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柴静的“雾霾杀机”

雾霾

看着柴静的《穹顶之下》视频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频繁出现另外一个人的面容。这是一个美国人,他的名字叫LAWRENCE WRIGHT。911事件发生以后,全世界都无比震惊,恐怖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尤其是在每一个美国人的心里。当时也有很多记者也做了报道、数不清的时事评论员也走了分析评论。但只有他花了整整五年,独自一人走遍十多个中东北非国家,采访了几百人,写出了震撼整个新闻和国际安全领域的一本巨著:《Looming Tower》(中文名《巨塔杀机》)。这本书不仅仅帮助我们梳理了现代恐怖主义的来源、发展和演变,现在恐怖主义的核心几位人物及其生平、活动,以及整个现代恐怖主义是怎么样从中东北非走到美国和欧洲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两大情报机构CIA和FBI又是如何在过往情报分享沟通的过程中互相竞争,推诿,不合作,最终虽然各自都有很关键的情报,而最终还是无法预防911事件的发生。该书立即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并被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各大媒体列为最佳畅销书。

因为作者本身是《纽约客》的核心作者之一,其文笔优美,叙事流畅,逻辑清晰,以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展示了整个历史源流和发展脉络,可读性无可比拟。此书一出,立刻轰动世界,成为所有关注恐怖主义和国际安全人士人手一册的必备之作,即便是最普通的读者,也能轻易地从中了解911事件的来龙去脉。以至于很多专家们认为,研究现代恐怖主义、研究911事件,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1年7月,也就是911事件十周年之前,我在埃及采访和梳理现代恐怖主义的来源和发展。当时我所采访的人士涉及多个一般人被认为跟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有千丝万缕关系的伊斯兰组织、穆斯林兄弟会等机构的核心人物,甚至是基地组织的成员,尤其是基地组织目前的最高领导人艾曼的启蒙者,也就是他的叔叔的时候,他们都向我提到更早前采访过他们的LAWRENCE WRIGHT先生,都显得对他的勇敢、专业和细致表达了赞赏。在世界沉浸于对现代恐怖主义的恐慌、迷茫中的时候,只有这位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孤身一人历时五年踏遍了整个中东北非,采访了尽可能多的关键人物,对事件做出了梳理。更重要的是,他回答了一个无数人都在质疑的问题:为何美国这么强大的情报力量,已经在掌握了关键情报的基础上还是无法预防事件的发生的原因。这让我很感慨,自此之后一直在想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国际视野和行动力的记者?中国自身问题那么多那么严重,为什么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也在一个国际的视野上进行调查、分析和梳理,帮助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还是官方看得更加清楚,找到更好的答案?

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出来的时候,我就想起《巨塔杀机》及其作者这个事情。柴静及其片子的意义,不在于她的片子制作是不是已经到达了最专业最完美的水平,而在于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媒体人完全国际化了的视野、担当和行动。相比于911恐怖事件,中国的雾霾问题可能看起来没有那么恐怖,采访没那么艰辛危险复杂,需要的时间恐怕也不一定需要那么多。柴静的文笔恐怕跟刚才那位记者比起来也没有那么优美动人,但是她的出发点及其方向,让我看到了如出一辙的风格。这就是一个独立媒体人出于对一个公共事件的关心而独立行动,尽量用最好的最简单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语言帮助公众进行梳理,引起关注和行动。这就够了。在中国新闻发展历程上,她开启了这么一种行动方向的意义,必须比她具体做了什么专题要更为人所称道。

至于说目前也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对于柴静的这部片子的制作专业度还不够好,或者她的表述个别地方欠考虑等等。我认为如果柴静把这两年的调查写成一本书的话,其专业度一定会提升很多,数据一定会更完整,表述一定会滴水不漏。但是这个没有更大的意义,其传播性和社会效应一定会受损。就像911事件发生了以后,一本非常专业的911报告白皮书出来了,周全细致,专业无比,但是没有人能读懂它、读完它,也没有更大的传播意义。《巨塔杀机》这本书出来了以后,民众也更了解这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情报机关预防失败的真正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判断这本书对于新的奥巴马政府重新整合两大情报机构,使其相互协作有无直接关联,但是此书出版了以后美国两大情报更加紧密合作,最终找到并杀死本.拉登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美国和中国的情况毕竟是不一样的。美国非常乐见民间英雄和民间权威的崛起。所以此书出版之后,媒体、大众和官方的反响都非常热烈,直到最终的积极社会效应和结果出来,作者的观点受到官方和各大研究机构的关注和采用。柴静其实做的是完全一样的事情,我们也能够看到视频刚发布的那两天,媒体、民间和官方的反应也都是积极正面的,新上任的环保局长还亲自致电致谢。但是毕竟中国官方不会乐见民间权威的崛起,尤其恰恰是对他们不作为和不专业的打脸的时候。因此,刚刚出来两天,大家刚刚热议两天之后,有关部门就要求各大媒体不得重点报道、所有专题必须下架。不过这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点击量已经过亿,社会效应已经达到。最核心的是,作为一个独立媒体人柴静已经用具体行动向大家展示了一个独立媒体人或者团队在采访、调查和呈现社会问题是如何可能的。如果柴静的这视频,无论经历如何曲折历程,能够导致雾霾问题的最终有效解决,这当然善莫大焉。但是人们应该了解的是,即便她最终没有导致雾霾问题的解决,这一次行动也向全中国展示的中国媒体人真正脱离国家媒体平台走向独立操作、以国际化思维、视野深入到公共事务中去,又在敏感严苛的言论环境下善巧平衡地完整表达,引起了社会轰动效应,达到全民关注的效果的一个相当完美的典范。在我看来,这个意义也非常巨大!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