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唐荆陵与公民不合作

唐荆陵1

唐荆陵先生与其推动的公民不合作运动,对这个时代而言极具启蒙意义。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知道很多人难以理解,非暴力的精神内涵,但把非暴力仅当成方法论却是现实而可行的。

一些人往往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错误理解成君子间的对决认为这样的抗争,仿佛很清高只注重道德上的纯洁,而事实却不是这样。无论印度的独立运动,还是缅甸的民主进程,非暴力抗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因为调动了,民众的参与和民意的支持。无论是印度的占领者还是缅甸军政府,甘地和昂山素季所面对的绝不君子而是一群恶魔。

人类对极权统治的渴望是罪恶的温床,如果说人有信仰心就会向善,但在把佛教立为国教的柬埔寨,当统治者拥有了绝对权力,柬埔寨就发生了“红色高绵”。

当年印度的英国人和今天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他们的区别仅限于肤色。就算非暴力的精神在暴戾之下已不堪一击,但非暴力的方法论在现在还是必不可少的。非暴力抗争的方法,已形成一套成熟而可靠的理论体系,甘地和吉恩夏普都系统的论述过,是不该被抛弃的。

美国学者吉恩夏普的著作《从独裁到民主》,《非暴力行动198招》2011年在中东,这两本书成了各国人民反抗暴政的行动指南。吉恩夏普的非暴力学说,使其成为全世界民主运动的“理论导师”。唐荆陵在刊印和邮寄了他的著作后被捕。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非暴力行动是最低限度的抗争,是调动参与的最好方式,是用最低的代价,让广大人民都加入到反抗暴政的行列里,非暴力就是独裁者的恶梦。如果一些很简单的危险性很低的,不合作的方法与抗争的方式,人们都无法去做、不愿去做、不敢去做,那么就更别提进一步的对抗了。

我和唐荆陵是在2012年5月相识,那天我从佛山专程去广州拜访,对于我们一同推广的MZ标志和他交换意见。言谈中他谦逊的外表下,对其理念的自信显露无遗。惭愧的是那时我对他口中的非暴力,也不太认同。也许正是因为当时所持的异议,让我对非暴力抗争有了进一步,更清醒的认识。

今天唐荆陵践行了中国公民不合作运动,有人称赞他为“中国的甘地”,但我认为他只是唐荆陵,因为甘地的意义存在于昨天印度的独立,而他的意义在于当下的我们,在于当下的中国民主化进程。

判决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如唐荆陵所言“不破楼兰终不还,我只向人民和上帝上诉。”

本文发布在 公民人物. 收藏 永久链接.

1 则回复 刘冰:唐荆陵与公民不合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