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民间智库,天则为中国转型,尤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但随着大形势的日趋恶化,对天则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您是天则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能不能向公众介绍一下天则的情况,同时部分回应一下坊间的争议?
茅:那就先从天则的创办讲起。
大家知道1992年是(邓)小平南巡,南巡之后开始解放思想,所以1993年这一年是中国思想大解放的一年,表现为很多人下海,市场非常活跃。天则应运而生。应该说最初我们并不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五个经济学家为什么创办天则呢?我们认为我们那个学问在市场上也应该可以卖钱,但是靠社科院赚不来钱,所以我们自己办一个研究所来赚钱,最初我是这么想的,他们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经过一两年摸索,我们发现,学术是不能卖钱的,不能当商品,因为学术是一个公共产品,没有人花钱买你的,你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伟大,他也卖不了钱。一方面是赚钱这个路行不通,但另一方面慢慢发现,我们真正的优势是在学术上有独立的看法。而独立的看法在中国很稀缺,很重要。中国不缺经济研究所,我们的大学也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社科院也好,都有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也有好多的经济研究所。说老实话,我们的研究所跟他们比,他们比我们强,他们人很多,资源很多,预算很充足。我们人少,资源少,关键是没有政府给钱,这些我们没优势,我们主要的优势一是学术力量比较强;再就是独立。我们是体制外的,资金和人事上都不受政府影响,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自己说了算,政府没有发言权。必须基于独立,所做的研究、所提供的公共意见,才最真实、最客观,最有价值。其他的经济研究所做不到,但我们能做到。
所以我们就转向了民间智库。但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我们只能工商注册,工商注册意味着我们是一个盈利机构,盈利机构是你赚钱得分钱的。但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我们赚了钱从来没有分过,赚的钱都用于研究,用于公益。但这部分钱不是主要的,只是补充,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筹款,我们的钱主要来自捐赠。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政治,还有非政治领域。政治中立的前提下,在非政治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推进人类的团结,这不仅是必要的,也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不合作,双方都有损失,中国损失尤其大。]
笑蜀:捐赠问题可能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尤其是来自国外基金会的捐赠。现在维稳的一个重要打击目标是公益领域的国际合作。据说国外基金会都别有用心,甚至是颜色革命的推手。跟他们的合作往往威胁国家安全,所以打击是必要的。以您的经验,天则跟国外基金会的合作有这问题么?
茅:我们的捐款最早的确主要靠国际公益组织,有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基金会,还有德国的基金会,还有美国的一些公益组织。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是很早就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进入了中国。第二是他们的总部都在西方国家。像朝鲜那样的国家,不可能跑到中国来做公益,中东的国家也不会。
所以通常所称的在中国的境外公益组织,实际上都是西方国家的公益组织,他们所在的西方国家,都是赞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同意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这在他们根深蒂固,要他们认同了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了社会主义制度才允许他们跟我们在公益上合作,这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们的政府很清楚这一点,没有这样去要求他们,而是批准了他们进入中国,让他们跟很多政府部门、很多本土的民间公益组织合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做法很聪明,中国从中获益不少。国际公益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钱,但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社会治理的技术和经验,而这是中国一直最缺乏的。所以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科学技术上的改革开放,也包括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改革开放主要就通过跟国际公益组织的合作来实现。这种合作改进了中国的社会治理,但并没有威胁到国家安全。要知道我们的国家安全机关不是吃素的,他们要真的威胁到了国家安全,能逃过国家安全机关的视线么?但三十多年公益方面的中外合作,并没有几件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例。
这就说明,虽然意识形态上不同,但仍可以和平共处,而并非都要你死我活。在公益实务领域,他们政治上是完全中立的。他们跟我们的政府部门那么多的合作,持续几十年的合作,如果不是政治中立,怎么可能合作得下去呢?那不早闹崩了。所以,对公益领域的中外合作,我们政府政治上一点不担心,一点不关注,那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张,这方面没有大问题,没必要耗费太多心思和资源,没必要搞到草木皆兵的地步。
