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有了解得更多的机会,有获得自由言论空间的权利,可以不为逃避那些苛刻的管制手段而焦头烂额。至少目前尚且可以,为什么不充分享受?”一位外网编辑在发现很多大陆网民抱怨链接打不开而拒绝浏览时,这样问;“在国内不争自由的人,我相信即使到了自由国家也无法体会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暂不说那些民主权利,你从来不用推特、脸书,到了西方反而会埋怨微博上为何看不了优酷”,一位旅英华人如是说。
为什么还不上推特?
大致自6月5号开始,微信出现批量封锁朋友圈现象,很多用户相继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变成了“一块白板”,对好友不可见,但本人发帖依旧能感觉正常,却只有自己可见。“我很奇怪,为什么朋友圈忽然之间没人理我了,后来才知道,我可以看到别人,但所有人都看不到我”,一位被封锁的微信用户称,“没有任何提示,也没感觉自己近期发布的哪条内容和以往不同”。
持续两日的观察显示,陆续有微信用户报告出同样的状况,整体看来和历史记录中的敏感信息比重呈正相关,也就是并非因某一条或几条信息所致,而是综合考察后的制裁。但这个规律也不是完全能通用,另外一些经常关注时政资讯、转发敏感时评文章的用户尚且“健在”,而有些近期已不再经常使用朋友圈的用户却被封锁了,他们基本属于长期较高级别“被维稳对象”,于是另一个可能性或许存在,那就是定点封锁。由于微信的实名制普及率颇高,定点监控和管制易如反掌。
被封锁朋友圈的用户不影响私聊和群聊的使用,于是在一些群聊里,该话题一时热门。“快帮我看看,我还活着吗?”,网友们互相求助着,“原来是你被屏蔽了,完全看不到,我还诧异呢,以为你拉黑我了,又不好意思问。这种封锁方式太没品了,看起来像被拉黑了一样”,一位被封锁的用户的好友在抱怨。
只屏蔽掉朋友圈明显是为遏制传播而为,但这个方法并不聪明,因为信息如果能在朋友圈可见,就必须互相添加,而群聊则不必全部互相添加也能彼此可见,且随时盯着朋友圈的人并不比随时盯着群聊的人更多,至少群聊里有红包的吸引力。于是,重要消息发在群聊里,尤其是在自身所处的数个群聊里同时发布,则传播能力有可能更强,所在群聊之间交集越小,重复获取的比例就越小,影响力则越大。朋友圈对传播来说的优势只有一点:用户无法删除他人发布的信息,群聊内容则可能在无意中删除。腾讯自己设计的功能,不会不了解这些用户习惯,于是这样看起来,仅对朋友圈采取的管制更像是一种形式,或许是为应付网信办和网警,免于被约谈,又希望一定程度上保住用户数量,所采取的措施。
与此同时,微信群聊中出现了很多易信账号的二维码,“快加我易信,微信被封锁太严重了已不安全,我们要换阵地”,有人这样说。可易信难道就不是墙内应用、不在网信办管辖、不是网警巡逻的途经?面对这样的提问,有人沉默,有人不予理会,但无人复议。
为什么不上推特?一位可以翻墙并有推特账号但长期不用的网友表示:“如果你的常用联系人里面有不用推特、不翻墙,那么他们肯定就会左右你的选择”。这应该是个比较常见的理由,人们习惯于混迹在熟悉的群体中,在彼此熟悉的互动中增强存在感。但理论上似乎无法说通,争取自由是为自己而争取,只要能有部分人为自由而积极努力,就能带动更多墙内网友脱离GFW的围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