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企业家兄弟姐妹站起来

王瑛

企业家王瑛

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举世瞩目。对此,人们有诸多诠释。2008年前后,主流舆论包括学界发表了很多文章关注这一现象。但好景不长,4万亿拖着几十万亿下水之后,种种不妙、难以自圆其说的镜像迅速呈现,多年来在光鲜的侧面、背面积累起来的东西显露出来,泛着腐臭,令人们越来越焦躁不安,感觉到了危险逼来。虽然好像光鲜尤在,活力弹性也在,利益和诱惑更在,但毕竟这样一个不曾见过、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光怪陆离的经济体,让越来越多企业家、投资人困惑、迷茫和纠结。

有两位学者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值得一读。一是冯兴元先生。他在长文《重新诠释中国“奇迹”——一种哈耶克的视角》中把近年来人们对所谓中国“奇迹”的种种解释一一列举开来,予以评说,更是以哈耶克的观念、方法和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奇迹”。一是和我一起张罗“一起读·哈耶克”活动的复旦大学韦森教授。他得知我在《中国企业家》开了这个专栏,给我发来了他在2012年5月写的文章《中国的企业家要有天下意识》。我把两篇文章都发在了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希望能有更多企业家阅读。

我很认可两位老师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因的诠释。

去年年底以来,我在多个场合被问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形势怎么看。我说,我只看一件事:政策对民营经济和社会发育能够清楚明确地给出多大空间,民营经济和社会发育能够实际拥有多大空间,这些空间的稳定性如何,是否可以支持一定预期的建立。

其实,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成绩,与决策者还能释放空间,民间顽强拓展空间密切相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退腾挪不肯断然前行,制造和积累的种种问题也无一例外的与政府不肯退出市场的当然领地,权力拒绝接受应有的约束,国家公器为权力及权力与资本的罪恶联盟看家护院密切相关。我是1988年下海在企业一线打拼的,根据我多年的近距离观察发现,中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们在不断拓展的社会空间里,获得了以往不曾有过的自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财务自由。成功者的示范,令越来越多人弃官从商、弃文从商,下海发财,蔚然成风。人们从在各种各样的体制缝隙间寻找“第一桶金”,到创办企业,发展实业,并购重组,海外上市,边干边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中生有,铁树开花。中国企业家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冒险开拓,勤劳刻苦,成为创造中国“奇迹”(如果有的话)的主要力量。我相信,将来中国历史一定会做出这样的书写和记载。

然而今天,企业家似乎很难被社会认可、尊敬,企业家自己也未必能挺直了腰杆大声主张自己的权利。我们可以算得出这个阶层在GDP总量中、在财政税收总额中、在解决就业上做出了多大贡献,却看不到这个数量足够大、实际影响足够大的社会阶层主体意识的确立、经营环境的优化、整体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形象的树立。

相反,和1980年代挺而涉险,尚能引起效仿,形成势头相比;和1990年代跳出体制,纷纷下海,意气风发,成绩骄人相比;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家的日子整体来说并没有越变越好,这个阶层也并没有随着自己的规模变大,贡献变大而成长。“春江水暖鸭先知”,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和积累下来的种种问题,感知最深、牵扯最深、被裹挟、被损害、最无奈、最挣扎的人们就在这个群体里。

昨天晚上我看了南方卫视《佳访》栏目对陈有西律师的专访。专访通过陈有西承办的业已广为人知的兰世立案、吴英案、顾雏军案、曾成杰案呈现了中国企业家阶层的生存状况,令人咂舌、惊人魂魄。陈有西在专访中就中国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说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法治环境,企业家随时走在通往监狱的路上。‘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就是每个人都在犯罪,因为我们的法律立得很严,什么行为都是红灯,到处闯红灯,那么你随时会违法。在大家普遍违法的环境下,他并不是每个人都抓,他是养在那边,圈在羊圈里面。你这个羊,我看着不舒服了,我把你抓起来。这样会导致权力寻租,我支持你,就给你免税,给你最优惠的土地,给你最好的银行贷款,我可以把你搞成一个富豪。但是我一旦看不上你了,我要把你灭掉了,随时可以找个理由,你就变成阶下囚。”面对夹缝中生存的民营企业,陈有西直言:“按照现行法律的逻辑和罪名,中国企业家人人都是戴罪之身,只要经营5-10年,列上5个罪名,量刑搞到死刑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想用公检法的力量来剥夺一个企业,一个富人的财富,只是分分钟的事。”

陈有西的这个专访很值得一看。如果不受约束的权力处在主人的位置上,工商业主、企业家则跪在任人宰割的位置上,他们头上悬着的铡刀被安上按钮,握在主人的手里,这就是当今被制度、被通行规则规定了的政商关系,就是当今企业家的实际处境和现实。你可以说你自己不是这样的,但你确实不知道,你究竟怎样才能完全避免这样的命运真的和你没有关系。

现代社会,说到底是一个工商社会。我们力图要完成的社会转型,就是向工商社会转型。毋庸置疑,一个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还要继续支撑经济运行的社会阶层和经济力量处在这样一种境遇中的话,经济必然会处在危险中。因为,它难以建立预期。市场经济、工商社会,没有预期,如何运行?怎么持续?快十年了,做实业的企业家的比例越来越小,做长期投资的投资人的比例越来越小,投机成性,投机成风,移民成潮,越演越烈,万万不可再在温吞水中等死了。

民营经济确实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个地界儿就疯长。但是,在没有明天的地方,在无视常识的地方,在失去常态的地方,不可能有工商企业的生存和生长,不会有工商社会的出现和发展。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初步发育的这30年,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希望是,我们摸到了一个多元博弈格局的边缘。问题是,还有进一步变好的可能吗?一切可能性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觉悟中。

对于中国企业家阶层来说,我以为,最要紧的还不是要具有韦森老师深切呼唤的天下意识,而是要有不再跪着、等着被宰割的意识,要有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意识,兄弟姐妹站起来。拥有了这点意识,就不要再主动去缔结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国家的恶性的政商关系,就不要再回避政商关系,而成为积极、健康的工商社会的建设者。

中国企业家要开始告别“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历史,努力地向着太阳生长。

(据《中国企业家》)

本文发布在 公民人物.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