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庆:站在颠覆政权的悬崖边看颠覆——我看709案的证成逻辑

长久以来,我认为颠覆国家政权是一件相当高冷的事业。几百年国运的朝代也不会发生几起。

在我眼里,杀人越货占山为王搅得半壁江山不安的宋江们都不算,那不过是一群欲望和怨望纠缠的世俗小贼,最低标准也必须是陈胜吴广一样,喊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流传千古,然后揭竿而起、称王、征伐、杀人、被杀或者取而代之。

当然逼格最高的颠覆模式只能发生在现代,左手要有主义,右手要有枪炮,而枪炮是要花费卢布的,卢布都不用自筹,人家主动送上门来。

总之,颠覆不是过家家,不是坐而清谈,是刀光剑影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当然这是应然状态下的颠覆国家政权。

在一个买菜刀都可能实名,买把仿真枪都要重判的今天。民间颠覆已成绝响,考虑到党指挥枪而党又那么团结,必不复再有为乱离人之忧。作为太平犬一个,深感党恩浩荡,鲸鱼四海遨游,但危机四伏,像河蚌一样被固定在壳里,也蛮幸福。只要每日饮一杯于丹阿姨煲制的心灵鸡汤,河蚌壳里可做道场,也可以想天地玄黄美女江山建不世之功。

其实每个男人都有颗颠覆的心,皇帝轮流坐,今天到我家嘛。问题是想一想就能颠覆国家政权?发几篇文章,做几个案子,拉条横幅、举举牌子就能把武装到牙齿的政权颠覆?

但是我错了。709的审判,让我明白,原来颠覆政权的准入门槛恁低,证成犯罪的逻辑恁强大。

想象一下:某年某月某一天,事前无通谋,各约三五好友凑了十几个人在七味烧吃了一顿饭,注意七味烧不是南湖的一条游船孤立的飘在水上,这里车马喧闹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是相当不安全和没有诗意的地方。席间,一位曾坐过多年牢狱的长老,发表了一番高论。即体制和平转型需要民间社会壮大、体制内部分裂,国际关注等多因素促成。再请注意长老这里的转型是和平转型,不是暴力转型。

众位在场的想必当时都颔首表示认可,甚至可能也有人附和说该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在工运、维权案件中应用之。总之,这颠覆理论就算隆重推出了,大家颔首认可热烈讨论又没有提出异议,就顺理成章算全票通过了。

从那一刻起,有司就认定这位长老拥有了一个团队,而且还是“死磕律师”、“民运”、“地下教会”、“访民”多个圈子的豪华团队,必要时可以多兵种联合作战。

问题是认同你的理念不难,但如何保证大家听你指挥这个不容易。总不能像大话西游里的唐三藏,绕指柔般反复吟咏“悟空、跟我走吧”以至于让人头皮发麻五内摧伤甘愿缴械投降了事。

这就涉及一个如何节制问题,更深了说是组织架构问题。

去西天取经,虽然以济世度人为号召,成功了还可以修成不败金身逃脱轮回之苦。但这都只是多年后应许的收益,而且一路艰险成败未知,猴子随时可能撂挑子走人甚至犯上作乱。所以除了丰满的理想,菩萨代表佛祖还给了三藏一件东西一种手段,就是紫金钵盂和紧箍咒。紫金钵盂是如来赠与的法器,凡有善男信女之处,都会予以施舍,不分国别,这相当于有境外资金支持。紧箍咒当然用于对不服从者的惩戒。

要节制下属,紫金钵盂和紧箍咒缺一不可。

七味烧有没有建立节制的规则?有没有建立师傅、大师兄、二师兄、沙师弟这种有序的层级权力架构呢?有没有紫金钵盂?

紫金钵盂据说有,掌握在一位资深人权律师手里。可这位律师是否服从长老的节制?这化缘来的境外紫金是否用于有司指控的颠覆行为?而且他手里的紫金钵盂太小了,两个助理的工资都付不起,因之还被其中一个嘲讽一番。

说709是一个集团,是一个组织,与正常人的常识理解有一光年的距离。

回头再看那位长老的颠覆理论三要素,真心不认为是他个人的天才创造。只要你足够关心这个社会,关心体制的和平转型,它更多是共识性的东西。为了塑造一个反体制偶像,胡吹什么“胡思想”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属于不虞之誉,未见的好。

其实这理论不像是站在如何操作颠覆的颠覆者视角,而更像是一种社会分析者的视角。

比如他提出三要素之内部分裂,这个并不取决于长老和“他的团队”,而且他几乎没有能力影响,更遑论去游说去操作。在这一点上,他和所有异议者一样都只能做壁上观。

至于国际社会介入,那充其量属于他的一个借力因素,但国际社会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在,不会听他一介书生的调遣,过往的历史也表明国际社会所关注的议题是狭小的,主要在人权方面,而捍卫人权是普世的,并不等同于反体制。

这样一个体制转型的分析理论被定位为一个颠覆理论,就如同把温顺的唐僧用幻术点化成一只老虎。蒙蒙百姓可以,但在律师看来,唯有苦笑摇头叹息而已。

因为你懂得的原因,给被抓的朋友写篇文字都心怀惴惴,一则怕惹火烧身二则怕哪句话说的不对授人以柄反给朋友带来伤害。因为被抓的人我多数都认识,其中有三个人我都有机会成为其辩护人,对于他们自己及家属的信任,我由衷感激,自然也觉得有一份责任在。另外,从引以为戒角度也要看看这幕秘密排练了一年多的大戏如何开场和收场。我的朋友们是如何犯了颠覆政权这样谋逆的大罪。我心态很平和,如果他们真犯了罪,理应受到惩罚。

