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起因言入狱案,于庸入狱让人关注一是因为他因言获罪,二是因为他为人仗言。
1、因言获罪。
首先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人权,或者可以说是第一人权。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公权力第一要务就是保障人民权利,那么人民的言论权首先需要保护,而不是刑罚。
其次,数行牢骚几多刑,这样动辄刑拘让每个人都恐惧。于庸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不是名人大V,他在微信朋友圈发言不是微博发言,不面对公众,只面对自己的朋友。且不说他在朋友圈发条消息怎么就惊动了警方,且说我们自己:朋友圈里晒吃晒喝也晒点小感悟,但谁的生活每天都是岁月静好?谁没有愤怒忧伤需要向朋友倾诉?朋友圈就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朋友聊天说着说着就赌咒骂娘出口不逊有没有?如果这样说几句就被警察找上门来,那是何等的恐惧!
再次,于庸撰文《公民问计》,只是一种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苦闷。文章最后说“此等情况,本人也不知道怎么办。”说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以他的性格脾气,他文中列举种种都是文字想象,说说而已,而且他自己也不认可也在文末加以否定。没想到这文字白日梦居然导致牢狱之灾。
前些日子,抱怨医院食堂饭菜被拘成为网络热点,网友调侃说再也不敢挑食了。如此随性拘留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对公众来说也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动辄得咎让人没有安全感。
2、为人仗言
于庸这次惹祸,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鸣不平。黄晓敏被警察带走之后,三个月没有音讯,无论如何寻找都没有一纸文书说明犯了什么事儿,人在哪儿,这让家人怎么不着急。他妹妹被逼夜宿派出所门卫室,于庸情急之下写下《公民问计》,不为自己,只为义愤。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看似精明,实则遗祸将来。每个人都不管闲事,其实是对恶人的间接鼓励。马丁·路德·金说:“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跋扈,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伯明翰监狱来信》1963年)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若总是想,还好,倒霉的不是我,坐壁上观,那么下一次倒霉的就很有可能是你,乃至于你的子子孙孙。因为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每个人的安全,而没有监督就没有公平正义。倘若见到不公,想到如果我不站出来,那么下一个就很可能会是我,积极的站出来,不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更为了自己以及家人能生活在一个更公正安全的环境。只要路见不平一声吼,众目睽睽之下作恶者也会缩手。于庸虽然进去了,但黄晓敏终于有了消息,8月27日家属接到通知说人就被关在成都派出所。如果没有家属的抗争,如果没有于庸以及更多人的关注,那么就这个可怜的结果都不知道会不会有。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于庸为人鸣不平,我为于庸鸣不平,不仅是为于庸,更为我自己,为我免于恐惧的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