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网:中山大学同学写万字调查报告呼吁善待校园保洁工

6

中山大学的十几名本科生,做了一份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寄去了校长办公室,向校领导陈述他们历时一个月对学校的校园工人生活情况做的调研,结果“不太美好”。调研报告在学校内外引起了广泛反响。但一个月过去了,学校一直没有回复他们。

“引起关注”只是一个开端,发起人祥子说,“我们肯定会在这个问题上死磕到底。”

“尽管他们每天都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更不知道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因为我想:这与我何干?我看不惯教学楼的清洁工拿扫帚直接伸进抽屉里扫垃圾,觉得很不卫生,想投诉他们。”

  阿志是中山大学校工权益关注组的成员之一,在参加调研之前,他和绝大多数同学一样,对校园工人这个群体从未真正留意过。但是,一次偶然的聊天,改变了他。

另一个世界

       那天,阿志参加了班里的团日活动。活动很简单:帮清洁工阿姨擦窗户。他一边抹窗一边和阿姨们聊天,第一次听到了她们的故事。

  当天晚上,阿志回到宿舍,写下了这段故事———

  李阿姨是湖南人,在中大做了十几年的清洁工,每月工资1320块,扣除238块钱保险,真正到手的就1080元。为了维持生计,她晚上还要出去做钟点工。李阿姨有一儿一女,刚出来工作没几年,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给家里的支持很有限。她的丈夫得了癌症,两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独力支撑着,一个月就得花3000多元,还欠着医院好几万的手术费。

  跟李阿姨的这次聊天,对阿志的触动很大,他觉得自己似乎应该做点什么。“汗水的背后,却没能得到一个合理的报酬,甚至还要忍受一些不公的待遇。知识的缺乏,自身力量的薄弱,以及对权力的恐惧,使得他们噤若寒蝉,几乎从没人敢对自己受损的权益提出诉求,即使有人提出,也往往石沉大海。”阿志在微博上写道。

  阿志跟身边几个同学提及此事,没想到他们也早有关注,当下一拍即合。今年5月中旬,阿志他们注册了一个微博“中大校工权益关注组”(下称“小组”),宣告了小组的成立。

  这十几名本科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发放、回收问卷108份,深入访谈32人,涉及中大东校、南校和北校三个校区的宿管、保安、清洁工、送水工、食堂工人。调研中他们发现,学校的校工存在工作时间与劳动价值不对等、用工制度混乱等问题。工人每天平均工作时间为9小时,每月平均实际收入为1770元,每月平均实际支出1182元,31%的工人对自己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69%的工人不满意自己的收入水平。

行动

        一个月的调研后,小组写了一份长达一万多字的报告《中山大学校工权益调研报告———“寻找大学的良心”》。

  关于“良心”,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一所大学都无法保障在这个社区里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个体的合法权利;如果,一所大学在倡导着公正的社会规则来教育这里的学生,却没有做到给予每个个体以公正的回馈,那大学的良心与责任何在?在校园里默默存在的不为人所关注的这个校工群体,他们的待遇与境况正是在考验着大学的良心!”

  5月26日,小组在学校内召开“发现校园的另一个群体”分享会,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特意来旁听,并递上他们在珠海校区所做的“非教职员工工作生活状况调研报告”。一名白云区的环卫工人慕名而来,称赞学生:“我很钦佩现在的学生能关注我们这样的社会底层人。”微博上,有法学院的学生说:“中大法律诊所的师生们此前就一直努力为维护校工权益而努力,这次有同学呼吁关注校工权益真的很好!”

  5月31日,他们写了一封5000多字的“致校长的一封公开信”,并将该信送到了校长办公室。

  6月12日下午,中大传播与设计学院的大二学生万青,访谈了宿管。拿宿管的工资待遇对照《劳动法》时,她发现存在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地方。于是向校长办公室申请信息公开。

  6月13日,小组的发起人祥子寄出了3封挂号信。两封是寄给广州市总工会和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恳请广州市总工会调查全广州市各高校单位校工用工状况,监督、惩处违法行为。

  另外一封是写给和校方合作的葆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开信,调研小组认为这家公司严苛的管理、混乱的用工制度损害了校工权益。

  6月17日,广州市总工会给祥子来电,表示感谢中大同学对校工权益的关注和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他们也希望劳资双方、学校同学们以法律为基础,用法律工具来捍卫职工权益。但因中山大学为省属高校,属广东省总工会管辖,不属于他们权责范围。

  6月23日,“中大后勤集团”在微博上回复了小组,解释后勤集团不存在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行为;部分员工可能对最低工资标准政策理解有误等。“请同学们客观、全面、正面了解信息和报道情况。”小组随即反问:“若你本身都没做到合法用工,还要求学生正面报道?”之后,中大后勤集团再无回音。

坚持

        在此过程中,一直缺失的是校方的回应。从5月26日向校长办公室寄信至今,校方一直没有以任何方式回应过小组。

  在5月23日,小组在他们的微博@中山大学校工权益关注组上预告了“发现校园的另一个群体”分享会,中山大学的官方微博@中山大学转发了这条微博,并附评“善待学生,也要善待校工。他们是一个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让我们一起走近T A们,了解T A们的世界”。但随后不久,这条微博被删除。

  “学校号称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乐意倾听我们的声音。但现在寄信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却石沉大海,我们不得不感到失望。”一个月来,祥子每天都在焦虑等待。

  6月28日,小组在微博上呼吁:每一个参与的同学能自己制作一个小“良心”物件(如:硬卡纸裁剪成心形),送呈至校长办公室。以此来催促学校正视他们的诉求。虽然这一“送良心”行动最终因多种原因被取消,但祥子表示,“引起关注”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肯定会在这个问题上死磕到底。”他希望接下来学校能组织后勤、物管、学生、校工等一起共同讨论校工权益保障问题,共同研究保障校工权益的解决方案,小组还将继续深入做关于校工的调研。

声音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重庆:其实中大后勤集团也很想关心校工,希望有学生团体与之对接,让学生参与,这是实打实的德育。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学生能够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这是个值得肯定的好事情,也正是中大有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产生这样一批好学生。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安娜:学生通常一开始发现问题很有热情,要持续做下去需要长久的耐心和动力,而且需要争取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比如得到在学校里有分量的领导支持,得到校工组织代表支持。后面的这些工作才最难做,希望他们有毅力坚持下去。

  小组成员阿冰:不知道我们这一次能不能为他们真正做到什么,但是让我们这些大学生先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况是第一步。虽然没有很大的力量能帮到他们,但是首先倾听就是一个对他们的尊重。同学,你听到了吗?

  小组成员大布:也许大家以为,我们交学费、读大学,他们拿工资、在学校做工,我们与他们没有关联。但其实不是,教室干净的环境是清洁工创造的,乱扔在桌上或抽屉或地板上的垃圾是他们帮同学收拾的;宿舍的管理有宿管阿姨;校园里的安全由保安提供保障。他们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为何却成了互不相识、毫无交流的两个陌生群体呢?

        “如果,一所大学在倡导着公正的社会规则来教育这里的学生,却没有做到给予每个个体以公正的回馈,那大学的良心与责任何在?在校园里默默存在的不为人所关注的这个校工群体,他们的待遇与境况正考验着大学的良心!”—— 中大校工权益关注组

(据2014年8月25日南都网)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