实际上,我们国家跟西方公益组织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无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还有福特基金会,中国都是接受的。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政治,还有非政治领域。政治中立的前提下,在非政治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推进人类的团结,这不仅是必要的,也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不合作,双方都有损失,中国损失尤其大。以我的亲身体验,他们做的事,对中国的发展,是有正面效应的,不是反面效应,因为中国的发展最终肯定是朝着自由平等、人权宪政等普世价值强调的方向。我们国家对普世价值据说不认同,但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普世价值其实大同小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法治,都跟普世价值有交集,只是排序上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不同是肯定的,但不是截然对立。
他们在资金上曾经对我们帮助很大,但对我们的研究没有干预。如果他们同意我们的课题设计,就把预算拨给我们,我们来把它完成,完成之后把报表给他们,他们对我们的研究结论不发表意见的。我们的研究完全是独立的,不受它的影响。我们前期主要靠他们的捐款,但这情况后来有变化。前期靠他们是因为中国人穷,也没有公益捐款的概念。所以不只我们,那时的国内公益都靠他们捐款,他们帮助我们度过了资金上最困难的时期,对此我们深怀感激。现在变化在哪儿呢?中国人现在有钱了,现在我们的捐款来源有很多是国内的企业家,国外这几年越来越少,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我不是富人,但我个人都给天则捐了几十万。我们有一个捐赠名录,国内的捐赠者是好大的一个名单,从捐款来源的变化,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变化,从前不能不靠外国人,现在主要靠中国人自己了。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可以在自己的土壤上扎根了。
[二十七年前,中国政府遭到全世界抵制,以致好多外国大使一度跑掉了,大使馆一度关闭了。全世界抵制中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那时被动得不得了。但福特基金会没有抵制,而是继续留在中国。]
笑蜀:谈到天则跟国外基金会的合作,争议最多的,可能是跟福特基金会的合作。对此您怎么看?
茅:福特是一个了不起的基金会。我到过非洲,我发现福特在非洲也非常活跃,从事很多公益项目,他们在非洲的项目,对非洲文化的保留和发扬作用尤其巨大,而这显然基于人类发展的眼光。我自己也是福特的受益者。我1986年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就是福特出的钱,今年正好是三十年。这次学术访问对我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不知道我这个人对社会有用没用,如果说有一点用处,我能成长起来,就是靠各方面的帮助,其中福特起了重要作用。
政府其实对福特的工作一直信任和支持的。这首先是因为福特在中国的一切活动,都是公开透明的,可管理可控的。其次则是因为福特对中国友好。我举一个例子,二十七年前,中国政府遭到全世界抵制,以致好多外国大使一度跑掉了,大使馆一度关闭了。全世界抵制中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那时被动得不得了。但福特基金会没有抵制,而是继续留在中国。
留在中国的三十年中,福特资助了上千中国精英去美国深造。包括进入美国的大学、政府和研究机构。它还帮助中国政府培养部长,中国很多部长由福特出钱,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那时中国政府管理太落后,部长都不知道怎么当部长,去美国实地考察,看看美国人怎么干的当然是一个捷径,中国政府从中受益匪浅。把一批批部长交给他们培训,没有信任是不可想象的。那时不只福特,还有富布赖特、霍普金斯等美国基金会,也出很多钱帮助中国。那时每年大概好几百人去美国做访问学者。
[说老实话,从1840年到现在170年,中国所有的进步百分之百是西方的影响,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影响。]
笑蜀:那时可能思想比现在更开放一些。
茅:我个人的感觉,是八十年代远比现在开放。不像现在,现在动不动西方渗透,动不动亡我之心不死,那时没这个想法,那时我们是要学西方。所以不是我们变了,是时代变了,不仅不再向西方学习,甚至西方成了贬义词,成了排斥的对象。这种变不是好事。
说老实话,从1840年到现在170年,中国所有的进步百分之百是西方的影响,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这170年中国都封闭起来,没有跟西方的交流,我们还是秦始皇跟慈禧太后那一套,没有任何进步,没有电话也没有飞机,这些都是靠西方的现代文明。
当代中国整个的文明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靠西方,这个也不奇怪。从大趋势来讲,西方的主流文明,对全世界的文明都起了主要的作用,中国儒家文明,对我们自己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别的国家起的作用不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儒家起来的,都是靠着希腊的文明,靠着以色列的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中国也要淘汰儒家坏的东西,保留好的东西,结合西方的文化,这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儒家没有提供皇帝不好怎么办的办法,他只能说老天爷会有惩罚的。靠这个东西,过去不会没有一点用处,但今天肯定不管用。
笑蜀:但是儒家宪政的主张现在很时尚,您怎么看?
