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民主是绕不过的坎——评《中国震撼》

近年来,国内“左派”一直批评自由派拿中国的缺点比别人的优点,自己则反其道而行之,竭力突出中国成就、夸大别国缺陷。今年早些时候,国内媒体同时抛出两篇文章,一篇警告“西式民主陷阱”,一篇“论证”“中国民主模式”。稍后,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发表《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刊于《北京日报》201477日)一文,宣称这些普世价值在西方长期是“少数人的特权”,只是近50年来才逐渐为不同种族和性别所共享。这些言论一面继续大唱“中国模式”赞歌,一面则想方设法渲染“民主危机”,竭力营造“风景这边独好”的氛围。其实,这些短篇评论自说自话、空泛无力、漏洞百出,只能算是舆论造势。迄今为止,在这个方面的最系统的代表作仍然是张维为自己的《中国震撼》。注

《中国震撼》的中心论点是民主转型的国家全军覆没――从东亚到东欧,西方宪政模式没有复制出一个成功的例子,而“论证”工具则可以说展示了国内左派的“百宝箱”。在这本不时“用数字说话”却通篇没有一个注释的通俗读物中,西方法治国家显得老态龙钟、回天乏力,照搬西方模式的转型国家更是水土不服、哀鸿一片,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生机盎然的中国正不可阻挡地“文明崛起”。据说作者走了100多个国家,结论是“总体上说,发展最成功的就是中国”。注2不仅华沙、布达佩斯比上海“至少落后十年”,连地铁又破又烂的纽约都不如上海,注3最后甚至“论证”出“许多上海市民拥有的财富和生活水平高于瑞士”的惊世骇俗之语。注

这些反常识结论是如何产生的?我浏览了这部大作,大致梳理出以下七种方法,仅供那些不想被忽悠的读者参考。 

一是在评价标准选择上避重就轻,死抱住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GDP,并以此概括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部。GDP无疑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显然并非是唯一指标。且不说这个指标本身可能带有相当水分,在贪污腐败横行、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其积极意义早已受到质疑。然而,全书通篇拿中国的GDP总量说事,而即便官方也知道这个数字没有太大意义。不仅经济增长速度远不能涵盖文明程度乃至生活水准的各个方面,其实即便用迄今为止中国最拿得出手的人均收入或GDP增长,即便用作者力挺的人均购买力(PPP)来衡量,也得不出中国“风景独好”的结论。据世界银行2012年统计,中国在213个经济体中排位113,确实明显领先于印度和菲律宾;但是被作者描写得一团漆黑的匈牙利排名72,人均购买力是中国的2倍;更为“不堪”的保加利亚排名91,人均购买力超出中国一半。注

二是在对象选择上以偏概全,专门“捡软柿子捏”。印度免不了是一个靶子,因为这个1950年立宪独立的国家几乎和当代中国同龄,却一直未能摆脱贫困。不仅印度,其他东南亚国家似乎也难逃西方民主的“厄运”。菲律宾是另一个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中国的“软柿子”:“美式民主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繁荣与富裕,而是动荡与贫瘠,国运也迅速由盛变衰。”注6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多数民众认为“民主转型未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注7作者避而不提的是,英国、美国、战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起飞恰和政治民主化同步,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主化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更多取决于民主化的质量和社会稳定度。专制固然可以一时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但是长远而言危机四伏;民主化可能会产生社会动荡,但是只要民主成果得以巩固,那么由此营造的长治久安必然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因果归责上简单片面,把经济落后的过错统统归咎于民主制度。书中列数了印度民主的种种问题,譬如低效率――印度政府5年才改造了6000户贫民窟;譬如民主政体下的选民和政客受制于短期利益,不能从印度社会的全局长远利益出发,孟买的基础设施就因为局部利益牵制而长期滞后。再譬如民主政府心慈手软,为了赢得选举取悦选民,不敢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铁腕打破“既得利益”。注8种姓制度无疑制约了印度社会发展,而作者认为民主政治不如铁腕政治,无法消除罪恶的种姓制度,注9断言西方政治制度但求个性、不求共性,导致民粹主义盛行,印度社会分裂和严重失序,印度教派和穆斯林教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冲突”。注10 

