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式厚:中国经济只有“灰犀牛”,没有“黑天鹅”

最近对中国经济“灰犀牛”、“黑天鹅”的探讨很多。

“灰犀牛”由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Michele Wucker于2016年提出的,一般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一直存在但是常常被忽视的风险,发生概率大,冲击力极强。“黑天鹅”由美国纽约大学教授Nassim Nicholas Taleb于2007年提出的,一般指难以预测,但突然发生时会引起连锁反应、有巨大负面影响的小概率事件。

早在2017年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有关中国经济的“灰犀牛”的讨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经济日报》、《中国证券报》对经济学家和业界专家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一致认为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是中国经济的“灰犀牛”。

房地产泡沫,其实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和购房者个人的负债吹出来的。影子银行的三种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也和负债的性质一样。如果说债务包含了不同种类和形式的个人债、企业债、政府债,那债务问题就是中国的“灰犀牛”。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非金融部门信贷余额达196.9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57.8%(2008年年末为141%),远高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平均水平(189%),高于所有报告国家平均水平(238%),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267.9%)。

用国际清算银行的私人非金融部门信贷占GDP比重缺口指标衡量,2017年一季度末中国这一指标为22.1%,比顶峰时期虽有所回落,但仍位居世界第一,远超国际清算银行认定的2%—10%正常值范围,表明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

自2016年开始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调整,是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经济的“维稳”。这种搞法,仅仅持续了两年。从2018年1月到现在,央行5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宣告行政干预失效,又回到了加杠杆的老路。

从今年1月14日至17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分别为200亿元、1800亿元、5600亿元、3800亿元,15日的降准大约可释放资金7500亿元左右。把降准和央行逆回购操作合并考虑,短短4天,央行已投放约2万亿元。短期内释放出巨量的资金,市场上还缺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借新还旧。

要想债务危机不爆发,就得按时还本付息,这取决于经济增长率和利率水平这两个关键指标。增长放缓将明显加大风险水平,而经济衰退基本已是定局。中国官方定调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在6~6.5%的区间,纯属于自欺欺人的数字牌坊,能做到经济不严重下滑就不错了。

中国经济总体上还处于一个从低利率水平逐步回升的阶段。从债务偿还的角度看,利率降低有利于延迟“灰犀牛”的到来,在债务危机爆发之前完成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让经济恢复到快速增长的水平。但从维系国际贸易稳定的角度看,中国央行应提高利率水平以应对美元加息,否则将导致本币贬值外汇加速外流,引发国际收支的危机。

基于经济增长率和利率水平看,“灰犀牛”的到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去年中美之间爆发的贸易战是“黑天鹅”,但在今年已经不是。尽管有人认为贸易战还存在变数,但综合个方面的信息判断,中国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基本没有让步,和美国的期望值有明显的差距。中国提出的方案重点在数量,而美国需要的方案重点在保障措施,这就意味着双方不是在一个频道上谈判,确定性的结果就是:谈不拢。

对中国国内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会成为“黑天鹅”。中国政府具有强力维稳的各种手段,能够迅速切断引发连锁反应的途径。但这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影响经济恢复或增长。这就意味着,对“黑天鹅”的防范,也会加快“灰犀牛”的到来。

应对中国经济的“灰犀牛”,需要做根本性改革,但这是不可能的,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讲话中透露了”坚决不改“的决心。接下来的,“灰犀牛”已经在路上,并在加速到来,其规模如海啸一般,将淹没每一个人。

公民:吕式厚

2019年1月19日

中国公民运动网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