茅:我觉得要搞清楚儒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它一定程度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他没有解决人和政府的关系。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儒家的办法,但解决人和政府的关系,儒家的思想没有贡献。要讲宪政的话,儒家提供不了太多的支持。在孔子的时代,想不出这些东西来,他可能想要有一个好皇帝把事情做好,他只能寄予希望。但是万一这个皇帝不好怎么办?儒家没有提供皇帝不好怎么办的办法,他只能说老天爷会有惩罚的。靠这个东西,过去不会没有一点用处,但今天肯定不管用,今天要有新办法,这新办法只能从西方找。
儒家没有解决人和政府的问题,但西方解决的比较好。
[我们天则所就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国企赚钱无非靠税收的优惠,贷款的优惠,土地的优惠,市场的垄断,总之都是靠特权,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赚钱。实际上他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是赔钱的。这个报告引起国资委强烈反对,但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很大影响。]
笑蜀:除了捐赠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作为民间智库,天则23年来到底做过什么工作?对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实际上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茅:23年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呢?比如我们的一个重要活动,叫做“双周学术报告会”,每两个礼拜开一次,已经500多次了,20多年中从没间断。这个报告会,给国内的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讲台,比较自由的讲台,你什么意见都可以发表,只是不能骂人,不能胡说八道。我们请的人都是很有水平的,能讲出一套道理来,不管是对还是错,他至少能自圆其说。500多次双周报告会,在中国产生了一个影响,现在很多学者,都愿意到天则的双周报告会来报告他的学术成果。
我们研究了很多课题。这些课题有些关系到国家的重大政策,比如我们研究过土地政策的问题。土地问题大家知道,在中国是有很大的问题,土地使用的僵化,对自由流转太多限制,妨碍了地尽其用。我们对这做了很多研究,这些报告不仅仅在国内发表,在国际外文版也有发表,影响很大。国土资源部2009年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我们这个报告打回去的,因为它开倒车。我们研究过粮食安全问题,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我们的政策是要保护18亿亩红线,我们的结论是不需要。粮食安全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18亿亩红线则是最坏的办法,它的坏处是土地用途转换要审批,创造出寻租贪污的机会,而且妨碍了土地的合理使用。
还有一个是国企研究。国企在中国经济占比很大,控制很多要素资源,私人资本是进不去的。比如我想开一个银行,那不行,银行只有政府能开。但美国的5000多家银行,都是私人办的,没有一家是政府办的,我们反过来只有政府能办银行。中国的这个国情是必须关心的,我们天则所就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国企赚钱无非靠税收的优惠,贷款的优惠,土地的优惠,市场的垄断,总之都是靠特权,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赚钱。实际上他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是赔钱的。这个报告引起国资委强烈反对,但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很大影响。
此外,我们还做过粮食问题的研究,人权问题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人权研究,这个是我做的,我发现中国的经济人权在20年之内有很大改进。这个报告现在还在。我们还研究过亚行投资的铁路对当地的影响,这也是我做的。亚洲银行贷款给中国修了两条铁路,一个是三茂线,三水到茂名,一条是广梅汕铁路,都在广东,这两条铁路修成之后,对当地社会影响怎么样,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这个报告被亚行当作标本,以后研究这个问题,就用这个方法。
我们还推出了《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指数报告》, 这个课题我们做了七八年,没有中断。我们通过每年6000份问卷,了解省会城市居民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价。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发布了《探寻中国宪法审查的突破口》的课题报告,表达我们对中国宪政转型的关心。
我们还给地方政府做课题研究,我们没有中央政府的课题,但是地方政府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而且他们手里有钱,却没有人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就找到我们,这也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收入,这是最近几年的情况。
