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鸿:英国《大宪章》有多重要?

2015年,被誉为宪政“鼻祖”的英国《大宪章》生效800周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将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而BBC则在今天(20日)推出“民主日”特别节目。BBC记者尼克·海姆回顾历史,分析《大宪章》的现实意义。

1215年6月15日,兰尼米德(Runnymede)泰晤士河岸边,约翰国王拿出了“玉玺”。

《大宪章》(Magna Carta)可以说是在一片刀光剑影之下签署通过的。一伙贵族对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高税收极为不满,在罗伯特·菲兹沃尔特(Robert fitzWalter)的带领下,给约翰国王下了通牒。

事实上,宪章也可以说是个和平条约,宗旨是要避免流血冲突。不过,这一目标后来并未成为现实。

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大宪章绝大部分都晦涩难懂,充满了中世纪的套话、术语。后来的事实还证明,宪章中最重要的一条创新举措、也就是那个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否决国王命令权力的“安全条款”根本无法实施。

但是,没过多久,大宪章就在英国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中心地位,而且一直是英国自由的试金石。

不过,真正读过大宪章的人为数并不多。

议会大厦:大宪章规定,国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今年是大宪章签署800周年。英国将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单说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4台一月间将播出一套四集专题节目;电视2台将播出大型纪录片,3台推出刺激、搞笑的喜剧《大宪章2.0》,就连少儿频道都专门制作了一套《可怕的历史》,讲述约翰国王和大宪章的故事。

一个由800名美国律师组成的代表团将前往兰尼米德实地考察;

汉普郡小镇奥迪汉姆(Odiham)自称,约翰国王出发前往兰尼美德之前就在这里下榻。今年,小镇将隆重推出大宪章节,活动包括烤全猪、莫里斯舞,还将演唱一首特别创作的歌曲,歌词是由约翰国王时期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史蒂芬·朗顿(Stephen Langton)创作的,他在大宪章起草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大宪章原稿还将在多家博物馆、图书馆、大教堂展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索斯伯里(Salisbury)、林肯(Lincoln)和大英博物馆即将展出保存至今的1215年原始版—四件羊皮纸卷复本。

2月,大英博物馆将把四个复本汇集在一起展出。届时,抽签选出的1215名幸运儿将能一饱眼福。

广为人知的是,其实,在签署之后没过几个星期,大宪章就成了“废纸一堆”。国王反悔不承认了,主教也发声谴责,约翰还是和反叛的贵族打了起来。

转年1216年,法国军队入侵支持反叛,法国国王的儿子路易登上英国王位。那时,约翰已经病入膏肓,1216年10月死于纽瓦克(Newark)。

大宪章原本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插曲。不过,英国王室走到最低点的那个时刻,一群忠于约翰继任、他年仅九岁的儿子亨利的大臣们重新搬出了大宪章。

王室再次签发大宪章,实际上等同于让步、同意了反叛的要求。这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1217年5月,在林肯战役中,路易的军队被击溃。

位于兰尼米德的大宪章纪念亭

“分水岭”

1217年、1225年,亨利三世再次签发改版大宪章,后者成为定稿。以后许多年内,亨利三世和他的继任爱德华一世也都曾数次确认大宪章。不过,其中有一些规定很快就过时了,还有一些根本没有实施。

但是,这也没有关系。大宪章的重要意义,永远都是象征性的、而非实际性的。

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历史学教授大卫·卡彭特(David Carpenter)今年年初刚刚出版了一本有关大宪章的新书。卡彭特教授认为,大宪章是分水岭,英国历史由此划分为大宪章前、大宪章后两个阶段。

大宪章第一次公开奠定了国王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原则。

大宪章还间接导致一种新型国家体制的诞生。用来治理国家的钱,需要来自经过议会批准的税收,以此防止国王随心所欲地征税。大宪章不仅明确规定“未经本王国一致同意”国王不可以征税、而且阐述了如何才能达成“一致同意”。

约翰国王:被迫签署大宪章,并未阻止随后的一场内战

五十年后,英国议会诞生。

围绕大宪章八百华诞举行的这一系列热热闹闹的纪念活动,与她赋予后人的另外一条原则也有紧密关系。这条原则也成了英国法律、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法律的一个根本性原则。

大宪章最著名的条款之一禁止国王出卖、否决、拖延司法,“除非根据王国法律、受过……合法审判”,不得监禁任何自由人(free man)。

1215年时的自由人只占人口的一半以下,其他人都是农奴,大宪章不适用。此外,在这里,人(man)指的就是男人,女人—除了寡妇以外,在大宪章里基本没有提到。

不过,大宪章确立了原则,原则沿用至今。法律成为抵抗暴政的堡垒。

BBC(编译:苏平)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