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者于武仓:愿用生命废止环卫不公制度

2014年12月2日,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环境卫生管理站工作的环卫工于武仓突然收到管理站的解雇通知,要求其12月31日前到单位依法办理终止劳动合同相关手续。13年的工龄,从未更改的工作路段和工种,颇受市民认可的于武仓从来没想到再次遭受无故解雇:这是继2013年初之后的第二次——于武仓因代表越秀区罢工环卫工维权表达诉求后,被所属单位欲以“缺勤三天”解雇,后来在工友和大学生的声援下公司才收回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决定。只是这一次,是街道的环卫站无理由解雇了于武仓。

 

抗争:被解雇后依然坚持上班

接到被解雇通知之后,他向单位提出两个要求:公开自己被解雇的原因,或赔偿13万元作为在环卫站工作13年的精神补偿。“他们任性,我就任性”,于武仓笑着说。在多次与环卫站交涉反映意见之后,于武仓依旧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留给他的只有一份单位单方面下发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13年的工龄,本应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却因环卫行业长期更换公司规避了永久合同的签订,环卫工人随时面对合同期满而失业的风险,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例外。

被北京街环卫站解除劳动合同10天后,环卫工人于武仓依然照常在自己的工作路段上班,“这是不合理的事!既然是不合理的事我为什么要接受呢?”,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街道办,他十多年来从来都是一个为城市尽职尽责的环卫工。他甚至拿着自白信让所在班组的同事和工作路段的市民评价他在此路段的环卫工作,同事的支持和市民的认可并没能为他争取到一个“合理解雇”的解释。

自从收到解雇通知书,即便是退休金没有保障、家庭生活失去经济支撑,每天做兼职到晚上10点,他也依然保持每天开心工作、生活的心态。“他们才应该是心焦的”,于武仓笑着说,“他们做了亏心事,手慌脚乱,想不了什么办法。”

 

发声:不公的模式,缺位的监督

相比自己的饭碗,未来的生活,以及养老保障等等个人的大事,于武仓更担忧自2014年起实施的1+18用工模式对越秀区环卫工人的影响,而这也恰好是他被解雇的导火索。

据中大环卫工人关注组对越秀区“1+18”环卫管理模式调研显示,2014年实行19个不同区域管理后,工人的福利待遇、管理模式相比之前呈现明显的分野。街道管理的工人待遇总体比作业中心的工人差,因福利发放标准不一不同街道间工人的月工资差距达到800元以上。该管理模式主要存在超时加班多少决定工资高低、绩效奖金和福利补贴发放参差不齐、工作强度增大、劳动合同签订年限不统一等问题。

“(实行‘1+18’管理模式后)减少了人员,又克扣工资,财政拨款虽然年年在涨,但工人工资不见得涨。现在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工作待遇不变,而且可能更少。我们工作量那么大,市民对我们也没有好评,政府也出了那么多钱,钱去了哪些人的腰包?政府买服务,工人辛苦又没拿到钱,市民面对又是脏乱差的环境,他们也是(制度的)受害者,付出了税款但没有得到好的服务。”

2014年6月,于武仓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的对“1+18”模式的不满被朋友转发出去,不久后,于武仓就接到了城管委的调查电话,紧接着他又被所在的街道环卫站站长约谈,而他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14年年末,劳动合同到期之际,按照往常的做法,北京街环卫站的工人们在1个月之内会签订下一年的合同,此时出现在于武仓眼前的解雇通知书让原本打算在环卫工人的岗位上做到退休的他有些意外,“我也只是想为你们的工作提个人建议或意见,你不但没有采纳我的意见,还打压我。”

“我是个公民,只是提出建议或者意见。”从2013年在越秀区环卫工人罢工事件时为工人发声维权后受到打压、认识一些公益机构和帮助工人的公益人以来,他认为社会需要更多人站出来对不平等事发声,“我们有权力监督、制止,发声和提出看法、意见,是权力也是义务。”。

 

一个人的呐喊:我要站出来,愿用生命废除1+18模式

“1+18”模式实行至今已有一年多了,没有人站出来跟与于武仓一样呐喊,越秀区环卫工人默默忍受着——有的工友顾虑对孩子在广州上学的影响,有的工友不知道也不在意自己的监督权,有的忌惮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们手上的权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小老百姓,对法律国情一窍不通,即便有心出力,也很难找到突破口,况且还有许多顾虑”,于武仓表示理解,但仍然表示会坚持自己的维权之路,甚至拒绝其他工作的机会。他担心,如果自己放弃,就不会再有其他人站出来抗争,所有的环卫工人就要受苦受难了。

微博是他发声的主要阵地,他的经历和对1+18模式的投诉在微博上得到了政协委员韩志鹏的关注。曾也有南方都市报的记者采访过他,本来两天见报,后来则不了了之,到今天也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他还打过12319城建服务热线和市长热线,但接线员一会从这个部门变成那个部门,绕来绕去的各个部门让他有点糊涂,漫长的接线等待时间也让他心痛电话费的支出。谈到这些,老于的脸上难掩失望。

“如果能用生命实现一个愿望,我愿用生命来废除‘1+18’模式来实现同工同酬,换取有尊严的劳动和体面开心的生活。让环卫工人同工同酬,有合理的制度,让他们能在这里安心工作、养老。”

于武仓用牺牲来评价自己目前的状况,“做任何事都有牺牲”,他看得很开。

 

坚持到底:想让更多人关注

坚持上班的第八天(8日)早上5点,当于武仓准备去清扫街道时,发现原来放在路段上的扫把铲等工具都不见了,他跑到工具房,惊讶地发现门锁也换了,被告知这是城管局的意思。最后只能跑回家拿自家的小笤帚来打扫偌大的街道,虽然略显得有些费力,他还是坚持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街道打扫干净,不放过一张传单,一个烟头。面对单位对他的阻挠不断升级的可能性,他打算把写有他名字的扫把和垃圾铲带回家,以便能有工具继续工作。“就算有一天把我的工具抢走了,我也会拿个编织袋用手捡垃圾去工作”。

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做就做了13年,起初有不满和抱怨,长年日晒雨淋的劳作也给他留下了关节炎等职业病的烙印,当每每看到晴天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街道,心里也充满了“我让这个城市变得干净、整齐”的自豪感和喜悦。13年这个长度,是他“坚持到底、不服输、有坚决下去的信心”的性格最有利的佐证。

当被问及今后的打算,于武仓神情凝重,“不管是留下工作还是炒掉也好,都想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提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让政府知道。”


2015-01-15吴楚媚祥子骑在骆驼上

原题:《环卫工于武仓:愿用生命废止不公制度》

本文发布在 公民评论. 收藏 永久链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