了年纪,将要退休的老法官,公诉机关却派出了四位十分年轻的公诉人。旁听者笑称,“培养新手,光荣退休,案子走个过场就够了“。周文斌案,之所以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一方面除了他之前悬挂在头顶上的光环之外,另一方面,应该感谢他家属不辞余力请来的辩护律师。想起周文斌的家属,又让我想起了念斌案背后的”死磕姐姐“,周文斌并无兄弟,只有一位姐姐,两位妹妹。为了找律师替兄长辩护,妹妹几次千里迢迢赶赴北京,聘请朱明勇律师出手相助,从衡阳老家往返省城南昌也不知多少次。朱明勇律师也的确不负所托,虽然案件结果并未知晓,但至少他的据理力争,为周文斌陈述案件实情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

四、【刑辩的火种】

今天吃饭的时候,朱明勇律师说了一句话,大意为:”只要不怕死,刑辩还是有希望的“。敏感的案件,怎样去判断敏感与否,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能够公开公布的就都不算敏感。周文斌案其在庭审当中讲述刑讯逼供的事实,是公开的,在场的三百名旁听者全都听到了。这种公开的内容,想要封住什么?总不可能回到“道路以目”的时代吧。作为辩护人,没有胡搅蛮缠式的死磕到底,而是依据法律赋予辩护人的正当权利,进行抗争,这种做法如果说还不可取,那就真的是要陷入刑辩的绝境了。

念斌的辩护律师张燕生曾做过一场“刑辩的绝境”演讲。说实话,读了那篇文章,内心很悲观。一种很明显的苍白无力感,写在通往刑辩入门券上,走的越远,刑辩的绝境就更深。当北京尚权,四川卓安、浙江靖霖三家专门的刑事律师事务所,都在酝酿培育中国未来的刑事辩护精英的时候,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已经开始了筹建“浙江刑辩黄埔军校”。一方面专业的刑事律师事务所,在不断的释放“刑辩有希望”的信号,另一方面,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刑辩律师都在传递一种“悲观的声音”,二者交叉在一起,让很多致力于刑辩业务的年轻律师,陷入一种困惑。究竟中国刑辩有没有未来?难道真如上海青年刑辩律师马朗所说:“中国的刑辩律师最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技能”。我在旁听周文斌案庭审过程中,反复回味马朗说的那句话。想了很久,决定要以“刑辩要有火种”为标题去写这篇文章。

五、【难出名律】

或许是在这座城市待久了,对少见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好比周文斌案,从学校刚毕业出来,能够接触的大案并不多,这算一起。旁听周文斌案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虽也不指望在庭审的几天里,能够学到独门的辩护技能,但辩护律师传递出来的那种“敢言敢辩”的声音,却足以让年轻法律人感到些许澎湃。再说重点,就是看到了在江西本地律师界不一样的希望。我不止一次写到“故土之上,难出名律”,问题原因很多,不好列举。大部分的江西刑辩律师参加庭审,庭审现场对抗都不激烈。过去,很多人强调“法庭是律师的主战场”,可当很多年轻律师都迷信上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都中枪卧倒了。问题在哪?法官还在庭审席上坐着,发光点要留给别人,自己太亮,容易被人穿小鞋。这种传统保守的思维,在江西律师界太明显了,我身边的律师好多都在强调跟哪位法官熟,难道跟谁熟,就能一招吃天下么。师父说我要是世俗一点就好了。有时候就是因为看的太世俗,才让我慢慢有种理想化的情节。因为你越去关注世俗的东西,就越容易陷入“平庸”的陷阱,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我不是说我要成为什么,而是确实想要去改变现状,江西律师界太需要改变了!

六、【刑辩律师的认识】

几天下来,因为师父的关系,跟朱明勇律师慢慢接触。真心感觉他是位很不错的人,他的签名“为正义而生“,可能旁人看了,会觉得太过理想。但等自己单独去做一起刑事案件的时候,或许更能体会他写的那句话。当律师界都以“著名刑事律师”称呼朱明勇律师的时候,对他的尊重配的上这样的称号。的确,他做了很多普通律师不敢去冒险的事情,有些话别人不敢说,他说了!“承受的住多大的赞美,就能承受的住多大的压力”这句话还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未来的中国刑事辩护界能够有更多敢言敢辩的律师,不惧穿小鞋,那律师真的算是配的上“律师是抵制社会溃败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赞美了。我不说律师有多高尚,自我从事这份职业以来,一直主张把律师从神龛的位置上拉下来。律师最值得尊重的地方,就是为人争自由。不止是在中国,全世界留名青史的大律师,大多都与刑事辩护有关。刑事辩护它就是一赚“人“的职业,它有理由值得人们去尊重,并且应该被尊重!

七【刑辩的希望】

庭审结束出来后,听到一位姓周的江西本地律师与一位旁听者交谈,称本来今天坐在辩护席上朱明勇律师旁边的应该是他,而不是大成(南昌)律师事务所的鞠晓钟律师。听完我们师兄弟三人就低着头不再说话。谁坐上去不要紧,关键要看你有没有那说话的勇气与技能。

刑辩的希望,不在于看形势,也不在于做不做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事务所。最大的希望,就是给年轻人想做刑辩律师的希望。如果著名的刑辩律师都觉得刑辩已走向了绝境,那还有谁愿意去证明通往绝境的路由孤独者铺就。有,那毕竟也是少数。如果整体的声音是向上看的,我不信大环境下承载不了年轻律师对刑辩未来的幻想?

刑辩的火种需要培育,敢言敢辩的辩护精神更需要传承。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在最大的尺度内去抗争。沉默,对律师而言,是最没有分量的词!最糟糕的下场,也就是韩国电影《辩护人》宋佑硕那样,自己上了被告席,却赢来了一百位的律师辩护团!

文章来源:难出名律法律微博 http://501341135.fyfz.cn/b/840936

本文发布在 公民立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