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有亚洲领导人去世后能如李光耀这样获得西方世界如此多的赞誉。
纵使新加坡和中国大陆在地理面积和政治法律文化上有着巨大不同,
有关李光耀的很多书作描绘了他的绝顶聪明、自信人格,
在他去世后不久,
我写作本文的一个谦卑目的,
1968年,哈佛
一切缘起于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1968年11月初当选美国总统之际。此后不久,
跟大多数政治家比起来,李光耀更早觉察到,
李光耀学习非常认真。他不打算做许多演讲,
我很喜欢他,因此我和我的夫人、亚洲艺术学者柯珠恩(Joan Lebold Cohen)邀请李光耀来我们家中与几位哈佛同事一起共进晚餐。
1969年,新加坡
接下来的那个夏天里,
我们的谈话集中在几个话题上。李光耀知道我是参议员爱德华•
那天晚上,李光耀还对于马来西亚政府近期宣布的、
其余我还能回忆起的,
1973年,重访新加坡
四年之后,正如李光耀所预料的,
新加坡与许多亚洲国家首都一样对外国律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新加坡政府自然也不希望完全忽视本地律师的反对声音。
那时,
1988年,不愉快的重访之旅
我最后一次到访新加坡是在1988年的5月,
把合法表达不同意见的声音扭曲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当时有消息称,
由于我所从事的法律业务与中国相关,我那时住在香港。
之后,我与我的老朋友,
李光耀总理接见我时简直不能更加热忱了。
当我于下午五点离开的时候,我感到,
我很少感到愤怒,然而这次,我确信李光耀对我的接待完全是一次“
结语
如何综合全面、客观平衡地评价李光耀复杂的一生,
大部分这类研究是由新加坡学者完成的,
Rajah令人惊艳的新加坡研究就像一盏探照灯,
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让中国加入了至少26项国际人权公约,
1988年,我得以一窥这样体制的运作。它并不美好。
(本文作者孔杰荣(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