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燕:关于社会运动的几点反思

最近,有很多坐牢多年的老朋友,都慢慢出狱了。说是老朋友,有些其实在网下还未曾谋面。可在网上,互相之间名字都已经非常熟悉,思想观念彼此之间也非常了解。这种穿透现实来互相认识对方的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即使在生活中非常卑微,自闭,一样也能交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朋友。上至大V,下至小民,都认同人人平等的社会价值观,共同的观念与价值把自由派结合在一起,使我们亲切地称对方为“自己人”。但是,阶级分野仍然十分明显的。我们会看到,共同的背景,共同的经历,还有相同的经验和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一大群人又分成各个亲密的团伙。公知有公知的团伙,草根有草根的团伙。在共同议题上大家纠缠在一处,不分彼此,可到了生活中,各自就回到各自的圈子里,也或者是回到各自应有的位置。这种状态,非常好,非常健康。

我一直想写一些文字来反思,我们前几年的社会运动。我做为社会运动,或者说街头运动的亲历者,最近因为《流氓燕》的片子将中国社会运动的缩影带到了全世界。也促使我自己对于过去,重新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

我认为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过去,不断调整新的方向和触发良好的心态。过去我们走得很急,都来不及沉下来回顾与反思,新的故事又发生了。这两三年来,我脱离公益圈,使得我有很多时间空下来,像第三方一样冷静审视自己,也使我有时间停下来去回顾以前那些批评与反对我的声音。

我想把我的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特别是想分享给对于社会运动仍然雄心勃勃,或者是即将踏入公民圈的朋友。

反思自己过去的不足,并不表示我要推翻过去的自己。我只是想回顾一下,自己准备得不充分或考虑得不够全面的地方。对于过去我不后悔自己做出的任何选择。如果时光倒流,可能会做相同的选择。具体地说就是,我不后悔选择去关注性工作者这个特别具有争议的群体。我不后悔之前为了实现个人目的,所做出的所有人们认为惊世骇俗的动作。我理解我自己。我相信,从事公民运动而承受过牢狱之灾的朋友们,也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某些决定。而我之所以要反思,是为了寻找实践这些理念或完成目标或理想的,更有效或更利于自己的方法。这才是反思的主要目的。

1、首先我必须承认,最初关注社会议题,走进公共圈的时候,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或者说成熟的社会运动者。我的一些行动,有不足的地方。我不能说我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是完美的。

我只是想说,一个成熟,专业的社会运动者,在开展行动,或者策划行动的时候,会更有经验,会拥有更多资源,会更有力量,在风险评估与安全问题上,会考虑更周全。这样就容易去组织见效好,风险低的行动。

社会运动虽然没有门槛,人人都可以成为社会运动。但是,没有必要人人都要成为主导者。即使人人都是社运者,专业人士的建议还是要听取的。他人有现在的资源,还是要就便取才。要把自己当成社会运动中一个可以灵活使用的“分子”,而不是过于强调自己在社会运动中的作用或影响力,并刻意去营造这种影响力。如果抱着这种心态去做事,就会暴露出很多个人欲望,而失去了人们所说的纯粹性,或者说公益性。

我认为中国的社会运动,到后来就变成各立山头,各显神通。放眼一望,那几年民间确实热火朝天。可是却没有形成可以凝聚的力量。因为每一个人,或者每一山头都很注重个人的发展,就失去了谦卑之心与协作能力。我很遗憾地发现:有时候社会运动者的失败不是因为跟随着少了,力量不够,而是领导者太多了。人人都自恃清高,深知“自己的实力”,清楚“他人的不足”,都希望以英雄的姿态接受众人的仰望。甚至还出现了互相比较,谈资论辈的现象。还没有真的成为一方力量,就已经开始流行江湖习气,搞等级尊卑了。这样下去,不就跟当初土共一样吗?

