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学校始于2个“公民教师”的梦想。还是要有梦想的。这不是实现了吗?
- 公民学校是一个平台,一边是缺乏资源的学校,一边是各怀绝技的公民志愿者,服务对象是缺少学业和职业支持的低收入家庭孩子。公民学校展现了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 教育类公益项目,最大的挑战是出实效,公民学校本质上是慢工出的细活。公民学校的有效性,来自其专业性。这是一个把企业家精神注入教育事业的优秀案例。
公民学校(Citizen School)是美国501c3非营利机构,与美国公立学校合作,募集职业人士作为公民志愿者,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延长课后学时的学业辅导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掌握技能、增强信心,为大学及职业成功创造条件。
1995年春天的波士顿,中学下午1:30就放学了。有钱人家的孩子被送往不同地方,开始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和活动,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轻则街头晃荡无所事事,重则打架偷窃坏事做尽。没人监督和辅导家庭作业,学习成绩往下滑,对未来的指望也一路往下掉。
这时候,2个年轻人坐不住了,他们在波士顿的一个公立学校,召集了20个课后无处可去的中学生,赤手空拳地开始了以“学徒制”为核心的教育理想实践。他们名叫Eric Schwarz和Ned Rimer。Eric教孩子们新闻写作,Ned教急救技能。学期结束时,孩子们办起了自己的报纸,成立了自己的急救队。这就是“公民学校”(Citizen School)的雏形,Eric和Ned自称为“公民老师”。
“公民学校”的构想来自Eric的成长经历。Eric出身优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来自那1%的富人家庭,家里常常高朋满座。从10岁开始,他就有机会直接受教于各界大腕,纽约时报的编辑、纽约市警察局长以及政商学界的领导人等。一到暑假,更是有机会参加各种深度训练的夏令营和高大上的实习。回顾这些经历,他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时期在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下提高技能,不但打开了自己的职业视野,而且从中获得的技能,更是让他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得以抢占先机.
同时,他也看到,这样的机会,很多孩子都没有。为什么不召集职业人士做志愿者,以“学徒制”的方式,指导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提高职业相关的技能呢?“公民学校”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Eric找到大学同学兼室友Ned。Ned有情怀又闲不住,此时已经是一个非营利机构的资深领导了。两人一拍即合。“公民学校”就这样从2个“公民教师”开始了。
项目模式
简单说,公民学校从周一到周四,为中学生提供3小时的“课后教育”。每个合作的公立学校,都会配备1-2名公民学校的专职项目主任。学业辅导由AmeriCorps(美国政府支持的志愿者组织)驻公民学校的辅导老师执行。学徒制培训由公民志愿者执行,桥接大学职业项目由公民学校的专职、兼职员工执行。公民学校和合作的公立学校,共享学生数据,把课外活动和校内学习整合起来。[点击图片看大图]
影响力路径
这也是公民学校“变革理论”(Theory of Change)的一部分。每一步,公民学校都设置了明确的目标以及对应的指标。根据2010年Policy Studies Associates的第三方报告,通过对公民学校连续7年的测量评估,公民学校的影响力路径被证明确实是有效的。
公民教师和21世纪技能课程
学徒制训练是公民学校的特色项目。身怀绝技的各界职场精英们,以志愿者身份,成为“公民教师”。每个公民教师可以独立或合作设计一门技能课程,而且必须承诺连续10周、每周花费90分钟带领学生们来学习这门课程。课程内容要求与未来人生和职场发展所需技能相关,公民学校称之为“21世纪技能”。这些课程覆盖面极广,商业、艺术、环境、科学、法律、建筑、传媒、政府,无所不包。看看这些课程名字:设计思考、个人品牌、犯罪现场调查、自制冰激凌、职场社交、财务未来、童书写作、影视编导、太阳能汽车…..还有好多,搞得我都心痒痒了。
每个学徒工作坊有10-12个学生。在10周时间里,公民教师们手把手带领学生,掌握这门技能。
学期末,所有的项目都必须得参与一个称为“WOW”的“汇报演出”。孩子们隆重登台,向老师、同学、家长、社区,展示项目结果。公民学校会不遗余力让这个“演出”无比惊艳--他们曾在麻省州政府搭台“汇演”,也曾请来企业高管观摩点评,甚至还曾邀请到大法官配合“小律师”们的模拟审判。
我名叫Onas,11岁。在学徒工坊里,我和波士顿建筑学院的正宗教授们(小朋友的原话啊,real professors)肩并肩工作,我们的项目是重新设计Roxbury(波士顿一个低收入居住区)的一个地铁站。我希望能够减少能耗,保护环境。我的方案是给地铁站多开窗,增加自然光。我们做了原型设计,参加了公民学校的设计比赛。这个比赛太激烈了,我们没有胜出。但是,我有机会学习到了新的数学技能,这些技能我还可以用在课堂之外。同时,我学习到,我们不仅仅是在改善地铁站,而且是在改变整个社区。”
下面这段短视频(1分32秒),你可以直接感受到WOW Moment的感染力。(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观看)
