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也:回乡过年(五)——我们女工很委屈

新生代编者按:

今年春节之后,一篇博士返乡笔记引来无数热议,人们纷纷感叹,我们的家乡怎么了?在你来我往的争论中,却极少听到2亿多外出打工者的声音。对于现在这一代打工的人来说,在农村长大,切身经历了这些变化。本系列文章是根据一批工友的讨论整理而得,本文最后一篇。该系列文章一不是高大上的论证,二不是数据详实的调研,三不作“无病呻吟”,唯求展现我们眼里的故乡,展现打工人自己的思考。

我们也想陪父母过除夕

西的小敏今年没有回家过年,她说:“很遗憾今年我和我哥都没有回去,我妹妹出嫁了,弟弟在贵州,所以今年只有我爸妈、我侄女三个人,很凄凉的。所以以后每年一定要回去,不管多难都还是要回去。”

山东的晓英有点愤愤地说:“可是我妈说了,以后出嫁了,大年三十就不能回家过年了,说这样会把娘家吃穷的。”

来自天南海北的工友们立刻表示赞同:“我们那儿也是这样的!”“我们那儿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儿回娘家要住在伯父叔父家里面,而不能住在娘家的!”

春节陋习:伤了我们的心

有人说,中国封建传统陋习就是如此,女人向来是没有什么独立的地位,是以依附于男人的形式而存在的:出嫁之前一切听父母的;出嫁之后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别人家的人了,听老公和公婆的话也是应该的。即所谓“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既没什么权利参与婆家的事情,也没什么权利参与娘家的事情,彻彻底底变成“外姓人”。让人难过的地方在于那句“别人家的人”,往往是从至亲至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口里说出来的。

此类无视女人情感和地位的春节“陋习”还有很多,诸如女人不能上桌吃饭、不能上坟祭祖,是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不吉利”的执行细则罢了。很多人虽然已经对此习以为常,认真想想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

封建迷信之外:虚假的地位提升

有工友提出,现在我们女的一样在外面打工挣钱,所以状况已经好很多了。现代女性追求经济上的独立自主,这确实是好事;但这是不是真的提升了我们女工的地位呢?

先来说说打工挣钱。小敏在电子厂工作,每个月拼命加满80个小时的加班(远超劳动法每月36小时的规定),周六不休息,夜班……这样辛苦拿到的3000多块钱,却连两个地沟油炒就的菜都不敢吃。她说她每顿饭的标准是六块钱,炒粉麻辣烫什么的,这样每个月才能剩下1500块钱。可是这样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要买车买房还是多么难!没车没房就没面子,没面子哪儿来的地位哟!

再来说说女人的价值和地位。男工友们都说现在结婚难,家乡彩礼动辄十万起价。都说物以稀为贵,现在男多女少,女孩子可不是值钱了么!!等等,怎么好像人只是一种东西,女人是菜市场的萝卜,最近收成不好,卖贵一点儿?而在现实生活中,“稀有”的我们又真的得到尊重了么?穿着暴露的性感女郎依然躺在广告牌上招徕顾客,相亲时对身材外貌的要求仍然排在第一位。

到底是我们价值地位提升了,还是漂亮女人的身体、传宗接代的女人更值钱了?

其实,微薄的打工收入没提升女工的地位,只是提升了有钱人的地位;男多女少一样没提升女工的地位,只是提升了身体-商品的价值。而女工的处境我们自己是最清楚的,夜班、加班对身体的损伤,月经期的站立和限制上厕所,不停加产量换来的微薄收入,黄色笑话和性骚扰,把孩子变成留守儿童……那些说女人地位越来越高比男人还厉害的人,从来没有考虑,真正的女工权益是什么。

要改变女工的委屈,我们不仅要勇于向日常生活中的男权压迫说不,更要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争取工资增长,争取月经假、免费托儿。我们将得到,体面的收入,发展的权利,以及真正的权益和幸福。

转自:新生代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