民主政治确实容易受制于短期利益的掣肘,但是并不能对社会发展滞后承担全部责任。同样的体制,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实绩。种姓制度和宗教文化造就了印度的国民性,人民习惯于安贫乐道的生活,而这是民主改变不了的。事实上,如秦晖教授指出,印度经济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长期推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注11而和民主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作者自己也承认,种姓制度与族群割裂并非民主政治本身的罪恶。从印度、美国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宪政民主往往只能防止政府自身歧视,却无力杜绝社会自发的歧视。不妨换个角度,即便民主无力矫正传统之恶,威权专制的结果会更好吗?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此起彼伏的政治运动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本身即已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印度这样的多族群、多信仰、多语言国家,维护了60多年的和平统一已是极了不起的成就,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大饥荒”“大革命”及各种折腾人民的政治运动;如果在印度实行威权政治,只怕早已内战频仍、分崩离析。 

四是用个人观感代替客观判断,用一两个事件、一两次聊天、一两组不靠谱的数据,就给民主转型整体打不及格。作者断言印度教育落后,许多选民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很好骗,只要小恩小惠就可以搞定,因而民主不适合印度这样的落后国家,但是支持这一结论的似乎只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果看到最近的印度大选,一个人口接近中国的大国、1000多个政党,却平稳淡定地选出自己的总理和550多人的“人民院”,作者是否会改变结论呢?注12在《中国震撼》里,不仅泰国、印尼等转型国家是“劣质民主”,甚至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也缺乏“司法独立”和“公民文化”,“民主品质实在无法令人恭维”,注13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无非是台湾大选的“枪击案”等个别突发事件。对于没有去过台湾或只是去旅游几天的国人来说,台湾民主似乎就只剩下枪击、黑金政治、立法院打架…… 

在这种涂鸦式描写下,东欧的情景也好不到哪里。作者引用一位不知名不知姓的“匈牙利资深政治学者”,表达了对东欧转型的极度失望。据说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卡达尔时期是最幸福的时期”,注14但是我没有找到这样的调查结果。转型让这些倒霉的国家大部分财产都被西方财团攫取,“一大批自私自利的政客在那儿争权夺利,导致百姓对政府的普遍失望”注15。但是说来说去,这里的“百姓”似乎就是那位匈牙利“政治学者”。匈牙利还算幸运,基础比较好。加入欧盟的东欧十国中最差的保加利亚更是不堪,“警察、司法体系都与黑社会勾结,使之成为欧盟新成员中最腐败的国家”;据说各级选举的选票街上就能买到,从基层到总统选举都有明码标价,注16也不知这种说法的依据何在。假如保加利亚真这么滥,欧盟居然还能让其加入,真是匪夷所思。 

其实,民主的腐败再严重,也不及专制的腐败严重,而之所以民主政治看上去腐败,专制政治却看上去“清廉”,往往是因为后者没有前者的新闻自由,挖掘腐败很难、风险很大。即便如此,公开发表的数据也不支持民主一定导致腐败的结论,尤其是在对照我们自己的情况之后。根据“透明国际”2013年统计的175个国家、地区的清廉程度排名中,中国排在第80位,处于中间位置,印度和菲律宾则并列第94名。说印度和菲律宾政治“腐败”,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照《中国震撼》的说法,东欧民主政治黑得暗无天日,但是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匈牙利排名47、保加利亚排名77,所有东欧转型国家都比中国领先。注17作者说这些国家的民主政治“腐败”,那么对中国的非民主政治该如何评价呢?更何况腐败调查难度很高,腐败“指数”主观随意性较大。如果被调查者知道中国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就能挪用上亿资金,一个能源部副司长就家藏数亿现金,中纪委现场核查竟烧坏好几部点钞机,注18恐怕中国腐败指数还会大幅滑坡。在这个意义上,说“民主再糟糕也比专制好”并不为过。注19 

五是单边抹黑、拒绝对照,在大肆抨击别人的时候闭口不谈自己的问题。譬如书中说到印度的“绿色指数”很差,却对中国自己的大规模生态环境破坏轻描淡写。我查了耶鲁大学公布的“环境表现指数”(EPI)。注202014年调查的178个国家、地区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瑞士、澳大利亚、卢森堡、新加坡、捷克。印度排名155,确实很落后,但是中国排名118,也好不到哪里。事实上,中国之所以综合指标优于印度,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健康影响得到较好控制,气候与能源大幅度领先印度,而农业、森林、渔业资源均落后于印度,空气污染更是倒数第三(176名,印度174名),但是这些在书中均不置一词,或即便提到也都作为“前进中可以克服的困难”一带而过。 