我们开了不同的学术专题的讨论会,比如说我们开过一个叫经济学跨学科的讨论会,很成功,有很多有名的学者参加。还开过历史学与制度研究理论创新研讨会,劳动合同法与供给侧改革研讨会,都是一年之内开的会,对于推动国内的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上个月我们还开了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论坛,呼吁保护民营企业,保护企业家。
我们还做了一些培训工作。这两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企业家需要学习新东西,他们现在有钱,但感觉空虚,知识结构也比较落后。我们就开了一个茅于轼思想传授班,已经开了两期,每期14人。我们开了一个名师班,请最重要的学者,讲他最擅长的内容,每个月讲两天,连续半年。已经办过两期,现在是第三期。这个影响也大,企业家愿意听,经济上的效益也非常好。我们还组织过世界文明之旅,到希腊、到以色列,到当地请他们的大师给我们讲文明的发生,每期有几十人参加。这些培训都是有偿服务,为了使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我们每年出一本集子,把一年做的事,一年的财务情况,都向社会公布。去年的财务情况是赔了,赔了60多万,收不抵支。
[总体情况还是变好,我们现在回头一看,跟毛时代完全不同了。当然也有短时间的挫折,现在恐怕就是一个挫折时代。]
笑蜀:根据您以上的介绍,我想对天则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分类。一是给社会提供公共意见,您本人就是著名的意见领袖;二是参与一些重要的公共事件,比如孙志刚事件期间,呼吁废除收容审查制度;比如教育平权,围绕农民工子女同城高考问题,你们作了很多田野调查;三是公共政策批评和公共政策建议,这是你们作为民间智库的主业。应该说,政府从你们的这些工作中受益很多,但事实上你们跟政府的关系这几年越来越不和谐,你们不仅一直无法摆脱法外生存,而且法外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您同意这个判断么?
茅:天则23年,相对最好的年代应该是头10年,即1993年到2003年;2003年到2013年也还可以,现在即最近三年情况的确比较差。
笑蜀:这三年遇到过哪些比较具体的风险或麻烦?
茅:我们有好几次要在某个地方开会,酒店也租了,开会的人也通知了,但政府干预,不许出租酒店给我们,我们只好临时换地方,有一次甚至换到了香港去。
笑蜀:据说还有很多体制内的学者,被勒令不能参与天则活动?
茅:有这样的情况。但总的看起来,其实是越来越宽松。因为这是全世界的大趋势,这个很厉害,谁都无法抗拒。同时政府官员绝大部分出过国,而且都是到发达国家,还有到肯尼迪学院去学习的,老百姓一年有1亿人出国旅游,他们的观念都在变。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乐观的。要看大势所趋,要看历史的长程。总体情况还是变好,我们现在回头一看,跟毛时代完全不同了。当然也有短时间的挫折,现在恐怕就是一个挫折时代。
套用先贤的一句名言,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而我们现在是财产可以公有,权力却是私有的。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风险或麻烦就少不了,我们有思想准备。
笑蜀:挫折的部分原因,可能跟你们的定位有关,即你们太独立。这是你们的价值所在,也是你们的风险或麻烦所在。
茅:是这样。套用先贤的一句名言,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而我们现在是财产可以公有,权力却是私有的。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风险或麻烦就少不了,我们有思想准备。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们能够生存这么长时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不会倒的机构,我们内部没有问题,外部尽管有压力,也不会把我们关掉,不能说没有这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大。这不仅因为天则的国际影响大,也因为我们一切只是基于专业,基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刻意树敌。尽管我们的批评常常很激烈,但都是从建设性的善意出发。
以后,天则还会保持自己一贯的独立。情况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有好有坏,有的时候天则所活动很自由,有的时候受到各种限制。但是无论大环境怎样变化,我们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事,这个基本的态度不变。我们一直以我们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高利益,一直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考虑问题。所以无论情况如何,我们问心无愧。
转自:公民之眼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 *
显示名称 *
邮箱 *
网站
Δ
笑蜀:天则经世济民路,能否持续?——专访茅于轼
笑蜀: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民间智库,天则为中国转型,尤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但随着大形势的日趋恶化,对天则的争议也越来越激烈。您是天则的创始人和精神领袖,能不能向公众介绍一下天则的情况,同时部分回应一下坊间的争议?