这些职场人士,不仅在工作坊里教给学生实际的技能,很多“公民教师”还在学徒训练之余,带学生们近距离体验真正职场。孩子们去参观过NASA,看过真正的审判,在波士顿芭蕾舞团练习过舞蹈。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触及的机会。公民教师给学生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给孩子们习惯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感觉到这些优秀的人真正在关心他们,而自己的未来也可以一样精彩。
对于“公民教师”而言,他们选择公民学校,不仅仅因为付出是一种快乐, 更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真的改变孩子们的生命。他们感觉自己“在以一种真实地方式,让教育更有效,让世界更美好”。10周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足以让这些志愿者和学生们建立起跨越年龄、超越项目的珍贵友谊。
“突然有一刻,你看到孩子们的眼睛亮了。你知道,他们明白了!:D”
“在10周里,你把孩子们带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轨迹。这在一开始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我感觉这个收获是双向的。我参与4、5年了,我也学习到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公民学校和很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Google便是其中之一。下面这段视频(3分11秒)中,Google高管及员工谈论参与学徒制项目的感受。看来“公民教师”也不是一个轻松活啊:)
快速成长
虽然收入不能作为绝对指标,但足以窥斑见豹。我收集了公民学校1997-2013年之间的收入,如下图,这17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这是什么概念?根据Urban Institute今年10月刚发布的《非营利部门2014年简报》数据,美国501c3非营利机构在2002-2012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3.27%,教育类机构是3.62%。
显著效果
公民学校有一套很成熟的测量评估机制,追踪测量项目绩效和组织成效。我截取几个数据给大家看一下。理解这些数据时,有一个背景,波士顿所在的麻省,汇集了很多优质的公立、私立学校,公民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低收入家庭,缺少资源、缺少支持,能够持平或超过麻省平均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可持续可复制
公民学校从成立之初,就把规模化作为目标。2011年,更是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战略调整,现在已经在7个州有了37个合作点。无论是直营还是特许的分支,他们都提供完技术、专业、管理、募款等全方位的支持。
创新模式和实践
公民学校最大的创新,就是跳出“学校教育”的框架,实现了教育的“延伸”,无论是延长教育时间、延伸教育内容(真实世界所需的技能),还是扩大教师范围(招募职场专业人士)。
同时,他们以终为始,积极尝试,引入平衡计分卡、特许经营等商业实践,远远地走在了非营利部门的前端。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尝试新战略、新实践,不惜暂时牺牲成长率(从收入曲线图即可看出)。而每次调整之后,获得的都是指数型的成长。
Citizen School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无论其项目模式,还是运营执行,都值得国内教育机构深入研究和学习。同时,它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的管理和成长过程,对于所有的非营利机构,都值得借鉴。限于篇幅,不再详述,仅从下面几个方面,简单提示。
测量评估体系
完整的测量评估体系是公民学校公开的“秘密武器”。通过完善的数据追踪、收集和测量评估,他们不断改进项目,而且能有理有据地展示项目成果,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支持。
前财长、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是公民学校的理事长。他是众多知名非营利机构理事会争抢的角色。他说,
“我不喜欢粘粘乎乎。孩子们的故事能打动我,却不能说服我。如果(公民学校)这帮人拿不出十足的数据,我才不会“陷落”进来呢。”
资源整合
现在大家都喜欢说平台,可以说,公民学校正是打造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有公立学校、政府、政府支持的志愿者组织、员工、公民、企业,大家齐心协力。公民学校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我粗略数了一下,其领导团队里,差不多一半是名校MBA,其中不乏哈佛教育学院、哈佛商学院一类。其企业合作伙伴,也是异常强大,如谷歌、思科、贝恩咨询等等。这些企业,不仅献金,而且大量提供职业服务,同时组织员工参与“学徒制”志愿服务。
成长战略和实施
公民学校的成长,有几个关键点,而每一个关键点,都是刻意选择,有成功,也有教训。从试点、夯实,到尝试合作、联营、特许、直营,各种方式,不断调整。虽然公民学校一直以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是从上面的成长图中可以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也经历过“战略收缩”。深入研究其决策和实施,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