《中国震撼》把转型民主与法治说得一无是处,却从不对照中国自己的民主与法治状态――也无法对照,因为GDP是中国唯一的强项,民主和法治则相比于东亚弱国也是我们的弱项。和民主相比,法治指数更乐观一些。据“世界正义项目”20122013年的评估,中国司法公正指数在97个国家中排名69,排在越南后面。相比之下,被描写得混乱不堪的泰国排名46,韩国则排名19,仅在美国之后。作者竟大言不惭,把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民主与法治批得一钱不值,但调查数据的结论恰好相反。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的统计表明,韩国在参与调查的167个国家中排名20,竟然在美国(21)、日本(23)之前。中国台湾和印度分别排在3538,属于“瑕疵民主”,但是瑕不掩瑜,仍不失为整体健康的民主,尤其是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却仍然和平维持了60年的周期性选举,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些国家或地区才是实至名归的东亚骄傲,到了《中国震撼》却全成了负面形象。东欧转型国家一般排名在4050之间,最末一位保加利亚排名54。和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名次(第141位)实在让人乐观不起来。 

六是曲解别国制度,混淆视听。《中国震撼》诋毁新闻自由,为的是说明哪个国家的新闻自由都不是绝对的:“美国不允许报道本拉登讲话,英国不允许歌颂希特勒,日本不允许批评天皇,泰国不允许开国王的玩笑。”注21但事实上,美国并没有禁止报道本拉登讲话的法律;之所以看不到拉登讲话,是因为主流媒体不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一个恐怖分子头目的原话。英国禁止的则是否认犹太大屠杀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歌颂希特勒的评论;歌颂还是谴责任何人,是公民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是国家不能禁止或强求的。日本和泰国确实不允许批评天皇或国王,但那只是一条单独的禁令而已,能否和全面管控媒体、直接给媒体下指令控制内容相提并论呢?以此来论证“哪个国家的新闻都不自由”,只能是混淆视听。而并不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在新闻自由和网络言论上的排名比民主指数更靠后。 

七是不择手段自我美化,用管制下的舆论来吹捧管制。作者引用皮尤中心(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2010年的调查显示,高达87%的中国人对国家“满意”,而美国和法国的数字则分别只有30%26%。注22在舆论受到严格管控的环境下,此类国内民意调查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国外机构来做也改变不了这个结论。事实上,我查了这个网站,注23发现这组数据是很不靠谱的。问卷问的是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满意度,而从2002年至今的数据稀稀落落,不少国家只有一两个数字。2013年,中国“满意度”仍然居高不下。该年超过80%的只有两个国家,另一个是马来西亚,而它除了2007年之外就没有别的调查数字。如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调查有多大公信力?在新闻受到高度控制,百姓不能质疑主流舆论的状态下,这种数字究竟有多大意义? 

如果引用比较可靠的幸福指数,中国的优越性远非那么明显。20102012年间,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曾全面调查156个国家的幸福程度,并发布了《2013世界幸福报告》。注24中国排名93,在匈牙利(110)与印度(111)之前,但是排在菲律宾之后,而卡萨克斯坦、克罗地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为57585960)、阿尔巴尼亚(62)、白俄罗斯(66)、俄罗斯(68)、立陶宛(70)、爱沙尼亚(71)等中东欧转型国家都排名相对靠前,甚至乌克兰、拉脱维亚、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利亚(分别为87888990)也排在中国之前。如果带着深度“有色眼镜”选择材料,对自己形象有利的就用,不利的就不用,那么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中国震撼》一书问题实在太多。我不是要一概否定《中国震撼》或任何一种国内左派观点。《中国震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其观点的说服力,而在它可以让我们反思民主体制本身的问题,尤其是为什么印度民主发展得相当不错,却不仅长期陷于贫困,而且也未能保护环境?事实上,西方学者也在不断反思和批评自己的体制。这种现象本身表明宪政体制的健康。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有缺点、弱点,因而需要批评监督,如此才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不幸的是,国内不少“左派”投机取巧,把民主体制所容忍的自由批评当作抹黑民主的污点,抓住一点、无限夸大、混淆视听。其实要写问题,中国的公权腐败、强征血拆、环境破坏……能写出多少本书来?一旦国内的批评声音遭到压制,民众对国外的情况又不明就里,诸如《中国震撼》及国内某些媒体所带来的舆论误导就尤其值得警惕了。 

不论国内“左派”对民主有什么样的爱恨情仇,民主都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绕不过的坎儿。与其诋毁民主、弘扬“国粹”,刻意找一些民主不成功的国家作为逃避民主的心理安慰,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来“论证”某个既定的结论,不如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毕竟,别人好不好终究是别人的事;自己得了病却拒绝吃药,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 

(作者为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本文发布在 观点转载.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