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暴涨 贸易战导致中国粮荒?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逐步浮现,其中以食品价格最为明显,以猪肉为例,市场生猪价格在短期内上升2成,与官方公布的通胀数据有很大出入。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一旦贸易战升级,不排除周边国家会停止向中国出口粮食,构成断粮危机。

中国农业部上周宣称,未来一年工作是要保证粮食安全,国家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 保证粮食生产稳定。

为何农业部要强调这一点呢?最近的粮食生产数字,可能触发不少人担忧。

预计今年全中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2%。根据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告,直到7月31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686.7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约半成。

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小麦累计收购总额,由2017年首半年的1745万吨,急跌至今年上半年的779.4万吨。至于全国农地面积,2017年只剩下16.83亿亩,比2016年减少了815千公顷。而且早就跌破18亿亩耕地红线。

粮产减少,国际粮价又因为天气暖化持续上升,通胀数字理应同步上涨,但统计局刚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只上涨了2.1%。

一般民众是否认同这数字呢?湖北居民吴小姐认为官方数字反映不了实际情况。

吴小姐:我们这边猪肉价原来8块多,现在10块多。8块多是5,6月份的时候。我自己没有收入,涨价对我来讲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事实上官方通胀数据跟市场粮食价格的确有不少出入。过去2个多月,市场生猪价格已涨了20%,但是从过去的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数据来看,猪肉价格7月只上涨了2.9% 。至于家禽,普遍上涨5%至26%。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负责人刘开明表示,官方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很明显存在“水分”。

刘开明: 如果把5,6,7三个月放在一起,跟3,4月份比的话,确实涨了1成多,甚至很多东西涨了2成多。统计局在抽查数字的时候并不是很全面的。他们会固定在一些主要批发市场来抽查,比如“中粮”的价格肯定跟超市的价格有很大差别,实际进口价格是没有太大变化的,大多数批发是在7月以前进口的。关税是由“中粮”集团支付的,最后肯定会进入终端消费。

刘开明形容,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据了解去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超过13000万吨,尤其大米和小麦等主粮主要依赖进口。他担心,一旦中美贸易战升级,这个人口大国有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刘开明: 如果军事冲突发生在南海,现在我们稻米的最大进口国是越南,可能也会禁止出口到中国来,我们看到越南大米进口中国,有大约200万吨是通过走私和边境贸易进入中国广西和云南。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约6成粮食进口都会受到威胁,会造成1个多月的粮食缺口。

刘开明指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有大量农田被占用,农民数量急剧减少, 当局应在政策上向农民倾斜,包括提高粮食收购价,鼓励农民回乡种田。

转自:rfa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