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初宣布永久关停微博账号之后,中国大陆社交媒体红人“咪蒙”本月21日注销微信公众号。而旗下发表受争议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才华有限青年”账号也已注销。
凤凰网和《今日头条》等媒体亦陆续发表声明,关闭平台内“咪蒙”和“才华有限青年”账号。凤凰网还表示,“咪蒙”相关账号在平台的一切活动“全部关闭、不得转世”。
至此,中国大陆自媒体当中的一个超级大号遭全网封禁。
部分中国媒体对此拍手称好,《澎湃新闻》发表社论:“别了,咪蒙!毒鸡汤终于凉了”。《新京报》在评论“咪蒙,再见,再也不见!”中写道,“鉴于社会舆论和政策的压力,自媒体的试错成本将逐渐提高,那些畸形的自媒体商业模式、煽动民粹的生意经,早晚都会进行不下去”。
但也有声音指出,文章好坏是一回事,“咪蒙”还是拥有表达的合法权利,直接封禁是侵犯言论自由。
销号起始
“咪蒙”行文犀利泼辣,带有负能量的自嘲风格,有“毒鸡汤”之称。旗下团队的一篇热门文章虽然不是首次引起争议,却可能是舆论反弹最激烈的一次,与此次全网封禁有直接联系。
1月29日,中国大陆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刊出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点击量在一天之内超过10万,引起读者的极大共鸣。
文章讲述一名贫困学生寒窗苦读,成为当地高考状元,大学期间辛勤打工攒钱供妹妹读书,不与市侩同流合污,后来因胃癌英年早逝。
然而舆论迅速反转,文章内容被指虚构杜撰。网友指责文章有大量事实破绽及逻辑漏洞,质疑咪蒙团队唯流量是图,贩卖焦虑。
1月30日,微信平台删除文章,称其“内容违规”,账号被封锁60天。但文章作者杨乐多发表声明否认造假,称故事背景和核心事件绝对真实,只是为保护当事人信息在细节上作了模糊化处理。
“咪蒙”2月1日发表道歉信,微博内容全部清空,表示将永久关停微博,微信公众号停止更新2个月。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评论称咪蒙的道歉信“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指责其团队“不是打鸡血就是洒狗血,热衷精神传销,操纵大众情绪,尤为可鄙!”
2月21日,“咪蒙”注销其微信公众号,旗下“才华有限青年”亦已注销。有網友稱,目前在微信上仍能搜索到这两个帐号,但显示“该帐号已自主注销,停止使用”。BBC中文记者尝试在微信上搜索这两个帐号,但无法搜索到。
“咪蒙”创作团队旗下的其余公众号也停止更新或清空全部原创文章。“好疼的咪蒙”清空已发表的8篇原创文章,“李粒粒LiLiLi”最新更新停留在2月4日,而另一个账号“非正常姐姐”从1月15日开始已经不再更新。
自媒体传奇与争议
“咪蒙”本名马凌,是中国大陆自媒体领域极具代表性的营销型文字写手。曾在《南方都市报》工作长达12年。
独立学者乔木说,专业记者出身的“咪蒙”具备新闻炒作方面的经验与技巧,她还把握住微信传播的特点,主动迎合读者对娱乐化内容的偏好,避开政治敏感的话题。
2015年,马陵注册公众号“咪蒙”,从此在中国自媒体领域开创了一段充满争议的传奇。账号关闭前已发表的200多篇文章,多以男女感情、婚姻、职场为主题,几乎每篇文章阅读量都超过十万。2018年1月,她的粉丝已增至1400万。
独立政治观察家、政治学博士吴强认为,“咪蒙”的走红有时代背景的推动,亦是她精明商业写作的结果。
2013年初,“咪蒙”当时所在的南方报系以《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为转折点,开始走下坡路。政府对媒体的管控加强,以南方报系为代表的市场化媒体言论自由备受打压。
吴强对BBC中文说,过去六年中国的互联网禁网运动也改变了舆论生态。同是2013年,中国微博“大V”薛蛮子因涉嫌嫖娼被捕,他认为这是网络公知走下神坛的节点。
“之前,社交媒体曾经经历了一段“网络大V”作为舆论主导的世代,这时代至少有10年。‘咪蒙’实际上是在这个“网络大V”时代之后新出现的一种中国网络写手,”他说。
曾经对舆论起导向性作用的市场化媒体,网络大V还有公共知识分子相继受到不同程度的牵制,甚至被消音,“咪蒙”就是在这种意见领袖缺位的背景下,成功转型为微信公众号的写手并走红。
“咪蒙”的成功另一方面得益于她主动迎合当下社会心理的话题选择,切中读者的焦虑情绪,用煽情的“知音体”写作方式,将价值观隐藏在社会故事里面,一般读者辨认不出来。 “而不像于丹,不像周小平,很容易因为直接亮出自己很鸡汤式的观点,然后一方面受欢迎,一方面受批评这种两极分化,”吴强说。
但“咪蒙”的写作已经偏离了传统新闻报道,对事实的调查与核实非常有限,吴强将其团队的故事创作称为“一个作坊式的社会故事加工”。
他说,“在这加工过程中,媚俗,或者说编造都是很自然的,那么她的风险也就埋下来了。”
以广受诟病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为例,文章主要谈到了中国当下的阶级固化,吴强称这正是中国目前主要的社会焦虑来源。
中国当前的政治僵化使得阶级流动难以实现,人们想要通过教育、财富积累或其它方式实现阶级上升甚至只是保持阶级都很困难。中下阶级对阶级僵化的焦虑感尤为强烈,而他们恰巧是规模最大的读者群体。