不过看了几天的审理,我就不淡定了,很不淡定。

庆安,多次谈到的一个地方。突然发现,我就站在颠覆政权的悬崖边,无意中也“走的很远了”,唯一庆幸的是自己没被邀请参加七味烧那次开天辟地的聚会。

我可以不为别人辩护,但我需要为自己澄清几句。

去庆安,我没有接到哪位长老的旨意,传来的也没有。我去,是觉得恶警李乐斌已经恶到超凡绝伦,当着一个古稀之年母亲的面,当着三个未成年孩子的面,枪杀人家的儿子让白发人送黑发人,枪杀人家的父亲让人家幼失其怙,而事后检察机关非但没有介入调查,反而政府第一时间予以表彰。这挑起了民间的敏感神经。

我认为如果恶警李乐斌杀人行为得不到惩戒,会对警察形成一种作恶授权的心理暗示,鼓励他们更草率地用枪,从而恶化警民之间关系。这种结局对谁都是悲剧。我相信其他律师和公民亦抱有此种朴素想法。

所以我们自带干粮前往庆安。

看了央视的焦点访谈,将李乐斌的杀人行为定位为正当执行公务,且污蔑参与的律师炒作敏感案件。

对此,我个人表示“不承认、不认可、不接受”。而且“炒作”非法律术语,有司用于指控犯罪不当,案子代理过程中,律师们有哪些违法之处,你们应该指出来,不要诛心了事。

把律师参与庆安案件视作颠覆的着手实行阶段,说律师们是想通过个案撬动整个体制。这会让我设想出一幅寓言的画面,一只大灰狼义正词严地指责下游的小羊污染了水源,然后高喊着正义把小羊给吃了。

我想有司们的证成逻辑应该是这样紫的。

从某种哲学角度看,事物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科学上也讲蝴蝶效应,也讲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你代理庆安案件,可能就影响了几个关注者让他们不再犬儒,他们站了起来,然后又现身说法影响周围的人,周围的人再影响周围的人,于是成几何倍数增加,最后都站了起来,体制OVER。

或者你代理庆安案件就是一次成功的推墙,而墙无论多高多厚,推得次数多了,终究会倒的,且越高越容易倒,当然它更可能是溃于蚁穴,哪怕溃于蚁穴,也无法排除你的这次推墙也发生了作用。所以你的每一次推墙,哪怕轻如微风,都要为墙倒塌的后果负责。

当然墙倒并非一朝一夕,所以颠覆是行为犯,不以结果产生为要件。

总之,代理敏感案件就是推墙,推墙就是颠覆的着手实行,如果你在某年某月某一天吃着烧烤又恰好听了某位长老的颠覆理论,无论你赞同还是默认。你就具备了颠覆的理论基础,有了理论基础就推定你有了颠覆的动机和故意,还成了某个集团的成员,加上你代理敏感案件,加上你认罪悔罪。恭喜你,你中奖了,而且是大奖。

这显然是一种很强大的逻辑。

代理敏感案件等于推墙,这显然是个命题。但命题的逻辑依据?有司没说,或许在有司看来是这属于其自由心证的领域。

估计有司先对个体进行政治光谱的界定,如果你是一个政治异议者,对不起你参与的任何维权行为都是在推墙,而推墙就是颠覆的实行阶段。

按照有司这种证成犯罪的逻辑,有多少人站在了颠覆的悬崖边?有多少人正在践行着颠覆?大家可以对着标准审视自己。

709案这幕大戏,因为一年多没有剧透过参演角色任何信息,然后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说要开庭,而且据说还是公开审理,还允许旁听和媒体报道。

这是多么的自信。当时就猜想他们已经搞定了本案的当事人。

然后就看到了四位谋逆大罪的嫌疑人都无一例外认罪悔罪;就看到辩护人有时代替公诉人发问;就看到嫌疑人“坚决不上诉,绝对不上诉,永远不上诉”;就看到红顶律师和污点证人摇头叹息做痛心疾首状:“他们走的太远了”。

当然也听说了嫌疑人家属要求旁听而不得的无奈,也看到了家属聘请的律师在法庭之外演绎着虚拟辩护。

如果只从法庭看,709审判是一幕典型的皮影喜剧,处处透露着喜感。

但如果把视野放宽放远,从去年的7月9日开始看,以整个世界为舞台,它是一幕恢弘的正剧。家属、辩护律师和律师同仁、厂卫人员、暗处的老大哥,都出色扮演了各自的角色,让这幕剧惊心动魄波澜壮阔。

这幕大剧注定会载入史册。

看着毫无违和感积极指控别人的翟岩民,看着反噬恩人的赵威,看着说自己被利用的王宇,看着向自己助理礼貌道歉以表现矜持高贵的周世峰,看着满头白发被判了七年半还能认罪悔罪绝不上诉的胡长老。

一种荒诞和悲凉让人周身寒彻。

但我仍然会选择性对他们表示钦佩、充分理解、理解、尝试着理解。

毕竟移身而处,我不肯定自己能比他们做的更好。以我单薄的身板,薄弱的意志品质。如果只有精神性措施,我估计能七天零口供,半月不认罪,一月不指控别人,如果还有物理性措施,我估计很快就会缴械,说不定一段时间还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但我敢肯定,除非我无常在里面,否则一旦自由,我会有重新说话的那天。

709庭审也才刚刚开始,即便在法庭这个小舞台上,也说不定会有别样的精彩。谁知道呢?即便都是同一风格的皮影喜剧,和谐贯穿始终,但细细聆听也能听到于无声处的惊雷。何况,这幕大戏的舞台,绝非囿于几十平米的法庭。

潮水虽然仍旧汹涌,但潮水终会褪去,届时谁在裸奔一目了然—哪怕因为恐惧人们不说。我分明看到岸上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在小声嘀咕着,指指点点。

刘书庆

2016年8月8日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