所以我希望后来的年轻人,不要随便去崇拜江湖中传说的各种民主大佬,维权大佬,公知大V。但要聆听他们做为过来人,成熟者,或者说专业人士的建议。或者说,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

没有人会在社会运动中老去。不论老辈,还是新辈,不同经验者在不同的位置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彼此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哪怕是第一天进入公民圈的新人,你做为一股新的社会力量与那些坐过大牢的资深大佬之间也是平等的。只有破除这种崇拜,才会减少对微弱声音的忽视。每次看到声援大佬者,铺天盖地,而关注无名小卒者七零八落,我就觉得这世界换汤不换药。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年轻人要杜绝对大佬(任何大佬)的膜拜,也要放下自己去追求大佬地位的心态。

叶海燕牛逼吗?不牛逼。在公众眼里,只不过是一个被欺侮惨了的女人而已。人们能给予的,只是同情。我的理想,我的远大抱负在群众眼里,就是神经症而已。我除了自我陶醉,感动不了任何人。这是理想主义者的真实处境。所以,当你被自己的抱负感动了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自嗨”,或者抱团自嗨。休想让任何人为你的“自嗨”买单。

2、当年的我,过于迷信海外社会运动的理论与方法。对于社会运动的形式,缺乏想像与创新能力。现在想来,当年那一套做社运的套路就是要成立组织,有自己的团队,要有自己的办公室,于是要有钱。有钱才能做事的这种思维,非常落后。社会运动有个大概统一的伦理范围,但没有统一的,或者唯一正确的方法。现在想来,只要是能够影响他人去改变社会的一切行动,都是社会运动。不一定在哪个平台,或者用哪一种方式去进行。那种越是贴近于日常生活的革命反而是最迫切的,最容易打动人心的。

3、街头运动不是社会运动的全部。其实重点想说的就是这一部分。想当年,“千呼万唤,不如街头一站”的豪言壮语经常流行于耳。各种举牌,各种聚会,风风火火。也不过经历了几年的时间,中国的街头运动已经被当局“终结”。而民间对于“街头行动”也渐渐出现审美疲劳。现在举什么牌都不好使了。当然,很多人不甘心,都希望夺回街头这个阵地。想让中共“把街头还给我们!”,可现实是这样,街头运动已经表现出了它的拘限性与脆弱性。人们需要被新的社会运动方式吸引。你可以考虑用别的方式去表达你自己的想法。不一定就要在街头。

4、社会运动的最终产出是强大了自己,更大的产出是影响了他人。当我们去吹嘘我们的行动带来的深远意义时,我们的存在是何等的重要时,民众通常是无感的。人们常爱说一个笑话,这世界上有一种饿,是你妈妈觉得你很饿。这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世界上有一种伟大,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很伟大。当你的行动,你的表达,影响不了除了你自己在内的任何人时,可以说,你的价值是约等于零的。社会运动的意义就在于,你影响了多少人。你能说多少人是被你影响的?这种反问,能让我们自己谦卑起来。

5、不是社会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社会运动。没有民众会说,“你出来做社会运动吧,这个社会需要你们。”他们会说,“你们这些家伙不务正业,瞎闹什么?”是的,民众还没有理解到社会运动的价值。我们缺少民间的支持与鼓励,但我们自己又不能拧过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要自己承担代价,不要期待感谢,或者回报。如果有感谢或者回报,那要在民众观察了你的行动,做出审查与判断之后才会有。同样,他们审查与判断的标准也是看你的社会价值,而不是你流了多少血,坐了多少天牢。人们会为社会价值买单,而不是为你的牺牲买单。所以,一个人光是勇敢,光会牺牲是不够的,还得是有价值的牺牲。

6、革命者也是社会运动者。但两者有时候不是一回事。革命者推翻错误的常识或规则,社会运动是为了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利益而发起的行动。革命者需要立场鲜明的坚持与反对,而一个社会运动者可能会运用各种战略与智慧。革命者对抗在第一线,所遇到的风险是显尔易见的。社会运动者会做风险评估,会保存实力。你怎么选择很重要。怕的就是一个人没有想好,就盲目去选择。最后面对后果时,变得很脆弱,变成需要他人帮助的弱者。

好在,我们都有权去决定自己将以什么角色存在于公民社会中。并且,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剥夺这一切。每一个公民在公众面前,都是自由的。你们有权决定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或是做为旗帜,或是做为基石,砂土。每个人都有权在社运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满足感。这本来也是社会的一大功能。

转自作者同名微信公众号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