“咪蒙”团队的文章通过展示一个完美个案,引起广大读者共鸣,起到心理安抚与治愈的作用,吴强认为中国当局欢迎这种写作方式,并有意识利用这类文章作为公众的集体心理治疗。
“她这种安慰是最没有进攻性的,最没有颠覆性的,”他说,“但是过于完美的个案造成了一个迅速穿帮的效果。”
网友站出来指责文章存在很多细节上的虚构,违反了新闻价值和职业伦理,完美个案迅速穿帮,由此舆论风向开始反转,引起当局的警惕。
吴强指出,文章原本把政治僵化造成的痛苦、改革开放停滞造成的痛苦个人化了,让每个人都以为这只是个人的苦难。但是穿帮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不是个人的苦难,而是一个群体性的普遍困境,从个人的焦虑变成集体性的焦虑,这正是当局最害怕的,也导致了后来对“咪蒙”团队层层加码的审查。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吴强认为,“咪蒙”遭到封禁,不是内容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其团队追求流量点击的写作方式以及对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触动了事后的监管审查。
作为一个去政治化的成功自媒体写手,“咪蒙”主动回避政治敏感或有潜在政治风险的话题。然而《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发表后引发大量负面回应和舆论的激烈了反弹,触发了敏感的网络监管,然后反过来对其内容进行审查,导致最后全网封号。
“她的错误不是她个人错误,而是中国目前互联网网络监管制造出来的结果,”吴强说,“它所造成的这个负面的效果,是很值得警惕的。”
乔木也认为,“咪蒙”公众号的巨大影响力是其被禁封重要因素。“她影响这么大,有两方面的不利。一方面就是跟主流的官方媒体在抢流量 ,”他说,“第二方面,大家都去看你的东西,那谁去看主旋律?”
乔木指出,在中国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回归,强调“媒体姓党”的大形势下,“咪蒙”公众号对流量的分割分散了群众对主旋律的关注,破坏了当局想维护的舆论环境和意识形态。
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到,“中共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建七大领域都面临重大风险。”会议要求“要以防范抵御颜色革命为重点,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还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吴强认为,“咪蒙”的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层级加码的事后审查,很可能是因为当局担心文章所引发的负面舆论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煽动起更难以控制的民众情绪。某种意义上,“咪蒙”也成了今年“底线思维”加强控制的第一个试验品。
“今年有很多的纪念日,”他说,“在当局看起来这些情绪是今年要努力避免的,一旦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发生某种意义上的颜色革命。实际上,当局的想象是很强的。”
对自媒体的警示
吴强相信,“咪蒙”遭全网封禁,对中国自媒体行业发出了一个毁灭性的信号,自媒体写作者面临的困境和“咪蒙”是一样的,行业风险巨大,将引起很强的寒蝉效应。
“没有言论自由保障的情况下,哪怕是去政治化,这种过分成功的商业化写作,最后也会招致这样一种毁灭性的强制关闭的处理方式,”他说。“现在所有人某种意义上都不知道怎么写了,就是你不能写得太煽情,你的公众号不能太赚钱,太成功。”
乔木则指出在“媒体姓党”的政治高压下,言论自由被侵犯,商业规则被破坏,即使是传播鸡汤,谈旅行见闻和职场信息都有可能遭至审查,这会引起自媒体从业者的恐慌和不安。
媒体知名人士洪晃在微博发帖称,“咪蒙没了,作为一个写东西的人,也是做自媒体的,觉得有点怕怕,这么大的号,就这样蒸发了。”
她还说,“不过我想,一个咪蒙倒下了,千万个咪蒙会站起来,就像僵尸一样,我能做的就是在社交媒体里小心翼翼地讲真话,在小说里大胆地编故事。”
“咪蒙”还能卷土重来吗?
乔木相信,对“咪蒙”的封禁只是阶段性的,毕竟她在内容上不涉及政治敏感话题,只因为影响太大,“枪打出头鸟,特别是现在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形态回归,整个舆论紧缩的情况下,自然会抓一个典型。”
事实上,“咪蒙”之前也曾被禁言。2017年6月,“咪蒙”公众号发表《嫖娼简史》,之后文章被删,公号被禁言一个月。
阶段性的运动过去后,“咪蒙”还是会复出的,可能换种方式,例如改为幕后操盘,乔木说。
然而,吴强则认为“咪蒙”不可能卷土重来,她旗下的所有公众号全都被端掉,全网封禁相当于证监会对个别人士发出禁入市场的禁令。网络监控对自媒体公号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这种事后审查对个体创业者、自媒体撰稿人来说是毁灭性的。
转自: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