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专访:中国是否会走向宪政?

自2013年以来,《红旗文稿》和《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掀起了一波关于宪政的讨论。有中国学者提出了“宪政姓资论”。尽管这样的观点受到民众和其他 学者的批评,《环球时报》不久前还推出了若干篇反对宪政的评论文章。不过,中国也有学者与这些“反宪政”观点针锋相对。北京大学法学院宪法学教授张千帆日 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撰文说:反宪政没有未来。我们邀请张千帆教授通过电话参加节目,谈谈这些话题。

林森:为什么说反宪政没有未来?

张千帆:这个问题在文章里面解释得比较清楚。其实这篇文章在海内外产生反响,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讲的都是些常识。宪政会影响到每个人的利益。文章谈到了宪政对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利益有一些影响;宪政对于中小学生利益的一些影响。其实既得利益本身,他们的利益也受影响。没有宪政,谁的生活都没有安全感和尊严感。所以说,如果要反对宪政,任何国家都一样,都不会有未来。

林森:中国目前是否已经有宪政了?

张千帆:(中国)现在只能说有宪法,但就像有法,但是离法治社会还相当遥远一样,现在离宪政的距离是相当遥远的。

林森:你对宪政是如何进行解释的?

张千帆:宪政这个概念其实很简单,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依宪治国:有一部宪法,这个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规定了这个国家权力的运行程序等等;同时它要能真正地落实到现实当中。这一部宪法如果真的能够落实到现实,并且能指导政治权力的运行,就可以被认为是实现了宪政。

林森:如果说中国之有宪法,没有宪政,如何看待中国目前习近平所倡导的反腐,比如说把周永康、薄熙来移交司法,这是不是可以说中国在朝着宪政的方向迈进?

张千帆:这只能说取得了个案的进步。每个个案打的都是贪官,都是“老虎”,应该说是进步。但是这种个案反腐不足以改变整个官场的腐败。我们知道,腐败是制度性的腐败,是全局性的腐败。所以光是打几只大“老虎”不足以解决问题。要真正反腐就要走宪政和法治的路,把法治、宪政落实好,让人民通过选票,通过言论和新闻自由来反腐。这样才能真正清除腐败。

林森:中国自毛泽东到当今的领导人,期间有没有出现过朝宪政方向的一些正面发展?

张千帆:我觉得80年代发展是比较正面的,尤其是82宪法制订以后。紧接着又制订了选举法。然后在各地,尤其是高校,北京高校,涌现出一股选举热。那个时候,中国宪政是充满希望的。

林森:宪政给老百姓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实惠?

张千帆:这个就太多了,比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面上看跟宪政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关系。包括我们生活的环境、呼吸的空气、水有没有被污染,食品是不是安全,最终都会跟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个国家的宪法落实得好不好有关系。中国老百姓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也看到宪政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系。所以说,现在社会的宪法意识是越来越高。

林森:在你看来,中国在最终是否能够,或者说是否会走向宪政?

张千帆:我相信是会的。随着社会大众的觉醒,要求实现宪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个趋势是谁也不能阻挡得了的。

本文发布在 公民报道.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