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书记建议启动“上山下乡” 招200万大学生农村扶贫被嘲讽

中国政治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于鸿君,“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的建议再被热炒。他提出要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也可以安排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帮助贫困户脱贫。这一建议,却惹来网民恶评如潮。

北京大学常务副书记兼任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鸿君,有关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的建议,本周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本周二(7月3日),中国网络出现一条“建议国家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文章称,鉴于高校每年培养大量毕业生,且城市就业压力容量有限,建议启动“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内容主要是选招200万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每位大学生还可联系一户村民,助其脱贫致富。

文章还称,每批大学生期限可安排两年,期满可以返回重新参加毕业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特殊补贴每人每月,大约4000元人民币。

上述建议惹来众多网民指责。在天涯社区,网民“走势之时空概率”评论道,“闭门造车,想当然,脱离实际的所谓学者确实可笑。他们不知道现在偏远的农村走出的一般院校大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还有的称,农村水污染导致每年有很多人患癌症离世,知青下乡得癌症吗?农村每年很多人喝农药离世,知青下乡想喝农药吗?网民“泉水泉泉”发帖称,“这教授有毛病,大学生大多没有社会经验,怎么帮人脱贫”。另有网民写道,“我想那个‘叫兽’应该还不至于愚蠢到发表这样愚蠢的观点,可能是奉旨发表,用来测试民间反应”。

经历中国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上海维权人士毛恒凤,本周三对自由亚洲电台称,现在每一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农村条件艰苦,没有家长会同意自己的孩子去农村,况且当年很多“知情”,最终落得一无所有:
“也有人不让他们进来(上海)的,这些人就比较可怜,他们的婚姻,他们的工作,他们没地方住,就住在简易房里面,有的人在退休的地方(退休金)拿得比较少,每月一千多元收入。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小孩,你就是不去关注,家长都可以养活他们。他们也可以到外企工作。现在的小孩物质太丰富了”。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10月25日,当年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文革中形成高潮,到1976年为止,中国有1600多万城市青年赴农村定居。但这场运动的“后遗症”持续数十年。2016年12月中旬,上海还有千余名“知情”集体维权,要求政府落实退休养老保障制度。

浙江文史学者张春耀接受本台采访时称,中国经济正在快速下滑,因此文革气氛也愈来愈浓烈:
“上边对上山下乡这个问题恐怕又有重新认识,因为习是从那边(上山下乡)出来的,他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很多人是很赞赏那个时代有那样一种决策。这种历史的包袱,他们是甩不掉的。但是问题是现在他们又觉得那个时代,给这些人带来了直接利益”。

实际上,于鸿君所谓的新时期上山下乡工程的建议,早在2009年就已提出,相关文章发表于当年的《中国乡镇企业》。不过,分析认为有人现在重提“上山下乡”,其意图确实有些耐人寻味。

转自:rfa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