茅:那就先从天则的创办讲起。
大家知道1992年是(邓)小平南巡,南巡之后开始解放思想,所以1993年这一年是中国思想大解放的一年,表现为很多人下海,市场非常活跃。天则应运而生。应该说最初我们并不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五个经济学家为什么创办天则呢?我们认为我们那个学问在市场上也应该可以卖钱,但是靠社科院赚不来钱,所以我们自己办一个研究所来赚钱,最初我是这么想的,他们大概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经过一两年摸索,我们发现,学术是不能卖钱的,不能当商品,因为学术是一个公共产品,没有人花钱买你的,你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伟大,他也卖不了钱。一方面是赚钱这个路行不通,但另一方面慢慢发现,我们真正的优势是在学术上有独立的看法。而独立的看法在中国很稀缺,很重要。中国不缺经济研究所,我们的大学也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社科院也好,都有经济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也有好多的经济研究所。说老实话,我们的研究所跟他们比,他们比我们强,他们人很多,资源很多,预算很充足。我们人少,资源少,关键是没有政府给钱,这些我们没优势,我们主要的优势一是学术力量比较强;再就是独立。我们是体制外的,资金和人事上都不受政府影响,做什么怎么做,我们自己说了算,政府没有发言权。必须基于独立,所做的研究、所提供的公共意见,才最真实、最客观,最有价值。其他的经济研究所做不到,但我们能做到。
所以我们就转向了民间智库。但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我们只能工商注册,工商注册意味着我们是一个盈利机构,盈利机构是你赚钱得分钱的。但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我们赚了钱从来没有分过,赚的钱都用于研究,用于公益。但这部分钱不是主要的,只是补充,主要还是靠我们自己筹款,我们的钱主要来自捐赠。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政治,还有非政治领域。政治中立的前提下,在非政治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推进人类的团结,这不仅是必要的,也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不合作,双方都有损失,中国损失尤其大。]
笑蜀:捐赠问题可能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尤其是来自国外基金会的捐赠。现在维稳的一个重要打击目标是公益领域的国际合作。据说国外基金会都别有用心,甚至是颜色革命的推手。跟他们的合作往往威胁国家安全,所以打击是必要的。以您的经验,天则跟国外基金会的合作有这问题么?
茅:我们的捐款最早的确主要靠国际公益组织,有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基金会,还有德国的基金会,还有美国的一些公益组织。他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是很早就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进入了中国。第二是他们的总部都在西方国家。像朝鲜那样的国家,不可能跑到中国来做公益,中东的国家也不会。
所以通常所称的在中国的境外公益组织,实际上都是西方国家的公益组织,他们所在的西方国家,都是赞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同意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这在他们根深蒂固,要他们认同了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了社会主义制度才允许他们跟我们在公益上合作,这是不可以想象的。我们的政府很清楚这一点,没有这样去要求他们,而是批准了他们进入中国,让他们跟很多政府部门、很多本土的民间公益组织合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做法很聪明,中国从中获益不少。国际公益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很多钱,但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社会治理的技术和经验,而这是中国一直最缺乏的。所以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不只是经济上、科学技术上的改革开放,也包括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改革开放主要就通过跟国际公益组织的合作来实现。这种合作改进了中国的社会治理,但并没有威胁到国家安全。要知道我们的国家安全机关不是吃素的,他们要真的威胁到了国家安全,能逃过国家安全机关的视线么?但三十多年公益方面的中外合作,并没有几件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例。
这就说明,虽然意识形态上不同,但仍可以和平共处,而并非都要你死我活。在公益实务领域,他们政治上是完全中立的。他们跟我们的政府部门那么多的合作,持续几十年的合作,如果不是政治中立,怎么可能合作得下去呢?那不早闹崩了。所以,对公益领域的中外合作,我们政府政治上一点不担心,一点不关注,那是不可能的。但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张,这方面没有大问题,没必要耗费太多心思和资源,没必要搞到草木皆兵的地步。
