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与对华政策:学者指对华强硬已成两党共识

美国总统大选选情紧张,至今未有候选人率先赢得270票的当选门槛。多间传媒报道,拜登目前所获的选举人票较特朗普多,选情看高一线;落后的特朗普亦打算将点票结果诉诸司法解决,亦有翻盘可能。外界关注两名候选人的对华政策会否继续强硬。学者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表示,无论何人当选,一时也难以撼动特朗普对华强硬的格局,但拜登和特朗普的对华方针本质上南辕北辙,对中共的态度可能随著时局改变。

美国总统大选选情争持不下,4个关键州份仍未完成点票。较早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民主党上一届失陷的「蓝场三州」当中的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反超前,令其选情目前看高一线。寻求连任的总统特朗普要胜选就必须全取现时4个未开票州份,而他目前于个当中的3个州份领先。

选情紧张,不论拜登抑或特朗普当选,美国今后的对华政策均备受关注。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陈家洛接受本台专访时指,拜登难以重新诠释特朗普对华论调,他的多边主义外交,不能够重回美国过往30多年「边谈边打」的旧路。

陈家洛说:似乎今时今日在华府、国会山都有两党强烈的共识,而特朗普时代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突破工夫,我们会理解到即使拜登上场,他的调子、口脗等,都会循多边主义的套路出发,传统一点,但他也不会落入比较幼稚的习惯,以往常谈所谓「边谈边打」,然后将人权问题和贸易问题脱勾,以人权对话处理人权问题,经济问题就经济解决,或者贸易问题就贸易解决,这种做法是在过去30多年无效果的。

陈家洛又认为,如果拜登行多边主义要「多讲条件」,修补与亚太与北约的关系,建立共同价值观和规章,共同制定针对中国的共识,才不会落入空谈。

陈家洛说:因为没有这些原则和价值观等共识,多边主义便会沦为人云亦云、「出口术」的玩意,因为大家都见到习近平主席都谈多边主义,他的多边主义当然是有中国特色的多边主义。

国际关系学者袁弥昌认为,即使拜登上场,要改变特朗普创造的局面,也需要时间。

袁弥昌说:可能要等一至两年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他拥护国际主义,自然喜欢多边主义,但要修补和欧洲的关系,需要时间,现在又受疫情影响,未来多国都以复苏经济为主,所以在未处理到上述情况时,以多边主义对付中国未至于成形。

不过,袁弥昌指,拜登上场初期,最初有机会修补对华关系。

袁弥昌说:拜登说要重建联盟,也会多谈气候问题,他也应会停止贸易战,可见缓和,但若几年后,如一两年后,当美国的联盟或统一战线重现,中国亦在外交和贸易方面不改变行为,那便很容易受到欧美和其他国家一起抵制。

至于假如特朗普成功连任,对华关系会否缓和,陈家洛则认为难以估计。

陈家洛:事实上,虽然他有过去4年有迹可寻的记录,但始终他一样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是他善于达成协议,作为一个「dealmaker(做买卖的人)」, 从他对北韩(朝鲜)或俄罗斯的关系可见,很难有个水晶球去猜他是否更强硬或者全方位对付中国,能够有效保证一个国家在外交政策方面有稳妥或稳定,要靠建立一个多边平台。

美国传媒CNBC引述前白宫贸易谈判代表威廉斯(Clete Willems)指,如果拜登胜出,他的政策相对更可预测,因为拜登不会半夜在推特发布政策贴文。他又认为,在对华政策上,拜登不会跟特朗普有太大的差异,认为「中国应该要开始接受这样的现实。」

转自:RFA

本文发布在 观点转载.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