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公民」運動的挑戰

包淳亮 / 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台湾)

由于陈水扁的八年执政,台湾的街头在过去十余年堪称平静,仅有体制内成分极重的「红衫军」能被纳入记忆。马英九上台以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在初期不能引起太大的反弹,多少由于反体制的民气尚未恢复。经过六年执政,马英九光环褪色,且两岸关系也日益进入「深水区」,近年对于马英九两岸政策的反弹也日益激进,民气逐渐凝聚,扔鞋与冲撞官署都已渐司空见惯。在台湾追求相对于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独立的过半数的民意支持下,「游击战」逐渐演变为野战军大部队的「手牵手护台湾大游行」等级的群众运动,甚至出现动摇民主宪政根基的占领立法院与行政院的「准革命」,是毫不令人感到意外的。

当马英九总统声望降至低点、立法院又从来不被民众认可为政治生活的中心与主权的象征,加上长期以来反对运动就对既有「中华民国」体制乃至于体制的各种象征皆颇为疏离;再加上可能替代马英九的政治人物也似乎更多是玩弄政治,而无力提出可行的愿景;然后再考虑到政治菁英、经济菁英似乎都已加入了全球化,难以体察中下层在面对大变局时恐惧,于是民意对反服贸的学生表达了高度的支持,甚至认可占据官署,国旗倒挂也引不起涟漪。「反服贸」运动是「保护台湾」情绪的一次大规模动员,而虽然占领立法院无疑违反了宪政民主的常规,甚至以群众压力要求国会议员签字画押也是一种对于民主的亵渎,但是民众普遍无视于此。

在已经实现总统与各级民意代表普选的台湾,以占领立法院甚至行政院等国家最高官署的方式表达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反对,无疑是表达了一种纵然牺牲自由与民主,也要反对中国的强烈情绪。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正常的民主国家会出现此种场景,我们也很难想象若非涉及中国、若非事关两岸!因此我们不妨将反服贸为代表的「新公民运动」视为「新公民」运动,这场运动几乎可视为是和平革命,是一次关于认同的总动员。由此来说,无论是否「和平」,此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俨然一场革命;在几近无声的过程中,人们选择了台湾;中华民国以及所带来的两岸纠葛,已被台湾人踩在了脚下。

对此运动的批评,在这场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也发展起来了;例如3月27日,东海大学的赵刚发表了「台湾学运背后的思想黑洞」,批评了此次学运目标不断转移所彰显的思想匮乏,对于两岸关系缺乏责任伦理的慎思,且对于运动中出现大量的法西斯与种族主义语言缺少警惕;指责台湾社会学界早已为「政治正确」所禁锢,街头教室无非一种表演,且一旦换党执政,这些社会学界的抗议又将销声匿迹。赵刚并认为,也许缺乏思想,而依据我群的情绪,或许正是运动能够继续的动力之一。

不过,各种情绪如爱与恨、喜悦与焦虑,原本就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能,而后者又远比前者更能发挥动员的效果。网络上关于「服贸」的诸多「懒人包」乃至于诸多媒体的相关报导,都鼓动着更大的焦虑。「星际争霸战」(Star Trek)有一集是人机一体的「博格人」正在向地球前进,并且要将星舰的舰长给「同化」,博格人说:「Resistance is futile」,这成星舰舰长的梦魇。近几年在台北每一间餐厅的任一个角落,我们都会听到邻桌的话题不脱中国如何、大陆如何;「同化」似乎已迫在眉睫,「抗拒是徒劳无功的」!而且「服贸」还将加速此一进程。对许许多多台湾人而言,这是真真切切的梦魇。

对于马英九政府而言,服贸是为了台湾经济的未来;「反服贸」对于他乃至于许多人,意味对台湾进一步发展契机的损害,因此也可以产生焦虑、挫折。然而,对于接受反服贸动员的广大民众而言,正是与中国联系的加深将可能摧毁台湾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站出来」,否则台湾将没有未来。人们似乎不介意回到冷战的对抗中,正是对抗给予了台湾相对于中国的独特性。两岸的「和平」就是台湾(独立)的毒药,这是口喊和平的「反体制运动」不能声张的潜台词。人们上街头既是反马、也是反中,尽管是在陈水扁执政时候形成了两岸今日的产业分工与进出口比例,纵然马英九实际上更多是美国的仆从。

马英九为服贸所做的两次辩解,似乎只是行政官员的本分;他没有用故事、用生命的体悟、用将心比心安抚民众的本事,他被政治所裹挟,而无力处理政治。这无疑也是学生运动能够获得远较绿营基本盘更多的民意支持的原因。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抒发了包括泛绿以及许多淡蓝选民被同化的焦虑。赵刚说,要到换党执政,台湾人「才能真正清明的面对自身的欲望与感情,以及所愿付出的代价,这才是真正的政治的开始」。或许真正的政治的开始,将是这场新公民运动的结果:考虑反服贸的声势以及王金平的处境,一个占有人口七成以上的「台湾党」的民意结构,似乎已经渐渐成形。廿余年本土化养成的「新公民」已经长成,他们真的「不想当中国人」,这是蓝绿版图变化的根本动能。

唯一的问题在于,这种保护主义的运动,是否真能带领台湾走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漩涡。廿余年前的世界,是冷战结束后的美国独强与全球化,而现在却是中国浸浸然已与美国平起平坐,台湾在军事与经济上皆已无对抗可能。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台湾似乎应该需要「新的政治」,需要塑造「新的公民」,从对抗的执迷中「解放」——这似乎正是马英九政府在做的事情。现在,「新公民」的爆发使得台湾内部的张力与外部的压力急速碰撞,但却又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转向亚洲」难以为继之时。新公民运动固然显示一些台湾不屈服的意志,堪称一场浩大的保护主义运动,但台湾人或许得将此洪流转化为内部政经利益的调整,而非对美中为首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否则台湾前途恐怕更多将是雪上将霜,难以乐观。

本文发布在 时政博览.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