实际上,我们国家跟西方公益组织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无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还有福特基金会,中国都是接受的。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政治,还有非政治领域。政治中立的前提下,在非政治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以推进人类的团结,这不仅是必要的,也被事实证明是可行的。不合作,双方都有损失,中国损失尤其大。以我的亲身体验,他们做的事,对中国的发展,是有正面效应的,不是反面效应,因为中国的发展最终肯定是朝着自由平等、人权宪政等普世价值强调的方向。我们国家对普世价值据说不认同,但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普世价值其实大同小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法治,都跟普世价值有交集,只是排序上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不同是肯定的,但不是截然对立。
他们在资金上曾经对我们帮助很大,但对我们的研究没有干预。如果他们同意我们的课题设计,就把预算拨给我们,我们来把它完成,完成之后把报表给他们,他们对我们的研究结论不发表意见的。我们的研究完全是独立的,不受它的影响。我们前期主要靠他们的捐款,但这情况后来有变化。前期靠他们是因为中国人穷,也没有公益捐款的概念。所以不只我们,那时的国内公益都靠他们捐款,他们帮助我们度过了资金上最困难的时期,对此我们深怀感激。现在变化在哪儿呢?中国人现在有钱了,现在我们的捐款来源有很多是国内的企业家,国外这几年越来越少,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我不是富人,但我个人都给天则捐了几十万。我们有一个捐赠名录,国内的捐赠者是好大的一个名单,从捐款来源的变化,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变化,从前不能不靠外国人,现在主要靠中国人自己了。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经可以在自己的土壤上扎根了。
[二十七年前,中国政府遭到全世界抵制,以致好多外国大使一度跑掉了,大使馆一度关闭了。全世界抵制中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那时被动得不得了。但福特基金会没有抵制,而是继续留在中国。]
笑蜀:谈到天则跟国外基金会的合作,争议最多的,可能是跟福特基金会的合作。对此您怎么看?
茅:福特是一个了不起的基金会。我到过非洲,我发现福特在非洲也非常活跃,从事很多公益项目,他们在非洲的项目,对非洲文化的保留和发扬作用尤其巨大,而这显然基于人类发展的眼光。我自己也是福特的受益者。我1986年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就是福特出的钱,今年正好是三十年。这次学术访问对我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不知道我这个人对社会有用没用,如果说有一点用处,我能成长起来,就是靠各方面的帮助,其中福特起了重要作用。
政府其实对福特的工作一直信任和支持的。这首先是因为福特在中国的一切活动,都是公开透明的,可管理可控的。其次则是因为福特对中国友好。我举一个例子,二十七年前,中国政府遭到全世界抵制,以致好多外国大使一度跑掉了,大使馆一度关闭了。全世界抵制中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那时被动得不得了。但福特基金会没有抵制,而是继续留在中国。
留在中国的三十年中,福特资助了上千中国精英去美国深造。包括进入美国的大学、政府和研究机构。它还帮助中国政府培养部长,中国很多部长由福特出钱,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那时中国政府管理太落后,部长都不知道怎么当部长,去美国实地考察,看看美国人怎么干的当然是一个捷径,中国政府从中受益匪浅。把一批批部长交给他们培训,没有信任是不可想象的。那时不只福特,还有富布赖特、霍普金斯等美国基金会,也出很多钱帮助中国。那时每年大概好几百人去美国做访问学者。
[说老实话,从1840年到现在170年,中国所有的进步百分之百是西方的影响,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影响。]
笑蜀:那时可能思想比现在更开放一些。
茅:我个人的感觉,是八十年代远比现在开放。不像现在,现在动不动西方渗透,动不动亡我之心不死,那时没这个想法,那时我们是要学西方。所以不是我们变了,是时代变了,不仅不再向西方学习,甚至西方成了贬义词,成了排斥的对象。这种变不是好事。
说老实话,从1840年到现在170年,中国所有的进步百分之百是西方的影响,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这170年中国都封闭起来,没有跟西方的交流,我们还是秦始皇跟慈禧太后那一套,没有任何进步,没有电话也没有飞机,这些都是靠西方的现代文明。
当代中国整个的文明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是靠西方,这个也不奇怪。从大趋势来讲,西方的主流文明,对全世界的文明都起了主要的作用,中国儒家文明,对我们自己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别的国家起的作用不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儒家起来的,都是靠着希腊的文明,靠着以色列的文明,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中国也要淘汰儒家坏的东西,保留好的东西,结合西方的文化,这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儒家没有提供皇帝不好怎么办的办法,他只能说老天爷会有惩罚的。靠这个东西,过去不会没有一点用处,但今天肯定不管用。
笑蜀:但是儒家宪政的主张现在很时尚,您怎么看?
