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难:如何防止你的手机被窃听

对监控的恐惧是过敏反应吗对监控的恐惧是过敏反应吗

对监控的恐惧是过敏反应吗?

温州一公安分局采购手机木马及植入软件的公示引发轩然大波。公示提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花费4.9万元,购入“专门针对安卓手机或苹果已越狱手机,可实时监控手机通话,短信和照片等信息”的手机木马,花费10万元购入“针对安卓手机或苹果已越狱手机进行接触式植入木马程序”的打码器。真的是好直接好任性!

普通民众对于各式各样的监控行动并不了解,至于它的阴暗面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则几乎人人皆知。如今我们处在和《窃听风暴》不一样的社会背景,监控行动仍然发生在周围,唯一可以让我们感到宽慰的是,此类行动很多时候被局限于打击犯罪,起码世界各国在为监控行动辩护时都会提到维护社会治安和国家安全这类宏大议题。但是类似的辩护只说明了监控行动的动机,并不等于它们可以避免侵犯民众合法权益。

有人拿它和军火、高压手枪一做比较,认为它们都是常见的警方设备,没必要过度担忧。言下之意是如今很多人对警方监控的恐惧,其实是一种过敏反应。

这种解释合理的一面在于,上述手段的存在的确不等于它们就会侵害到普通人的权益,但这种对比又极不恰当,人们之所以不会对警方采购高压手枪发出质疑,原因在于这类设备的使用极为有限,而且往往是在公开场合,容易受到监督,监听行为则截然不同,它的隐秘色彩注定普通人无法预估自己是否受到伤害,在缺乏外界监督而内部对这类行为尚无明确框定的情况下,加上隐私话题的极端敏感性,人们难免会夸大警方监控行为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它的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始终就是一种威胁。

技术派
手机是如何被窃听的?
说法一

手机窃听软件通常是录音软件加手机木马的组合体。窃听软件安装后,在手机界面中很难找到安装过的痕迹。病毒首先会获取对手机的完全控制权限,随后,将自身伪装成 系统输入法 电池控件 等名称,一般用户无法进行辨认,即使发现也无法正常卸载。

当用户通话时,窃听软件会自动执行,并且将通话进行录音,随后检测手机联网状态,一旦手机处于联网状态,就会将通话录音文件自动发送到黑客指定的服务器地址,再由黑客转发给需要的客户。不仅如此,由于窃听软件对手机具有完全控制权限,在具有GPS功能的手机上,还能将用户的GPS位置信息、短信、通话记录、通讯录等信息打包发送给黑客。

手机用户避免手机被窃听,牢记以下三招:

第一,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打开来路不明的短信和彩信,另外手机传递一些重要信息时也要小心安全风险,小心被窃听。

第二,手机用户不要谈“窃听”色变,不要过度恐慌,现有的手机安全软件完全可以查杀“手机窃听软件”。

第三,开通上网功能的手机用户,最好给手机安装上安全软件,并且开启各项功能,预防和驱逐手机病毒和木马程序侵入。

说法二

利用手机窃听在理论上毫无难度,手机的通信过程就是使用手机把语言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中,再由移动通信网络将其变成电磁频谱,通过通信卫星辐射漫游传送到受话人的电信网络中。手机使用的无线信道的开放性,让第三者只要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能够截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你开始颤抖没有?

 

终极一招:

当然,最靠谱的是买个苹果手机,不要越狱。

历史派

现在,让我们快速浏览窃听器的历史:

矿石收音机是最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天线加上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和检波器组成,检波器可以使用晶体矿石。

将无线电监听纳入窃听似乎有些勉强,因为破解无线电密码显然才是这项情报工作的重点。不过这些技术现在很多都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用金属导线连接传声器和接收机的窃听装置称为有线窃听器,有线窃听器一般都是在新建或改建房屋时就埋设在建筑物内。有线窃听的第二种方式就是在电话等有线通讯的设备和线路上添加信号拦截装置。

之前无线窃听显得笨拙无比,比如“金脣事件”里苏联为了接收美国大使馆里窃听器的信号,就要在大使馆对面偷偷建一个大型微波接收器。

但1950年代,无线窃听技术开始大步发展。远程无线窃听设备主要由微型拾音器(即话筒)、微型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池组成。“虫戚”是这个时代窃听器的代表作

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久后利用微型电子集成线路研制出一种直径0.25厘米、可以连续工作4小时,能够向20米以外的地方发出信号的无线电传送器。是不是想起了007?

到了1970年代,无线窃听技术有了新的进步:一是频率提高,超出了普通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二是射频输出功率减小到1~10毫瓦之间,对方难接收到它的信号;三是普遍采用无线电波加密技术和无线遥控工作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政府部门、机要保密部门、企事业部门都配备有电子打字机、计算机、译码电信机、电传机、保密机等电子设备。

1983年1月,法国驻莫斯科使馆在修理电传打字机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打字机的电容器里有个复杂的电子窃听器,它可使电文在未被译成密码之前就被截收。

诞生于1960年代的激光因为可以探测到物体表面极微弱的振动,也被窃听技术专家利用制作出激光窃听器。它的工作原理和微波窃听的工作原理极为相似:室内谈话的声音引起窗户上的玻璃发生轻微振动,然后用激光来对准窗玻璃发射,再用一个激光接收器接收由窗户玻璃反射回来的激光,还原成声音。是不是想起了某部电影中的梁朝伟?

而随着手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窃听也与手机紧密相连。

除署名外,其余文字、图片来源于:《南都周刊》、新华网

本文发布在 观点转载.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