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风雨路上的小人物

2013年12月26日的午后,我正蹲在成都金牛宾馆里的一张小凳前,赶写这一年中的最后一篇专栏《行到水穷处:司法2013》。在我身前,另一个胖乎乎的身影在灵巧地敲打字符,修改一份名叫《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的草案。冬日暖阳斜斜的映在窗帘上,二人各自冥想,相对无语。一个小时后,大家拱手揖别,他匆匆赶上去南京的飞机,继续天南地北征集司改意见大业,我则在一顿心满意足的火锅后,缓缓挤上夜归的列车。

一晃大半年过去,我继续过着或紧或慢不咸不淡的日子,呆在最高司法机关里的他,无论饭醉还是网聊,关键词总是“加班啊,加班”。直到7月9日上午,他为之怀胎九月的“四五纲要”宣告分娩时,这个国家的司法改革进程已至水深处。他的领导、同样和蔼而可亲的最高法院司改办贺小荣主任,正面对媒体侃侃而谈,逐一回应未来司改路上将要面对的重大问题,详解“到2018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判权力运行体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8领域、45项改革清单,8840字的纲要细细读来,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记忆中,这已是这个国度以五年为期第四次重启司改系统,而这十五年中的风风雨雨,至今仍历历在目。遥想1999年,我是一名进法院三年的愣头青,他则刚刚大学毕业,进入警队。懵懂如我们,正各自打拼在生计路上,司改云云显得遥远而无稽。但正是那一年,在上任不久的大法官肖扬主导下,最高法院公布了第一个具有破冰意义的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五年纲要,首次将改革与审判并列,在审判方式、组织机构、诉讼程序、人力资源配置等39个方面寻求破壁。再五年,当我混迹天涯西祠,追看他辞职后撰写的《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网络热帖连载时,第二个五年纲要又已起航,继续着似乎永无尽头的改革大业。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东交民巷27号及其主政者肖扬,一度行进在一条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改革之路上,那些风雨鸡鸣,以及抛洒的热血、辛劳和汗水,或许正如雨润万物一般,激励了如他和我一样的青年人,对这个国度的司法事业开始有所期待,乃至追求,而不仅仅是当作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饭碗。

改革的使命,从来都是除旧布新。但如今想来,当年的先行者们其实早已清醒地认识到积弊所在,并明白自己所做的,是一项如西西弗斯般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的事业。他们费尽了气力试图推动变革,却又常常荷戟独彷徨,于是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更多的去解决一些“先易后难、急用先行”式的问题。那个年代的司法改革,一次次咬牙寸进,又一次次在漩涡中打转,甚至旧病未祛新弊又生。而此时跻身司法丛林里的我们,已逃无可逃,遁无可遁,所能做的,除了承受,似乎便只有黯然的等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一项事业有一项事业的运。2014年初,面对站在全新起点再度掀起的法治改革热潮,自谓“见证并亲历了许多法律事件”的长者肖扬,难掩心中的期待与关注,深情撰文《走在法治的大道上》,寄语新一代的改革者要“敢于担当、奋勇前行”。而此时,那个胖子,已经成为新一轮司改撑杆划船队伍中的一员,正大汗淋淋地行进在这条纠结的路上。画图不易,施行更难,对此,想必他早已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而今,面对浸润了无数心血后终于出关的“四五纲要”,以及仍旧不绝如缕的纷纷扰扰,素来慎言的他,终于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司改,不,改革是一项纠结的事业,没有高歌猛进的愉悦,只能在夹缝中寻求突破,在妥协中伺机推进,有时还得进一步退半步。纲要的发布,只是艰难的起步,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大约正是一名新时期司改者宿命般的喟叹。而我,也始终有一个问题横亘于心:此时此刻,可如彼时彼刻?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来源:微信公众号“倾城”)

本文发布在 公民报道.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