茅:我觉得要搞清楚儒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它一定程度解决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他没有解决人和政府的关系。
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儒家的办法,但解决人和政府的关系,儒家的思想没有贡献。要讲宪政的话,儒家提供不了太多的支持。在孔子的时代,想不出这些东西来,他可能想要有一个好皇帝把事情做好,他只能寄予希望。但是万一这个皇帝不好怎么办?儒家没有提供皇帝不好怎么办的办法,他只能说老天爷会有惩罚的。靠这个东西,过去不会没有一点用处,但今天肯定不管用,今天要有新办法,这新办法只能从西方找。
儒家没有解决人和政府的问题,但西方解决的比较好。
[我们天则所就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国企赚钱无非靠税收的优惠,贷款的优惠,土地的优惠,市场的垄断,总之都是靠特权,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赚钱。实际上他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是赔钱的。这个报告引起国资委强烈反对,但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很大影响。]
笑蜀:除了捐赠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作为民间智库,天则23年来到底做过什么工作?对经济政策、公共政策实际上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
茅:23年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呢?比如我们的一个重要活动,叫做“双周学术报告会”,每两个礼拜开一次,已经500多次了,20多年中从没间断。这个报告会,给国内的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讲台,比较自由的讲台,你什么意见都可以发表,只是不能骂人,不能胡说八道。我们请的人都是很有水平的,能讲出一套道理来,不管是对还是错,他至少能自圆其说。500多次双周报告会,在中国产生了一个影响,现在很多学者,都愿意到天则的双周报告会来报告他的学术成果。
我们研究了很多课题。这些课题有些关系到国家的重大政策,比如我们研究过土地政策的问题。土地问题大家知道,在中国是有很大的问题,土地使用的僵化,对自由流转太多限制,妨碍了地尽其用。我们对这做了很多研究,这些报告不仅仅在国内发表,在国际外文版也有发表,影响很大。国土资源部2009年的《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我们这个报告打回去的,因为它开倒车。我们研究过粮食安全问题,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我们的政策是要保护18亿亩红线,我们的结论是不需要。粮食安全问题可以有很多解决办法,18亿亩红线则是最坏的办法,它的坏处是土地用途转换要审批,创造出寻租贪污的机会,而且妨碍了土地的合理使用。
还有一个是国企研究。国企在中国经济占比很大,控制很多要素资源,私人资本是进不去的。比如我想开一个银行,那不行,银行只有政府能开。但美国的5000多家银行,都是私人办的,没有一家是政府办的,我们反过来只有政府能办银行。中国的这个国情是必须关心的,我们天则所就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国企赚钱无非靠税收的优惠,贷款的优惠,土地的优惠,市场的垄断,总之都是靠特权,靠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来赚钱。实际上他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是赔钱的。这个报告引起国资委强烈反对,但在社会上和国际上有很大影响。
此外,我们还做过粮食问题的研究,人权问题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的经济人权研究,这个是我做的,我发现中国的经济人权在20年之内有很大改进。这个报告现在还在。我们还研究过亚行投资的铁路对当地的影响,这也是我做的。亚洲银行贷款给中国修了两条铁路,一个是三茂线,三水到茂名,一条是广梅汕铁路,都在广东,这两条铁路修成之后,对当地社会影响怎么样,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这个报告被亚行当作标本,以后研究这个问题,就用这个方法。
我们还推出了《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指数报告》, 这个课题我们做了七八年,没有中断。我们通过每年6000份问卷,了解省会城市居民对于公共政策的评价。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发布了《探寻中国宪法审查的突破口》的课题报告,表达我们对中国宪政转型的关心。
