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姓党后,习近平要求国企姓党

习近平

北京——从地下室的收发处到最高层的行政套间,一个典型的大公司充满着发号施令的人。即使在最上层,管理者们有时也需要向推动变革的大投资人负责。

中国曾表示,希望把其臃肿的国有企业变得更像这样:渴望、注重结果,对股东有积极反应。

然而本周,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向全国最大企业的头头们清楚地表示,最关紧要的老板只有一个。在周二结束的一个不同寻常的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共产党对国有公司有最终决定权。

据中国官方新闻媒体报道,习近平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习近平也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他还说,“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

习近平是在一个讨论党建工作的全国会议上说出这番话的,他的话表明他不愿放弃太多对中国国有公司的控制权。国有企业在银行、电信和资源等行业中占主导地位,控制着中国工业资产的近40%,它们是政府能严格控制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一年里,包括习近平在内的高级领导人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但是,这次会议有党的主要领导人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参加,会议也通过国家的宣传渠道受到相当大的关注。
“会议上没有新的政策理念,但这个平台很重要,”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吕丽云(Wendy Leutert)说,她专门研究中国国有企业。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加强了自己在许多领域的主导地位,包括公民社会和艺术界,这番话进一步扩大了中共主导的领域。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出了对市场更为友好的措施,但这些说法也与之相违。经济学家曾经希望,那些措施将有利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虽然会以党的控制为代价,但那会带来让运转不灵的政府控制的企业瘦身的努力。去年年底公布的人们期待已久方案曾提出,让市场和投资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被证明在政治上不受欢迎,因为改革意味着裁员,意味着减少享受国家福利的人员数量。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掀起了一轮改革浪潮,导致多达3000万个工作岗位被裁减,那轮改革也因此以打破了“铁饭碗”而闻名。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认为,改革臃肿且浪费的国有企业对中国更广泛的经济改革至关重要。他们说,国有企业吸收了大量信贷,这是以牺牲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代价的。这些中小企业会帮助促进中国经济的多样化,让经济向技术和消费文化转型,减少对肮脏的制造业、出口产业,以及建筑行业的依赖。

优化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采用的方法是合并,把勉强维持的公司并入效益更好的企业。自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数量已从189家下降到106家。

中国也已经开始淘汰所谓的“僵尸企业”,这类公司主要存在于受产能过剩困扰的行业,包括钢铁和水泥行业。领导者也愿意尝试某些不那么自上而下的方法,为了鼓励基层创新,于今年8月建立了一个2000亿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基金。

然而,习近平本周的讲话表明,改革不能违背党的意识形态目标。

中共最高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的常委王岐山、张高丽,以及刘云山出席了这次会议,凸显了习近平讲话的重要性。

王岐山是权力极大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他在有深远影响的反腐败运动中一直起着关键作用,这场运动已经导致数千名高级领导和基层官员下台。截至2015年,以王岐山为首的委员会已拘留了124名中国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习近平在讲话中暗示了国有企业的不当行为,表示需要加强对担任关键职位官员的监督。
中国的执政党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国有企业的管理。

2009年,在另一次讨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会议上,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宣布,党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本文作者Emily Feng@emilyzfeng。
翻译:Cindy Hao

转自:纽约时报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