我们还给地方政府做课题研究,我们没有中央政府的课题,但是地方政府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而且他们手里有钱,却没有人能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就找到我们,这也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收入,这是最近几年的情况。
我们开了不同的学术专题的讨论会,比如说我们开过一个叫经济学跨学科的讨论会,很成功,有很多有名的学者参加。还开过历史学与制度研究理论创新研讨会,劳动合同法与供给侧改革研讨会,都是一年之内开的会,对于推动国内的学术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上个月我们还开了中国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论坛,呼吁保护民营企业,保护企业家。
我们还做了一些培训工作。这两年,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企业家需要学习新东西,他们现在有钱,但感觉空虚,知识结构也比较落后。我们就开了一个茅于轼思想传授班,已经开了两期,每期14人。我们开了一个名师班,请最重要的学者,讲他最擅长的内容,每个月讲两天,连续半年。已经办过两期,现在是第三期。这个影响也大,企业家愿意听,经济上的效益也非常好。我们还组织过世界文明之旅,到希腊、到以色列,到当地请他们的大师给我们讲文明的发生,每期有几十人参加。这些培训都是有偿服务,为了使我们能够生存下来。我们每年出一本集子,把一年做的事,一年的财务情况,都向社会公布。去年的财务情况是赔了,赔了60多万,收不抵支。
[总体情况还是变好,我们现在回头一看,跟毛时代完全不同了。当然也有短时间的挫折,现在恐怕就是一个挫折时代。]
笑蜀:根据您以上的介绍,我想对天则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分类。一是给社会提供公共意见,您本人就是著名的意见领袖;二是参与一些重要的公共事件,比如孙志刚事件期间,呼吁废除收容审查制度;比如教育平权,围绕农民工子女同城高考问题,你们作了很多田野调查;三是公共政策批评和公共政策建议,这是你们作为民间智库的主业。应该说,政府从你们的这些工作中受益很多,但事实上你们跟政府的关系这几年越来越不和谐,你们不仅一直无法摆脱法外生存,而且法外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您同意这个判断么?
茅:天则23年,相对最好的年代应该是头10年,即1993年到2003年;2003年到2013年也还可以,现在即最近三年情况的确比较差。
笑蜀:这三年遇到过哪些比较具体的风险或麻烦?
茅:我们有好几次要在某个地方开会,酒店也租了,开会的人也通知了,但政府干预,不许出租酒店给我们,我们只好临时换地方,有一次甚至换到了香港去。
笑蜀:据说还有很多体制内的学者,被勒令不能参与天则活动?
茅:有这样的情况。但总的看起来,其实是越来越宽松。因为这是全世界的大趋势,这个很厉害,谁都无法抗拒。同时政府官员绝大部分出过国,而且都是到发达国家,还有到肯尼迪学院去学习的,老百姓一年有1亿人出国旅游,他们的观念都在变。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乐观的。要看大势所趋,要看历史的长程。总体情况还是变好,我们现在回头一看,跟毛时代完全不同了。当然也有短时间的挫折,现在恐怕就是一个挫折时代。
套用先贤的一句名言,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而我们现在是财产可以公有,权力却是私有的。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风险或麻烦就少不了,我们有思想准备。
笑蜀:挫折的部分原因,可能跟你们的定位有关,即你们太独立。这是你们的价值所在,也是你们的风险或麻烦所在。
茅:是这样。套用先贤的一句名言,财产不可公有,权力不可私有。而我们现在是财产可以公有,权力却是私有的。我们要改变这个现状,风险或麻烦就少不了,我们有思想准备。但无论如何,我觉得我们能够生存这么长时间,已经变成了一个不会倒的机构,我们内部没有问题,外部尽管有压力,也不会把我们关掉,不能说没有这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不大。这不仅因为天则的国际影响大,也因为我们一切只是基于专业,基于公共利益,而不是刻意树敌。尽管我们的批评常常很激烈,但都是从建设性的善意出发。
以后,天则还会保持自己一贯的独立。情况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有好有坏,有的时候天则所活动很自由,有的时候受到各种限制。但是无论大环境怎样变化,我们本着自己的良心做事,这个基本的态度不变。我们一直以我们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高利益,一直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考虑问题。所以无论情况如何,我们问心无愧。
转自:公民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